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一位17世紀藝術家的性侵提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蘇珊娜和長老》Susanna and the Elders (c. 1610) by Artemisia Gentileschi. Oil on canvas. Schloss Weißenstein collection, Pommersfelden, Germany.

《蘇珊娜和長老》Susanna and the Elders (c. 1610) by Artemisia Gentileschi. Oil on canvas. Schloss Weißenstein collection, Pommersfelden, Germany.

你覺得從圖中最下方往上延伸的這位裸身女性,她怎麼了?

她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相較於畫家安排她在畫面中佔2/3的比例,上方兩位在畫面中佔比較小的兩位男性,又是呈現著怎麼樣的狀態呢?

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

畫家的少女時期

Artemisia的母親在她小時候就過世了,她跟著畫家父親Orazio Gentilesch(歐拉吉歐)在家中畫室學畫,也時常作為父親的助手。後來Artemisia的繪畫表現蒸蒸日上,父親便找來Agostino Tassi(塔西)作為她的畫畫家教,但青少女時期的她卻被這位家教性侵。

貞節與名譽受損的Artemisia在父親陪伴下打了官司。這樣的狀況在17世紀的社會風氣下,實屬罕見,當時女性通常只有被迫結婚這一條路;而我們身處的21世紀,在Me Too運動推波助瀾下,較17世紀容易發聲,繼而被聽見,被關注,也有更多機會能進入司法流程,但即便如此,過程也不會是容易的,問題也不會是單方面就能解決的。

不過重要的是,在台灣,至少我們開始打破沈默,讓話語權有機會歸還遭遇性騷擾的人們,而不再繼續被壓抑。透過司法體系,期盼「真實」有一個可以安全置放的空間。

《朱蒂斯斬殺敵將》Judith Severing the Head of Holofernes (c. 1610) by Artemisia Gentileschi. Oil on canvas. Galleria degli Uffizi ,Florence, Italy

《朱蒂斯斬殺敵將》Judith Severing the Head of Holofernes (c. 1610) by Artemisia Gentileschi. Oil on canvas. Galleria degli Uffizi ,Florence, Italy

性侵的法庭訴訟

耗時七個多月,Artemisia才獲得法庭判決勝訴,過程經歷許多事實陳述的驗證,比如經歷嚴刑拷問,甚至用夾拇指的酷刑,只為證明她所說皆為事實。(雖然現在看起來極為不人道,但這可以說是17世紀版本的測謊。)即使這些酷刑可能影響她未來繼續作畫,但為了讓一切事實真實地呈現在法庭,她堅毅地挺了過來。根據當時的羅馬法庭紀錄,關於她遭遇性侵的所有過程,當詢問她是否屬實時,她皆回應

「事實!事實!都是事實」(”It's true, It's true, It's true“)

Artemisia雖然獲得勝訴,但我心中不知為何還是感到沉重,我想這一切經歷沒有一刻是輕鬆的,即使只是陳述事實,都會隱隱作痛。在法律上獲得勝訴,也不是人生就此海闊天空,只是隨著真相的浮現,讓過去不再捆綁現在。獲得修復的機會,讓未來可以重新開始。

(創傷)治療陪伴的階段跟其他治療是相似的⋯⋯第二個階段的治療主要是處理對創傷的反覆記憶。如果過去創傷的真相仍然被壓抑和否認,人就無法生活在當下,也無法計劃未來⋯⋯第三個階段的治療是建構新的、有意義的生命計劃,重新發現自己的生命有充滿創意的可能性,進而發展出一種發生了轉化的世界觀,讓靈性覺知進一步深化。Ursula Wirtz《靈魂謀殺:亂倫與權勢性侵的創傷治療之路》



創傷療癒之路

雖然沒有過多的文獻記載Artemisia後來的生命中,面對性侵修復的心路歷程,不過她持續作畫,或許正是一種活著的證明。從留下的畫作中,不禁讓人思考她是如何將這些經驗化為力量。

「我的作品會說明一切」(The works shall speak for themselves.)

