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大人囝仔來讀冊

20免費公開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閱讀嗎?人類的閱讀行為怎麼出現、數位閱讀時代對人類之影響、如何成為閱讀精熟者進行深度閱、親子共讀、學前幼兒讀寫萌發、學齡兒童學習閱讀與書寫⋯⋯ 從古到今,從老到少,從認知神經科學到兒童文學,讓我這位熱愛閱讀的語言治療師,帶著對閱讀深深著迷的方格子讀者們,一起加入認識「閱讀」的行列吧!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在O Fortuna演奏完畢後,我覺得我做了一場夢,伴隨著謝幕、如雷的掌聲,我似乎從這場夢醒來得有點錯愕。有人說人生像一場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如此⋯⋯命運之輪持續轉動,你要怎麼過你的人生呢?布蘭詩歌的劇場體驗,讓我從夢中醒來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某一週冷氣團來襲,每天都想躲在棉被裡,一天早起發現太陽終於露臉,趕快把床單、棉被都拿去曬,此時床沒了棉被,是無用的床,索性坐到書桌前打開《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閱讀,同時一邊聆聽文中提到的曲子: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詠嘆調),好像冬日的陽光,冷冽明快但有著一絲絲的溫暖,讓人心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近期Youtube 上有不少創作者去詮釋尼采,也引起大眾重新對尼采的關注,我自己則是透過音樂又再度重新連結,重新翻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馬勒(Gustav Mahler )在他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安排女低音吟詠查拉圖斯特拉的永恆之歌⋯⋯為什麼馬勒要將尼釆的文字放入音樂?馬勒讀到了什麼⋯⋯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上一篇談到今年有一位朋友打算把要送紅包的習俗,換成送繪本(我覺得非常值得鼓勵這樣的行為),且因為知道我在推廣全民閱讀丶親子共讀,朋友特別也詢問我有沒有選0~2歲繪本相關的建議。到底,從語言治療師的角度來看,會如何選書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今年,一位朋友打算把要送晚輩紅包的習俗,換成送書丶送繪本,我聽了之後覺得非常興奮,很鼓勵這樣的行為,同時我也被問到如何挑選學齡前兒童的書籍,也順勢提供了一些親子共讀的建議。我在想,如果換成是我,有可能這麼做嗎?再來,親子共讀原來不只是父母的事,而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實踐在生活中,一起創造閱讀風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實際在地中美術館看到莫內的畫作時,視覺像是施了被魔法般,在堆疊的色彩丶流動的線條感中感受到情感流動,深深被吸引⋯⋯我看到的一幅圖不只是標題文字所標示的情景,比如陰天丶晴天丶傍晚丶彩霞⋯⋯不只是在這簡單的文字中,所對應的特定畫面,那更像是情感的投射,在顏色與線條中隨之起伏,如同莫內面對自身的人生困境
Thumbnail
鋼哥-avatar-img
2025/03/10
具身地觀看,深刻地介入 我想是每一個觀者者的價值,網路觸及不到互動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挑選繪本時,有時會看到書上印有得獎標誌,常見的有「美國凱迪克大獎」、「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最佳選書」丶「國際安徒生大獎」。大家有好奇過凱迪克是誰?格林威又是誰呢?為什麼這兩個大獎要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這就要從圖畫書複製印刷的歷史說起,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10月份的時候,我去了一趟台東,我帶著我的世界,我的習慣,從西部到了東部,但我脫離不了我原有的世界,我習慣便利丶舒適,因而退了最初訂的房間,後來還麻煩民宿主人幫我尋找符合我的世界的那種房間。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前幾天,聽到柯華葳教授逝世的消息,雖然我和她未曾見過面,只在書裡瞥見她對於推動閱讀教學不遺餘力的身影,她將深厚的閱讀研究經驗,轉為淺顯易懂的文字,就是要讓每個大人都能在獲得足夠知識背景下(關於閱讀歷程丶閱讀發展),成為孩子閱讀學習之路上最好的園丁,而不要因錯誤的觀念而揠苗助長,使孩子無法享受閱讀樂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去年,第43屆金鼎獎特別貢獻奬幸佳慧,在2019年10月16日去世,留下了《蝴蝶朵朵》《掉進兔子洞》、《走進長襪皮皮的世界》、《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親子共熬一鍋故事湯》⋯⋯這些推動兒童文學重要的作品。今年,台灣重要的閱讀推手—柯華葳教授在前幾天逝世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每一個曾經出遊旅行丶體驗過異地文化的人,都應該讀一讀人類學家Lévis Strauss寫的這本《憂鬱的熱帶》⋯⋯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書本好好翻不行嗎?怎麼總是把書撕破?」 「每次都撕破書,書本各處貼滿膠帶,已經傷痕累累了」 「每次說到要看書,孩子的注意力十分短暫,總是三兩下就快速的翻完」關於學齡前孩子的讀寫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就像身體發展、動作發展、語言發展那樣的階段性,你知道嗎?怎麼看待小孩撕書、塗鴉書、咬書……這些行為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第一次接觸到James Turrell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是在「直島」,一個位於日本瀨戶內海中的小島,那是2019年,第四屆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
Thumbnail
Hong-Min Lin-avatar-img
2020/10/17
假日下午有時都會躺在地板仰望天空
Lîm Uí-thî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0/17
這樣才是生活☀️🌤☁️🌦🌧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接續上篇從Jean Piaget的兒童認知發展模式來理解一般人普遍認同的觀念:大人幫小孩選書時,要分齡,才能選書。但一定要分齡才能選書嗎?這其中其實蘊含了大人對於小孩的既定意識型態,你認為的「小孩」是甚麼呢?
