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怪胎│不是誰的錯,只是改變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怪胎》用比較誇張,比較戲劇化的方式去包裝一段關係的改變,去述說一個關於戀愛,關於關係,關於改變,關於受傷,關於無奈,關於身不由己的故事。整部電影觀賞下來,會令人開懷大笑、悲傷痛哭;會覺得很可愛、很溫暖,同時又令人心碎。在電影結束時,會給人很多想像,很多思考。
陳柏青是一名OCD患者,也就是有嚴重的強迫症,因為這樣他並不能像一般人一樣普通的生活、普通的工作,也不能平常的交友或是談戀愛,也就是說他並不是一個所謂的“正常人”。有一天他和與自己一樣的OCD患者陳靜相遇了,開始一連串無厘頭的對話與互動,後來也很快的開始交往、同居。終於找到可以彼此理解,彼此陪伴的人,卻在有一天早上,陳柏青一覺醒來,無預警的痊癒了⋯⋯
光看預告就非常的吸引人,畢竟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衝突,會讓人極度的好奇:那麼,接下來怎麼辦?不過這類型的題材最怕的就是結局下得馬虎或是不知所云,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毀掉前面的鋪陳,對整部電影大打折扣。但是《怪胎》的結局下得非常好,成功牽動了觀眾的情緒,甚至引發更進一步的思考。
男主角突然的痊癒理所當然的令女主角感到非常的不安,先是嘗試各種方法想把男主角的強迫症找回來,到後來開始讓男主角一個人外出,甚至同意了男主角像個“正常人”一樣,普通的去上班與社交。兩人的相處有很多值得拿出來討論的地方,像是陳靜心裡是非常不安與在意的,但她不忍看到陳柏青被自己綁在家裡,所以她一再的妥協。在兩性的相處與交往這是非常常見的狀況,其中一方不斷壓低自己的感受,不斷讓步與妥協,而另一方並不會因此而感到滿足,甚至會想要得到更多。而在陳柏青為了要出去上班這件事和陳靜溝通時,其實陳柏青已經打定主意他就是要出去像個正常人一樣上班,他一開始就沒有要討論的意思,也絕對不是要徵求同意,我甚至覺得如果陳靜強烈反對,他是準備和對方吵架的。而陳靜雖然表面上的回應都是你決定就好,但她的話語裡其實是帶刺的。很多情節的設計都非常貼近現實,很適合拿來當作探討兩性關係的材料,不過我暫時沒有要深入討論這個部分。
後來陳柏青很普通的去上班,一個人待在家的陳靜越來越寂寞。最後陳柏青和女同事勾搭上,被陳靜發現,在質問、爭吵中結束了這段關係。電影中一個我認為非常好的設計是,前半段的溫暖與甜蜜,畫面是長方形,兩側補上黑色,而且口白的部分是男主角的內心想法;而開始改變後畫面不自覺恢復成一般比例的寬螢幕,口白也變成女主角的感受。因為這樣的設計,觀眾其實很容易就強烈感受到女主角的痛苦,容易對女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甚至會開始對男主角反感,覺得他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但電影的最後又給了我們一個反轉,在陳靜傷心到吞藥自殺,醒來後卻發現這一切都是夢,她回到了男主角痊癒的那天早上,可是這一次痊癒的是她,她流下了淚水,因為她知道後面會如何發展,她會做出和男主角一模一樣的選擇。
我不會說陳柏青是無辜的,不會說他的每個決定都是無可奈何,畢竟瞞著全公司的人自己有女朋友這件事,然後還和女同事交往絕對不是一件可以被認同的事情。我們不該肯定出軌與外遇,但在指責這些行為的同時,是否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設想一下,換個立場,或許今天我就是做出這些違反道德事情的人。就像去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一樣,探討加害人及其家屬,還有被害人、被害人家屬,不同立場的糾結與痛苦。不是說我們應該縱容這些不對的行為,而是在譴責這些行為的同時,願意多給予一點點的理解。