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些敘述符合你的教養想法嗎?(為人子女的也可以反思:父母怎麼和你相處)
孩子本身是混亂無章丶無條理的,因此要完全遵循大人設定的規範,才會有規矩
大人說什麼,孩子必須照做,不需要有討論的空間,否則會目中無人,爬到大人的頭上撒野
因為愛孩子,所以才管他,所以才設限,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你要聽我的!
規劃好學習進度丶目標,孩子要按步就班丶照我的規劃按表操課,相信這樣未來人生會成功順遂
如果以上都很符合你的想法,那你的教養風格很可能是:Authoritarian Parenting
什麼是Authoritarian的教養方式?(翻成中文我認為找不到適合的詞,也容易造成誤解,就保留英文下來)
一起來認識吧!
原理論來自Diana Baumrind之Parenting style,參考Maccoby and Martin(1983)
我愛你,所以我管你!(我管你是因爲我愛你)
我管你是因爲我愛你,所以那是一種「愛」?
還是只是以愛為名,行無條件服從的一種「管控」?
我管你是因爲我愛你,管教不就是一種「愛」的展現嗎?
還是那是一種情緒勒索式的「控制」?
什麼是情緒勒索,可以簡單化為這三個詞:恐懼丶責任丶罪惡感
這三個詞中,有哪個是跟愛相關的詞彙呢?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Susan Forward
希望孩子在我的安排下,未來能有好的人生!像虎爸虎媽一那,教出來的孩子成就非凡
虎爸虎媽到底是什麼?其實可以用「教練」這一概念來理解這個角色
那人需不需要教練?
比如在有健身教練與沒有的情況下,何者的運動成效、減肥計畫維持較佳?當然是前者
又比如專業選手丶運動員丶音樂家,都需要教練的指導,以在較早期的階段就取得不錯的成就
以下可以看看《虎媽的戰歌》的部分內容
露露(作者的二女兒)在一次出外用餐時,大大地反抗作者蔡美兒(又稱虎媽)的教養方式
「我不是中國人!我也不想當中國人,為什麼你就是聽不懂呢?我討厭小提琴,我討厭我的生活,我討厭你,我討厭這個家!我要砸掉這個玻璃杯!」
我突然意識到,這一定就是西方家長的想法,這就是他們輕易讓子女放棄學習困難樂器的原因—虐待自己和孩子,何苦來哉?有甚麼意義?如果一個孩子不喜歡或討厭做某件事,逼她做又有甚麼好處?可是作為一個中國媽媽,我知道自己可能永遠都難以屈服於那種思考。
我說:「露露你贏了。這件事到此結束,我們不學小提琴了。」
中國教養模式成功時,其成效無出其右,然而這種教養模式未必會成功,就我自己的爸爸而言,他就沒有成功。他不太和我奶奶說話,除非生氣的時候,不然從來不會想到她。一直到奶奶臨終前,爸爸幾乎是當他的親人全已不在這世上。
我不能失去露露,沒有任何事情比她重要,所以我做了我想得出來最西方的事,就是讓她自己做選擇。我告訴她,如果她不想學小提琴就算了,她可以去做喜歡的事。
(露露後來去學網球)但她說:我喜歡小提琴,永遠不會放棄,我還要學。我不想停止學習小提琴,我只是不想花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在小提琴上罷了,因為這並不是我這輩子想做的是裡最主要的一個。學小提琴是你選的,不是我。
這段截錄蔡美兒和兩位女兒一起討論要怎麼將這本書收尾。
蘇菲亞(作者的大女兒):你已經漏掉太多事實了(指她媽媽這本書所寫的內容),不過這表示沒有人真的知道事實是甚麼。舉例來說,每一個人都會以為我是被迫接受中國式教養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我是認同這種方式,那是我自己的選擇。
蔡美兒:其實我倒覺得美國的開國先賢具有中國的價值觀。
蘇菲亞說:「Ben Franklin說:如果你愛惜生命,就絕對不要浪費時間;Thomas Jefferson說:我非常相信運氣,我越努力,運氣就愈好;Alexander Hamilton說:不要做一個愛抱怨的人,這完全是中國人的思考方式」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比起如何當一位虎媽,或是批判一位虎媽丶中國式教養⋯⋯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文化下,從比較差異帶來的反思
蔡美兒從帶兩位女兒練琴丶練小提琴的童年生活
反思她與原生家庭(中國福建)
也觀察丈夫猶太家庭的父母
最終,還是回到愛,以愛為出發點
她選擇在教養方式上做出調整
虎媽不是總是一位虎媽!
最後
還是要提醒一句話:教養,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公式
每個父母丶孩子丶家庭都是獨特的
當然教養法也會隨之而不同,不是嗎?
教養方式需要在實際生活中,透過經驗累積及不斷的反思
才能建構出屬於你和孩子的最佳方式!
(即使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每個人都是為人子女,也很值得花點時間思考養育你的家庭,是怎樣的教養風格,也是能像蔡美兒的二女兒在書中所描寫的那樣,反應出自己期待的相處模式,只是可以做一些方式上的微調,好好溝通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