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由強迫症帶入的愛情哲學──《怪胎》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提醒

此文為個人觀影後之心得及解讀,內容涉及劇情,請小心服用。

前言

一直都想和穩定曖昧中的對象(以下簡稱 Andy)一起看電影,挑了很久最後才選了這部片。
進戲院前有大概看過預告片,知道兩個怪胎會談戀愛,然後其中一個人的強迫症會突然痊癒。會選這部片其實是想告訴 Andy,我們都是彼此的怪胎,因為只有懂得彼此的怪,才能有辦法相愛嘛。儘管對方在他人眼裡可能是不怎麼樣的一個存在,但在兩個相愛的怪胎眼中,那才是我所喜歡的他,我想這或許也是電影想表達的一個概念。(腦中突然響起男女主角相遇後驚呼的「你懂我」)。

詼諧的開場

電影一開始透過一名醫師的自白,強調了強迫症患者誇張的行徑,使得整體氣氛都蠻有趣的。現在突然回想起醫生的狀態,他能夠替他人治療強迫症,卻沒辦法治好自己。就好像我們時常能夠擔任他人的感情顧問,而當自己遇到感情問題時,卻是手足無措。

一段戀愛的開始

女主角陳靜是個主動又活潑的女生,從她想出來的對抗細菌遊戲就可以看出來,她跟我一樣,是個喜歡天馬行空亂搞怪的人,但我都只是想想,卻從來沒有勇氣去做。從她身上,我看到了我所沒有的東西,所以突然有點嚮往她的直率跟坦然。同時也忽然在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我有這樣積極主動地追求什麼東西過嗎?答案好像是沒有。

男主角深深地被主動的女主角所吸引,儘管他心裡想著她簡直是神經病,但依然對她朝思暮想,好奇她是怎麼樣的人、想更加認識對方。就和我們遇到一段感情一樣,當喜歡上對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會為對方做出一些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傻事。相信每個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就像答應養女友的男主角在事後所說的,「靠,我好像太衝動了」。

raw-image

熱戀期之後呢?

劇情中間兩人的相處很融洽,也開始為彼此著想,就好像人們俗稱的熱戀期。那時的陳柏青知道陳靜不能在外面太久,便主動提出一起同居;陳靜知道陳柏青有打字障礙,提議可以讓她幫忙中文聽打。從原本的友情進展到愛情,我們好像都很願意為對方付出,甚至會把對方的缺點都看成優點。他覺得她的過敏剛好能成為同居的理由,而她認為他的打字障礙與她得過獎的中文聽打能力正好合拍,對方的缺點都好像是為了彼此而設計,我們簡直就是天生一對。

感情就好比強迫症,熱戀的時候我能夠天天和另一半通電話,一天不講電話就好像全身不對勁。熱戀期的時候我願意奔波千里只為了見她一面,彷彿沒看到對方就覺得今天活得不完整。但這種狀態又能持續多久呢?就如同劇中的 OCD 一般,我不知道哪天會突然變正常,好像就是在某個早晨醒來,突然覺得我好像不需要天天講電話、天天見到她了,沒有任何徵兆。但感情是這麼突然,這樣說變就變的嗎?我覺得這是電影想讓我們自己去發想的地方,因為每個人對於感情的感受都不盡相同。

劇中的主角們都說「這是毫無徵兆的,突然我的 OCD 就這樣沒了」。我認為這可以解讀為,我們時常忽略生活中的改變,直到某個事實發生了,我們才會發覺「咦,怎麼就突然這樣了?」、「她怎麼突然就不愛我了?」但事情真的這麼突然嗎?我並不認為。我相信感情是需要慢慢經營的,或許在某個時候我們不小心習慣了爭吵,又或許在某個時候我們習慣了忽略彼此的感受,而最後導致了所謂「突然」的分手。這些微小的習慣,雖然看似不起眼,卻是摧毀一段感情的殺手

raw-image

感情之中的強迫症

在感情中,我們很容易去強迫他人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強迫自己變成他人喜歡的樣子。這種強迫可能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甚至我們都沒有察覺,因為有了愛情糖衣的包裝,一切彷彿就該進行的這麼自然。

一開始都只有陳靜自己偷巧克力,後來卻變成陳靜要陳柏青和她一起偷巧克力。在愛情中,我們時常會希望對方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也容易讓自己去迎合、配合另一半的喜好。在愛的當下,這樣的互動模式固然開心,一旦其中一方脫離了這個狀態,不想再繼續這樣下去,反而會造成感情的裂痕。所以我們在感情中,應該是一種互相的關係,我們應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唯有在保有真實自我的狀態下,與另外一半交往,才不會導致當互動模式突然產生改變時,發生「你知道我本來就不想得到 OCD 嗎?」的狀況。