我覺得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時候是落在那不清不楚的灰色地帶。抱著絕對的道德價值觀很簡單,但隨著人們的生活日益複雜,越來越矛盾的心靈活動,我想更需要的是願意同情共感與試圖去了解的心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看著男主角發誓自己絕不會改變時,心裡是既好笑又心酸的。怎麼可能不改變?在你痊癒的同時,一切就已經改變了,而且注定繼續改變下去,畢竟最大的不變就是改變。但我深信,除了那些別有用心的渣男渣女們,每個在戀愛中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他們心裡是真的相信,也真的願意和對方永遠在一起。我相信那些在旁人眼裡看來肉麻尷尬,甚至單純可笑的承諾與誓言,在被說出來的當下都是帶著最純粹的真心,只不過人終究抵擋不住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無情,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的轉變。
陳靜發現陳柏青和別的女生好上時,情緒潰堤,崩潰的怒吼:「你說你絕對不會改變的!為什麼要這樣對我!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字字扎心,句句悲痛,但何嘗不是預料之中?一個承諾被給出的同時,是一個人天真給予,一個人單純接受,講得粗暴點,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過程中難道真的看不見問題?看不見關係已然變質?其實她都是看見的,都是知道的,但是在那個當下,不論是誰都肯定會淪為感情的俘虜,情緒的奴隸
《怪胎》裡面關係的改變,是快速、明顯而直接的,有一天男主角就突然痊癒,女主角就深刻認知到一切將會不對勁,開始極度害怕,奮力搶救,但現實中的改變卻往往是緩慢而不知不覺的。最近認識了一個日語裡的新詞彙,漢字寫作「自然消滅」,也就是在不明不白的狀態下,自然而然的不再聯繫進而分手。有的人覺得這是兩個成熟的人,在知道彼此愛意都已經消退,而選擇「看破不說破,說破惹人嫌」,不解釋不溝通不爭吵,就這樣從彼此的人生中退場。那當然也有人認為,真正的成熟,應該是能夠冷靜的坐下來,好好把事情說開,然後和平的結束一段關係。每個主張都有人支持,也很難說出絕對的對錯。我覺得世界上的確有很多事情應該「看穿不拆穿」,但同時我也期許自己,能夠察覺變化,面對改變,並帶著勇氣與智慧去處理這些轉變
認真想一想,《怪胎》雖然表現方式新穎,但它的故事情節與發展並不是那麼難以猜測。不過可以將老梗玩的漂亮,玩的讓人沉浸其中忘了吐槽,可以將老掉牙的愛情,甚至是有點兒常見的狗血台詞設計的絲絲入扣,讓人跟著情感起伏,《怪胎》絕對是一部上乘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一部全程用iPhoneXS Max完成的作品,雖然在這個超高清時代,有的人可能會覺得畫質略顯不足,但我個人是覺得蠻有意義也挺喜歡的,多了一份平易近人與樸實。
想分享一下我個人想很多,很喜歡的情節設計與片段。男主角痊癒的早上,起床拉開窗簾看到外面的鴿子,他走了出去看著鴿子,然後蹲下身來,輕輕的用手指捏起了泥土。而到了後面反轉的時候,換成是女主角先醒來,她拉開窗簾後被貼在窗戶外面的壁虎嚇了一跳,而開始拍打窗戶。最後則是到外面拿了一把略顯骯髒的掃把打算趕走壁虎時,壁虎卻消失無蹤,而她在此時發現手掌沾上了掃把的髒汙。這真的非常的有意思,男主角面對強迫症的消失,其實內心是喜悅的,是充滿期待的,就像他主動捏起泥土,他是準備去探索的。而女主角則因為情節的設計,她已經預知了其中一人痊癒、改變後的結局,所以她是抗拒的,是悲傷以及害怕的,才會是被動的發現把手弄髒了。鴿子與壁虎的對比,討厭鴿子的人可能不多,覺得壁虎噁心的應該不少;鴿子一直在那裡,壁虎卻突然消失;手指輕輕捏起泥土,手掌無意沾染髒汙。這些都是很有趣的對照。
