《小丑》/ 觀後感 「或許,我們都是『小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影評正文:
小丑。這位我們1966年就被搬上大螢幕的反派角色,擺脫了蝙蝠俠做搭配(又或許沒有完全擺脫...?),如今推出了獨立作品,我得直說,《小丑》它並不是一部很「大眾化」的作品。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亞瑟佛萊克,一個從小被母親暱稱為「快樂」的人,他因此立志為世界帶來歡樂,他想演出脫口秀,費心地觀察別的喜劇演員,捕捉他們的特性與幽默,但可惜的是,亞瑟一點都模仿不來。無論亞瑟多想讓別人快樂,他回家的路是一條漫長的階梯。在他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他一點一點地將內在的自我顯露出來。
經過了幾天沉澱,我可以直說,我喜歡《小丑》這部作品,但它絕對跟所有人想得不一樣,它不是大家熟知超級英雄電影,裡頭沒有反派與英雄的價值觀衝突,也沒有與警方鬥志的緊張場面,它,只有講小丑,專心的告訴觀眾,是什麼造就了小丑。
小丑在漫畫的名言“We live in a society”就能完美體現這部電影想傳達的意義,造就小丑的從來就不是亞瑟自己,也不是一念之間,更非跌入化學藥劑的後遺症,是這個社會,我們從電影開頭,我們就見到這位已身處在社會底層的邊緣人,遭受到的冷漠、不平等對待,從原先在大街上與兒童醫院扮演的小丑(Clowns)蛻變成充滿悲憤與邪惡的小丑(Joker)。
在2012年,《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在北美上映,上映當天便有歹徒持槍進入戲院殺害了數十位觀眾。因此,本次《小丑》北美警方高度戒備,觀眾入場觀影前都必須要被搜查隨身物品,任何化妝、打扮像小丑的觀眾都會被警方禁止入場,先前在洛杉磯的一家戲院也因為收到威脅信,而暫停營業一個晚上。我覺得同意這部片有十足的煽動性,但是這部《小丑》從來都沒有把小丑塑造為一個大家可以學習的典範,而是點醒大家,或許小丑並非壞人也絕非好人,或許就是我們社會中的任何一人。
或許截至目前十月,在院線都尚未看到一位能讓大家一致舉手通過,有機會去爭奪奧斯卡男主的演員,現在,瓦昆菲尼克斯帶著小丑殺出,那原先淡淡卻逐漸被暈開的哀傷、駝背的身軀、歇斯底里的舞蹈,第一幕到最後一幕的蛻變,比起希斯萊傑的瘋狂,我更喜歡瓦昆菲尼克斯呈現出的詭譎與邪氣,瓦昆演出的精湛程度,就好像我浪費一點時間去瞄一下字幕都是罪大惡極之事。劇情設定小丑會有時不自覺的大笑,大笑出聲,這個人們發自內心的行為,亞瑟無法控制,他生活在這社會,他也並不快樂,透過瓦昆的演出,亞瑟的每一次大笑,就猶如一刀刀利刃,刺向觀眾,讓人痛徹心扉且不忍直視。
我想用單純「好看」與「不好看」來二分這一部作品,是不太可能的。可想而知,《小丑》它不是一部很「大眾化」的作品,或許它該被列為限制級;或許它在觀影前應該加上點警告標語,它的表達方式是如此深層、如此尖銳、也如此赤裸,讓人觀影後依然在悲傷的情緒裡輪迴者。「我們的社會正在發生相同的事」,看完後你會這樣的點醒自己;看完後你有可能會大開眼界;看完後你也有可能會傷心欲絕。
我不會把它定義為網友口中的「神片」,畢竟這部作品不適合所有的人。我們人生不可能天天都快樂,但這就是人生對吧?
「或許,我們都是『小丑』。」
總分 9 / 10
片名:小丑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
演員:瓦昆菲尼克斯、勞勃狄尼洛
發行:華納兄弟影業
-
如果你想要更關注我:
臉書主要頁面(不想錯過任何資訊)
IG版面(限時動態獨家的第一手感想)
痞客邦圖文好讀版(文章隨時更新)
相關邀約歡迎私訊或是透過Email
webberkao9292@g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經典不一定要拿下很多獎項、不一定要創下高票房成績。 五月天阿信說:「經不經典這種事每個人本來就不一樣嘛,你有你的回憶,我有我的傳記,只要感動,都是經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對於近期國片的表現可說是失望透頂。直到我今天看了《返校》。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我覺得非常非常的好看。
27年後,魯蛇俱樂部成員長大並陸續搬離了德瑞鎮,直到他們接到一通不詳的電話響起,將他們紛紛召回德瑞鎮。 魯蛇俱樂部成員再度集結,赫然發現小丑潘尼懷斯並沒有被消滅,牠在27年後又回來了,正如同這個小鎮的歷史,每27年邪惡力量就會再度甦醒......