男女視角及故事的交替

一開始都是由男生的視角來訴說這段故事,直到夢境的開始,才換成了女生的視角。我覺得這點蠻有趣的,貫徹整個劇情都包含了交替的元素。

夢境一開始,治好 OCD 的是男生、出軌的是男生,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他簡直是個渣男,為什麼他病好了就丟下陪他一起度過生病時期的女友?那個女生為什麼要這樣綁住男友,為什麼還要強迫他變回先前患有強迫症的樣子?但回到現實,病情突然好轉的卻是女生,整個感覺突然不一樣了,感受蠻特殊的。

raw-image

總結

我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是,在一段感情中,我們一定會經過各種階段的考驗。好比是校園情侶要面臨畢業、面臨找工作、面臨對方可能出國或是得出遠門一段時間、面臨對方本來能天天見,卻變成了好久才能見一次的遠距離,感情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變化等著我們去面對。但當這些變化到來時,我們有可能強迫對方永遠不變嗎?難道約定好「一切都不會改變的」就真的不變了嗎?

值得我們去省思的是,該如何在這必然的變化中進行調適。許多情侶都在這些感情狀態的改變中陣亡,有時候可能只是個微小的變化,就造成了感情的不和諧。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一個人強迫症好了,那另一個人也試著努力恢復不就好了嗎?但人生中其實有很多事並不是像按個按鈕就能控制開關來的這麼簡單。因此我認為,一段感情要能走得遠,並不是去追尋如何讓兩個人越來越相近,而是學會如何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個體中,找到我們相愛的方式。

這部電影在很多層面都讓我省思到不少關於感情的議題,也將我們在感情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投放在劇情裡,並在結尾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我還是會選擇繼續。

明明知道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結果,為什麼還要這樣折磨彼此?因為這就是愛情啊,在愛情裡的怪胎們,沒有痛過是不可能願意說掰掰的;在愛情裡的怪胎們,又怎麼會願意停止幻想有彼此的未來是多麼的幸福呢?因此我寧願痛,也不想就這樣放棄能跟對方繼續相愛的機會。嘗試過後才放棄,遠比在一開始就繳械投降來的要有運動家精神,你說對吧哈哈哈~

raw-image

後記

很慶幸自己選了這部電影到戲院觀看,不過其中好像還是有我看不懂的地方,嗚嗚。
看了網上其他人的分享,有人說女主最後的確是自殺了,只是她在死前試著換為思考而有了身分互換的劇情。也有人說,從結尾的拍立得可以得知,這只是交往的第一天,一切都是女主角陳靜對未來的想像。老實說,我沒看的那麼透徹,所以我不太能知道劇情究竟是如何,我還以為就只是個開放式結局。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二種說法,大家應該也都喜歡 new start 大過於 the end 吧?

相關新聞 中提到:
導演廖明毅證實:「《怪胎》不是開放式結局,我有把這個答案放在劇情裡。」他透露,就在電影裡的壁虎與拍立得照片上,就看觀眾是否能找到答案。

噢不,我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實在沒慧根...
歡迎其他有心得的朋友與我分享你所認為的結局,這裡也附上我所找到的 各種結局參考(其實這篇文章統整得非常足夠了)。

不過我能確定的是,這部電影感覺不太適合戀愛小白觀看,因為他們看完可能會很無感,或是單就強迫症來討論。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咱們 Andy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實在是太令我失望啦哈哈哈,噢不,我不應該強迫他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XD。不過若是想看電影拍攝手法、整體構圖以及鮮明色彩的運用,或是想知道如何用蘋果手機拍出一部電影,我想這部會是個不錯的參考,而且還能夠支持國片唷!