堅毅不屈的Artemisia Gentileschi,一生為真實而奮鬥。

Self-Portrait as the Allegory of Painting(La Pittura) c.1638-9,版權:Royal Collection Trust / ©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2020

Self-Portrait as the Allegory of Painting(La Pittura) c.1638-9,版權:Royal Collection Trust / ©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2020

參考資料

Quinn, B. (2017). Broad strokes: 15 women who made art and made history (in that order). Chronicle Books.

https://www.bbc.com/culture/article/20180824-the-artist-who-triumphed-over-her-shocking-rape-and-torture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asset/self-portrait-as-the-allegory-of-painting-la-pittura/fAHok0QVLkyJXQ?hl=zh-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îm Uí-thîng的沙龍
41會員
46內容數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閱讀嗎?人類的閱讀行為怎麼出現、數位閱讀時代對人類之影響、如何成為閱讀精熟者進行深度閱、親子共讀、學前幼兒讀寫萌發、學齡兒童學習閱讀與書寫⋯⋯ 從古到今,從老到少,從認知神經科學到兒童文學,讓我這位熱愛閱讀的語言治療師,帶著對閱讀深深著迷的方格子讀者們,一起加入認識「閱讀」的行列吧!
2022/02/04
在O Fortuna演奏完畢後,我覺得我做了一場夢,伴隨著謝幕、如雷的掌聲,我似乎從這場夢醒來得有點錯愕。有人說人生像一場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如此⋯⋯命運之輪持續轉動,你要怎麼過你的人生呢?布蘭詩歌的劇場體驗,讓我從夢中醒來了
Thumbnail
2022/02/04
在O Fortuna演奏完畢後,我覺得我做了一場夢,伴隨著謝幕、如雷的掌聲,我似乎從這場夢醒來得有點錯愕。有人說人生像一場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如此⋯⋯命運之輪持續轉動,你要怎麼過你的人生呢?布蘭詩歌的劇場體驗,讓我從夢中醒來了
Thumbnail
2022/01/24
某一週冷氣團來襲,每天都想躲在棉被裡,一天早起發現太陽終於露臉,趕快把床單、棉被都拿去曬,此時床沒了棉被,是無用的床,索性坐到書桌前打開《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閱讀,同時一邊聆聽文中提到的曲子: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詠嘆調),好像冬日的陽光,冷冽明快但有著一絲絲的溫暖,讓人心安。
Thumbnail
2022/01/24
某一週冷氣團來襲,每天都想躲在棉被裡,一天早起發現太陽終於露臉,趕快把床單、棉被都拿去曬,此時床沒了棉被,是無用的床,索性坐到書桌前打開《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閱讀,同時一邊聆聽文中提到的曲子: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詠嘆調),好像冬日的陽光,冷冽明快但有著一絲絲的溫暖,讓人心安。
Thumbnail
2021/05/08
近期Youtube 上有不少創作者去詮釋尼采,也引起大眾重新對尼采的關注,我自己則是透過音樂又再度重新連結,重新翻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馬勒(Gustav Mahler )在他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安排女低音吟詠查拉圖斯特拉的永恆之歌⋯⋯為什麼馬勒要將尼釆的文字放入音樂?馬勒讀到了什麼⋯⋯
Thumbnail
2021/05/08