高一夏天,帆高離開位在離島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東京,拮据的生活迫使他不得不找份工作,最後來到一間專門出版奇怪超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擔任寫手。不久,東京開始下起連日大雨,彷彿暗示著帆高不順遂的未來,在這座繁忙城市裡到處取材的帆高邂逅了與弟弟相依為命,不可思議的美少女陽菜,原來擁有「改變天氣」的奇妙能力。
我可以直接的說我喜歡這部電影,但是本片就是有再明顯不過的缺點,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或許是國片的弊病,再棒的導演、再棒的演員、再棒的劇本,欠缺說故事能力還是一場空。像是最近空有美學,敘事架構卻混亂的《緝魔》;甚至穩坐臺灣國片龍頭的《海角七號》在愛情與音樂兩條故事線毫無平衡,那我們今天的主題《第九分局》?
故事時間設定在倫敦淪陷的兩年後,當年的副總統艾倫已經變成美國總統,麥克班寧晉升為特勤局局長。恐怖份子這次盯上麥克,陷害他成為謀殺總統的通緝犯,被全球通緝!麥克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為了保護家人與總統,找上許久未見的父親結盟,揪出敵人並洗刷自己的汙名。
故事講述一對兄弟因為母親早逝,父親為生活打拼只好將兩兄弟寄宿在叔叔家,他們熱愛籃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站上HBL球場。雖然相依為命,但是為了追逐夢想卻要做出不同的選擇,原本總是在球場上相互支持的最佳搭檔,最後卻成為彼此最強勁的對手……
我對於近期國片的表現可說是失望透頂。直到我今天看了《返校》。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我覺得非常非常的好看。
27年後,魯蛇俱樂部成員長大並陸續搬離了德瑞鎮,直到他們接到一通不詳的電話響起,將他們紛紛召回德瑞鎮。 魯蛇俱樂部成員再度集結,赫然發現小丑潘尼懷斯並沒有被消滅,牠在27年後又回來了,正如同這個小鎮的歷史,每27年邪惡力量就會再度甦醒......
高一夏天,帆高離開位在離島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東京,拮据的生活迫使他不得不找份工作,最後來到一間專門出版奇怪超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擔任寫手。不久,東京開始下起連日大雨,彷彿暗示著帆高不順遂的未來,在這座繁忙城市裡到處取材的帆高邂逅了與弟弟相依為命,不可思議的美少女陽菜,原來擁有「改變天氣」的奇妙能力。
我可以直接的說我喜歡這部電影,但是本片就是有再明顯不過的缺點,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或許是國片的弊病,再棒的導演、再棒的演員、再棒的劇本,欠缺說故事能力還是一場空。像是最近空有美學,敘事架構卻混亂的《緝魔》;甚至穩坐臺灣國片龍頭的《海角七號》在愛情與音樂兩條故事線毫無平衡,那我們今天的主題《第九分局》?
故事時間設定在倫敦淪陷的兩年後,當年的副總統艾倫已經變成美國總統,麥克班寧晉升為特勤局局長。恐怖份子這次盯上麥克,陷害他成為謀殺總統的通緝犯,被全球通緝!麥克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為了保護家人與總統,找上許久未見的父親結盟,揪出敵人並洗刷自己的汙名。
故事講述一對兄弟因為母親早逝,父親為生活打拼只好將兩兄弟寄宿在叔叔家,他們熱愛籃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站上HBL球場。雖然相依為命,但是為了追逐夢想卻要做出不同的選擇,原本總是在球場上相互支持的最佳搭檔,最後卻成為彼此最強勁的對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有著平淡的劇情、角色設定和硬添加的歌舞元素,但也創造了兩個女性角色來象徵不同觀點的粉絲群體。亞瑟先否定了律師代表的憐憫情懷,再被迫面對自己無法成為真正黑暗化身的現實。電影最終否定了亞瑟與小丑的角色,打破了漫畫與電影粉絲對小丑形象的幻想,這或許解釋了電影引發負評如潮的原因。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找了一下沒有卡卡,寫的也不是電影片名Joker的海報,因為我覺得看他就夠了🤣 片裡的路人甲乙丙丁,崇拜者也好,仇視者也罷,都如同Arthur為自己抗辯時說的,每個關注他的人,不是因他做了大家不敢做&想做的,就是因他做的罪行,而喜歡或討厭他,甚至有人把他行為當作娛樂,但就是沒有人理解他。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有著平淡的劇情、角色設定和硬添加的歌舞元素,但也創造了兩個女性角色來象徵不同觀點的粉絲群體。亞瑟先否定了律師代表的憐憫情懷,再被迫面對自己無法成為真正黑暗化身的現實。電影最終否定了亞瑟與小丑的角色,打破了漫畫與電影粉絲對小丑形象的幻想,這或許解釋了電影引發負評如潮的原因。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找了一下沒有卡卡,寫的也不是電影片名Joker的海報,因為我覺得看他就夠了🤣 片裡的路人甲乙丙丁,崇拜者也好,仇視者也罷,都如同Arthur為自己抗辯時說的,每個關注他的人,不是因他做了大家不敢做&想做的,就是因他做的罪行,而喜歡或討厭他,甚至有人把他行為當作娛樂,但就是沒有人理解他。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