除此之外我覺得無關性別,這也是兩種遇到改變時的態度。有的人是興奮的,是準備去冒險、去體驗、去享受,充滿憧憬與期待。而另外一種則是恐懼、畏畏縮縮,害怕未知,擔心結果。
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橋段,是男主角進公司第一天,在女同事蹲下來幫他處理印表機的問題時,他直盯著女同事襯衫下若隱若現的內衣。有一些認識的朋友告訴我,覺得男主角挺下流的,上班第一天就在看妹,準備獵豔。一些更直接的乾脆說,這就是男人,狗改不了吃屎,男性就是被賀爾蒙驅使的動物,精蟲充腦,下半身思考。不過我覺得這樣的情節設計其實是富有巧思的,男主角開始頻繁出外採買時,從一開始可以不穿雨衣不戴口罩,到後來慢慢可以握著捷運的扶手吊環,在到可以坐在大眾交通工具的座位上,這是暗示著男主角開始趨近於一般人所謂的“正常”。
而前面也有一段,當男女主角嘗試接吻後,兩人的心得感想都是:好髒。合理推測這對情侶應該是沒有性生活的。當然,無性生活的情侶或夫妻絕對不該被批評或被視為異類,只是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會覺得情慾的釋放是理所當然的,少數激進的可能還會認為無性生活是需要被治療的。所以這個橋段的設計,是暗喻男主角逐漸正常化,同時為後面男主角和這個女同事交往,甚至對女主角說出那句殘忍的台詞「我想找一個正常的對象」埋下了伏筆。
雖然以上可能都是我自己的過度解讀罷了,但我是真的非常喜歡這部作品,之後下片後是可以看好幾遍的那種,女主角的好多台詞我都好喜歡,有一些聽了真的會深深感覺到內心好刺痛。
其實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呢,一直讓我想起自己去年私心最愛的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女主角陳嘉玲在三十九歲這一年,和未婚夫解除婚約,辭掉工作,回到老家重新開始。我原本一直覺得女主角的未婚夫江顯榮是一個沒用的媽寶,但是到了第九集,江顯榮來參加陳嘉玲奶奶的喪禮後,問了陳嘉玲:「所以分手真的是因為我媽?」陳嘉玲毫不猶豫的回答:「不是,我只是不愛了。」看著深受打擊的江顯榮突然讓人好心疼。後來陳嘉玲就說出了那句我非常喜歡的台詞:「走到人生這個階段,不再見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候清清楚楚,輕輕放下或許更好。」
在下這篇文章的題目時,原本想寫「不是誰的錯,只是不愛了」,但後來覺得陳柏青並沒有陳嘉玲那樣的決絕,還沒有走到陳嘉玲那樣的階段。陳柏青不是不愛陳靜了,只是他沒有一開始那麼愛了,也沒辦法再繼續愛下去了。他和陳靜爭吵、分手後,他是有流下淚水的,他是感到傷痛的,雖然他的做法自私,行為錯誤,可是瞞著陳靜和女同事交往,未嘗不是出於不想傷害她的念頭。他不是不愛了,只是身不由己的改變了。
《怪胎》的結局或許有那麼一點恐嚇與悲觀的味道。如果每一段關係,每個人都會不自覺改變,我們還要談戀愛嗎?還能相信愛嗎?如果時間一定會沖淡一切,原本可以接受的缺點,不愛了都被無限放大,連優點都不再有價值,還能與別人建立關係嗎?如果兩個人注定會走到這樣傷心的結局,一開始就不要交往,一個人多自由自在?如果沒有見過太陽,我就可以忍受黑暗;如果從沒人給過我陪伴,我將不會感受孤獨。
但為了見一眼陽光,感受一次溫暖,不值得去拼命奔跑嗎?有的人可能談了一場十年的戀愛,最後卻無疾而終。而有的人和十個不同的對象相遇相戀,最後每段感情都走向消失。即使如此,可能下一個人就是可以一起面對變化,牽手走下去的對象,這不值得再試一次嗎?人生有酸甜苦辣,每種味道,每個經驗都值得去感受,不論是開心或悲傷,幸福或痛苦都有其價值。
生命可以充滿遺憾,但不能塞滿後悔。我們可以失敗,可以失去,可以傷心,卻決不能不去嘗試,不去追求,不去期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38內容數