近期Youtube 上有不少創作者去詮釋尼采,也引起大眾重新對尼采的關注,我自己則是透過音樂又再度重新連結,重新翻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馬勒(Gustav Mahler )在他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安排女低音吟詠查拉圖斯特拉的永恆之歌⋯⋯為什麼馬勒要將尼釆的文字放入音樂?馬勒讀到了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遠看是直立於劇場內的一張張大型塔羅牌,近看則能在一幅幅油畫中直視創作者的身分與歷史。這是阿波羅妮亞尚未成名前的系列畫作,畫中的人物取自她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其創作靈感源自於她所誕生的「巴黎劇場」,父母親以劇場人的方式養育她,在人群中長大的她,自小就沐浴在詩人、演員與藝術家的魔幻空間裡,養成了阿波羅妮
Thumbnail
遠看是直立於劇場內的一張張大型塔羅牌,近看則能在一幅幅油畫中直視創作者的身分與歷史。這是阿波羅妮亞尚未成名前的系列畫作,畫中的人物取自她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其創作靈感源自於她所誕生的「巴黎劇場」,父母親以劇場人的方式養育她,在人群中長大的她,自小就沐浴在詩人、演員與藝術家的魔幻空間裡,養成了阿波羅妮
Thumbnail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戀人們都覺得自己是創造者嗎?」或許不然,但瑪麗安與艾洛伊茲終究創造出了一篇屬於她們的史詩,難以被抹滅。
Thumbnail
「戀人們都覺得自己是創造者嗎?」或許不然,但瑪麗安與艾洛伊茲終究創造出了一篇屬於她們的史詩,難以被抹滅。
Thumbnail
女性主义思潮自诞生之初,便彰显着一股批判传统的野心和勇气。上至国家政治,下至职业生活与个人情感,即使在最具自省与颠覆意识的艺术界内,女性依旧寻不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燃烧女子的肖像》通过讲述一位女性画家与一位待嫁女孩之间暗流涌动的恋情故事,这份逾越的情愫唤醒了女孩们的主体性…
Thumbnail
女性主义思潮自诞生之初,便彰显着一股批判传统的野心和勇气。上至国家政治,下至职业生活与个人情感,即使在最具自省与颠覆意识的艺术界内,女性依旧寻不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燃烧女子的肖像》通过讲述一位女性画家与一位待嫁女孩之间暗流涌动的恋情故事,这份逾越的情愫唤醒了女孩们的主体性…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缺乏自由與平等的故事,面對的是18世紀整個社會結構體制的壓迫,因此艾洛伊茲不要瑪麗安認為不反抗是她的過錯;因此瑪麗安認為自己沒有權力要求艾洛伊茲反抗;因此她們選擇以回憶的方式保留對方。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缺乏自由與平等的故事,面對的是18世紀整個社會結構體制的壓迫,因此艾洛伊茲不要瑪麗安認為不反抗是她的過錯;因此瑪麗安認為自己沒有權力要求艾洛伊茲反抗;因此她們選擇以回憶的方式保留對方。
Thumbnail
近六十分鐘才有情慾戲,到九十分鐘才有清楚的女性裸體,不是什麼男性觀眾熱愛的動作加情色古裝大片,而是非常私密的女性電影。不只關於同性戀情,還關乎女子的身體,乃至交錯攻防的視線。 那目光太熾熱,觀看的女人危險。
Thumbnail
近六十分鐘才有情慾戲,到九十分鐘才有清楚的女性裸體,不是什麼男性觀眾熱愛的動作加情色古裝大片,而是非常私密的女性電影。不只關於同性戀情,還關乎女子的身體,乃至交錯攻防的視線。 那目光太熾熱,觀看的女人危險。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畫家之女瑪莉安,收到父親過去業主的委託,要前往小島的宅子內在富家小姐艾洛伊茲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出嫁的肖像畫。瑪莉安一筆一畫在腦海勾勒出艾洛伊茲的樣貌,而同是女人的兩人關係也越感親密,到最後兩人在畫家與模特的關係下親密的碰觸這個玩火的禁忌的曖昧情愫,火熱的愛意逐漸隨著畫作的完成升溫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畫家之女瑪莉安,收到父親過去業主的委託,要前往小島的宅子內在富家小姐艾洛伊茲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出嫁的肖像畫。瑪莉安一筆一畫在腦海勾勒出艾洛伊茲的樣貌,而同是女人的兩人關係也越感親密,到最後兩人在畫家與模特的關係下親密的碰觸這個玩火的禁忌的曖昧情愫,火熱的愛意逐漸隨著畫作的完成升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