Thumbnail
Hong-Min Lin-avatar-img
2020/10/14
這篇十分富有禪意☺️
Lîm Uí-thî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0/16
謝謝! 我看到意識形態這個詞的時候,覺得那真的會在無形中綁架思考,刻意意識到它,也許世界才能更開闊了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讀詩,瘂弦《如歌的行板》,也談談「分齡選書」是否有其必要性?諸如:這本書文字太多了,小孩還沒上國小,選文字少、圖多的繪本比較好;跟小孩可以談性、談性別議題嗎?太難了,小孩不懂啦……文化中的「兒童」概念,是否框架了我們的想像?
Thumbnail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每次帶孩子走進書店,總是陷入兩難:這本書太難了啦,可是孩子喜歡;這本書比較符合孩子的發展年齡,可是孩子沒興趣耶,到底「選適齡的書,還是讓孩子自己挑書呢?」其實這不一定是二選一的選擇題,這裡提供一些腦神經科學與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可以讓二選一變成複選題,不用再被問題限制思考。
Thumbnail
Hong-Min Lin-avatar-img
2020/09/27
我也要多聆聽自己ZPD的訊息🥺
Lîm Uí-thî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9/29
有時候跟著很強的同儕或前輩一起學習時,就會感覺一直在突破了,沒問題的💪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挑繪本,到底要孩子喜歡比較重要,還是要分齡選書?那有需要橋樑書嗎? 你知道嗎?其實,書挑的好的話,從0-100歲都可以看,如果父母帶孩子共讀的話,調整閱讀策略,也會帶來不同的閱讀效果喔!
Thumbnail
Hong-Min Lin-avatar-img
2020/09/27
太跟隨自己腦袋結果買了一堆書都還沒看🤤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親子共讀是大家很熟悉的概念,對於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很好的一種親子活動針對學齡前幼兒,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讀寫萌發」,大家有聽過嗎?
Thumbnail
牛小津-avatar-img
2021/12/24
您好,我們是小牛津國際文化。我們對於您的這篇創作有很深的印象,與我們的寫讀產品有很深的聯繫,不曉得你有無興趣使用或寫文?以下是其中之一應用 https://www.newwis.com.tw/products/%E7%A6%8F%E5%88%A9%E6%97%A5%E9%98%B2%E7%96%AB%E5%9C%A8%E5%AE%B6%E7%B7%B4%E5%A5%BD%E5%AD%97%E7%B5%84 我們的粉絲專頁是 https://www.facebook.com/newwis 如果您有意願請回覆我們,或至專頁主動聯絡小編,我們會進一步與您洽談
avatar-avatar
Lîm Uí-thîng
為什麼要閱讀?在21世紀,掌握知識就是權力。 問問自己:最近一次看完的一本書是什麼呢?可以三十分鐘都不看手機,只看書嗎?是否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出一本書呢? 閱讀是後天培養的能力!活到老可以讀到老,不管幾歲,隨時都可以開始,投入閱讀的行列!家中有孩子的,更是可以從0歲就開始進行親子共讀!
Thumbnail
仙PIG-avatar-img
2020/07/23
感謝你的分享!! 閱讀真的很重要!
Lîm Uí-thî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7/24
謝謝你的認同! 覺得即使科技變化快速 但像閱讀這樣的慢思考還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