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
2013年的一個研究顯示,人們通常會很容易的被像自己的人所吸引,而這個現象同時也包括行為。
簡單來說,人們首先會先觀察外貌,越熟悉的情況下越能感覺到安全;行為上則是區分了對方是否是和你/妳同一類的人,比如說像是相同的興趣或是類似的飲食習慣等等...。
以《怪胎》裡的陳柏青、陳靜來說,身上穿著相同款式的的雨衣、手套以及口罩,甚至是來到相同的超市購買相同的清潔劑,這些行為無一不是在告訴對方「嗨,同路人!」。
在初步的接觸之後,個性較強勢的陳靜便開始對柏青展開追求。在這裡比較讓我訝異的點是,以一部時長一小時四十四分的電影來說,在總長不到三分之一的階段便確定了關係,捨去掉在愛情電影中佔據重要意義的「曖昧」,進而換取更簡潔快速的敘事節奏,在這一點上,怪胎的確走出了屬於自己風格的愛情喜劇電影,也讓觀者如我對這部電影的後續發展產生了更濃重的好奇。
轉折
在前一晚,陳靜與陳柏青互相做出了承諾的打勾勾後,隔天睡醒時,鏡頭便帶到一隻鴿子,隨著我們的視角離鴿子越來越近,鏡頭也從1:1來到了大部分電影會設定的16:9。
隨著鴿子的遠去,陳柏青的OCD(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消失了,也意味著他們當初相愛的理由消失了。
可綜觀現代愛情,又有多少人會在不愛後立刻提出分手呢?
相愛的理由消失後,承諾卻成了枷鎖。
陳柏青的OCD消失後,緊接著的便是兩人價值觀的衝突。在一方得寸進尺,另一方步步退讓的同時,也讓觀眾的心情隨著陳靜所面對的事情跌宕起伏,直至爆發。
觀眾所看到的是,陳柏青一點也不顧陳靜在家裡打掃、整理衣服以及痴痴等待他回家時焦急的心理,卻反而和劇中公司的同事發展出了情愫。
結尾
喜劇的另一面向來都是悲劇。
正當觀眾篤定柏青是渣男後,導演又給出了另一個畫面。
若OCD消失的是陳靜呢?
這樣的反轉迫使觀眾去換位思考,在愛情裡,自己是否也能做到真正的為對方著想,而不只是以「為對方好」的名義去強迫對方改變。
「一切都不會改變的。」
這句承諾諷刺的不是後來柏青的移情,而是在說這句話的當下,這句承諾是真的。
或許承諾不應該是束縛,承諾應該像幅藍圖,一個人畫了出來,便由兩個人一起完成。
謝謝妳/你們看到這裡,這是我首次撰寫影評等相關文章,若是喜歡的話希望可以不吝給我一個鼓勵,有其他建議也可以在留言處告訴我,我是太陽系居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