隨興抒寫文字,讀者請隨意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男主角陳麥冬年少時性格桀駿,常常打打鬧鬧,遭遇最好朋友意外變故後,選擇成為遺體整容師,女主角莊潔因車禍致殘,為了追逐更好的自己,孤身在外打拼成為大城市之中的職場精英,兩人在相處互動當中從衝突矛盾裡逐漸互相理解與尊重,以愛治愈彼此的不完美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最近看了前陣子討論度很高的「不夠善良的我們」。劇一開始,女主角簡慶芬 (林依晨飾) 每天都處於被忙碌和瑣碎雜事的包圍中度過,在這樣一層不變的日常生活中,她已經很久都沒有那種"很快樂"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要追求什麼。她覺得生活中其實也沒有不順遂,但就是不想每天的生活總是這樣平淡無味的「日復一日
Thumbnail
這部大熱門劇情關係中的遺憾、工作升遷的挫敗感和糾纏的伴侶關係顯示了現代社會的寫實與不完美。這篇文章討論了每個角色在劇中所呈現的不同面向,並提供了茉莉花原精的植物療癒力。該劇能引起觀眾共鳴,因為它貼近生活,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與價值。
因為同事不斷提起這齣戲劇,加上演員很吸引人,就追了下去。 最近應該很多女人開始思考著,自己到底是老公的"Rebecca"還是"簡慶芬"?? 這是我追劇期間最常問自己的一句話,等到劇終了,我才有了答案。 整部劇是從簡慶芬的視角開始,有很大篇幅的自我對話,連劇終了,也是在簡慶芬的自我對話中結束。
Thumbnail
劇情發展魔幻,角色誠實面對自己、人際關係錯綜複雜。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社交平臺上僅展現給他人看的面向,人生幸福不應依賴外在,應善解人意。人生如戲,迷惘使人們學習清明生活,沒有走錯的路,只有必經的風景,未來充滿可能性。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男主角陳麥冬年少時性格桀駿,常常打打鬧鬧,遭遇最好朋友意外變故後,選擇成為遺體整容師,女主角莊潔因車禍致殘,為了追逐更好的自己,孤身在外打拼成為大城市之中的職場精英,兩人在相處互動當中從衝突矛盾裡逐漸互相理解與尊重,以愛治愈彼此的不完美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最近看了前陣子討論度很高的「不夠善良的我們」。劇一開始,女主角簡慶芬 (林依晨飾) 每天都處於被忙碌和瑣碎雜事的包圍中度過,在這樣一層不變的日常生活中,她已經很久都沒有那種"很快樂"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要追求什麼。她覺得生活中其實也沒有不順遂,但就是不想每天的生活總是這樣平淡無味的「日復一日
Thumbnail
這部大熱門劇情關係中的遺憾、工作升遷的挫敗感和糾纏的伴侶關係顯示了現代社會的寫實與不完美。這篇文章討論了每個角色在劇中所呈現的不同面向,並提供了茉莉花原精的植物療癒力。該劇能引起觀眾共鳴,因為它貼近生活,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與價值。
因為同事不斷提起這齣戲劇,加上演員很吸引人,就追了下去。 最近應該很多女人開始思考著,自己到底是老公的"Rebecca"還是"簡慶芬"?? 這是我追劇期間最常問自己的一句話,等到劇終了,我才有了答案。 整部劇是從簡慶芬的視角開始,有很大篇幅的自我對話,連劇終了,也是在簡慶芬的自我對話中結束。
Thumbnail
劇情發展魔幻,角色誠實面對自己、人際關係錯綜複雜。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社交平臺上僅展現給他人看的面向,人生幸福不應依賴外在,應善解人意。人生如戲,迷惘使人們學習清明生活,沒有走錯的路,只有必經的風景,未來充滿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