最後想說,僅透過本文表達一些個人的觀後感,希望大家會喜歡。
然後,女主角的造型和髮色真的好美呀<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娜女孩對我說
9會員
12內容數
這裡有生活的札記、電影的回響、美食的探索,還有小菜鳥的職場生存戰,以及程式筆記裡的 Bug 哀號(誤)。偶爾也會翻翻童年的回憶,回味那些單純的小幸福。 生活不只是過日子,還有說不完的故事,讓娜女孩慢慢說給你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音樂劇《怪胎》的背景與電影版大致相同,講述患有強迫症的兩人相知相惜相愛的過程。兩人對外界髒汙的厭惡與整齊擺設的堅持不謀而合。世人將他們兩個視為怪胎,也讓他們之間的羈絆更堅固。然而原以為無堅不摧的信念,在陳柏青的強迫症忽然消失的那天開始動搖,兩個人面對這個巨變的反應深深牽引著觀眾的心。
Thumbnail
音樂劇《怪胎》的背景與電影版大致相同,講述患有強迫症的兩人相知相惜相愛的過程。兩人對外界髒汙的厭惡與整齊擺設的堅持不謀而合。世人將他們兩個視為怪胎,也讓他們之間的羈絆更堅固。然而原以為無堅不摧的信念,在陳柏青的強迫症忽然消失的那天開始動搖,兩個人面對這個巨變的反應深深牽引著觀眾的心。
Thumbnail
雖然《怪胎》在前半部分確實有幾分Wes Anderson的味道——畢竟都說有強迫症了——整體而言卻剛好和這些電影狂放特異的偏鋒相反,《怪胎》的後半部分轉折進寫實,或是有些人說俗套,的愛情崩毀之路,電影主題也就從「逗趣的怪胎們的愛情故事」轉變為「當兩人世界觀開始錯位,愛情是如何一步步瓦解」。
Thumbnail
雖然《怪胎》在前半部分確實有幾分Wes Anderson的味道——畢竟都說有強迫症了——整體而言卻剛好和這些電影狂放特異的偏鋒相反,《怪胎》的後半部分轉折進寫實,或是有些人說俗套,的愛情崩毀之路,電影主題也就從「逗趣的怪胎們的愛情故事」轉變為「當兩人世界觀開始錯位,愛情是如何一步步瓦解」。
Thumbnail
2013年的一個研究顯示,人們通常會很容易的被像自己的人所吸引,而這個現象同時也包括行為。 簡單來說,人們首先會先觀察外貌,越熟悉的情況下越能感覺到安全;行為上則是區分了對方是否是和你/妳同一類的人,比如說像是相同的興趣或是類似的飲食習慣等等...。
Thumbnail
2013年的一個研究顯示,人們通常會很容易的被像自己的人所吸引,而這個現象同時也包括行為。 簡單來說,人們首先會先觀察外貌,越熟悉的情況下越能感覺到安全;行為上則是區分了對方是否是和你/妳同一類的人,比如說像是相同的興趣或是類似的飲食習慣等等...。
Thumbnail
2020年世界迎來一場前所未見的瘟疫,疾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像極了愛情。《怪胎》意外搭上了這股疫病的熱潮,在疾病和愛情之間找到了「同病相愛」的故事,愛情就像是兩個人生了同樣的病,而解藥就在對方身上,如果有人先痊癒了,那麼剩下的那個人,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0年世界迎來一場前所未見的瘟疫,疾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像極了愛情。《怪胎》意外搭上了這股疫病的熱潮,在疾病和愛情之間找到了「同病相愛」的故事,愛情就像是兩個人生了同樣的病,而解藥就在對方身上,如果有人先痊癒了,那麼剩下的那個人,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男主角深深地被主動的女主角所吸引,儘管他心裡想著她簡直是神經病,但依然對她朝思暮想,好奇她是怎麼樣的人、想更加認識對方。就和我們遇到一段感情一樣,當喜歡上對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會為對方做出一些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傻事。
Thumbnail
男主角深深地被主動的女主角所吸引,儘管他心裡想著她簡直是神經病,但依然對她朝思暮想,好奇她是怎麼樣的人、想更加認識對方。就和我們遇到一段感情一樣,當喜歡上對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會為對方做出一些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傻事。
Thumbnail
如果每一段關係,每個人都會不自覺改變,我們還要談戀愛嗎?還能相信愛嗎?如果時間一定會沖淡一切,原本可以接受的缺點,不愛了都被無限放大,連優點都不再有價值,還能與別人建立關係嗎?如果兩個人注定會走到這樣傷心的結局,一開始就不要交往,一個人多自由自在⋯⋯
Thumbnail
如果每一段關係,每個人都會不自覺改變,我們還要談戀愛嗎?還能相信愛嗎?如果時間一定會沖淡一切,原本可以接受的缺點,不愛了都被無限放大,連優點都不再有價值,還能與別人建立關係嗎?如果兩個人注定會走到這樣傷心的結局,一開始就不要交往,一個人多自由自在⋯⋯
Thumbnail
《怪胎》並不真的在講述強迫症那些細微的舉動和大腦的運行,它是一部讓人陷入那甜甜膩膩的熱戀期,又讓人在最後感到害怕失去和真的失去的痛苦悲傷的電影。
Thumbnail
《怪胎》並不真的在講述強迫症那些細微的舉動和大腦的運行,它是一部讓人陷入那甜甜膩膩的熱戀期,又讓人在最後感到害怕失去和真的失去的痛苦悲傷的電影。
Thumbnail
在看似暖色調衛斯安德森式趣味橫生、構圖精準、用色鮮明、清新可愛的《怪胎》裡,瀰漫一種身不由己的悲傷,超越了 OCD,超越了陳柏青與陳靜的神經性強迫症,重重提起了疾病,輕輕放下了愛情,我們看見的是孤獨如何改變一個人,以及人一旦找到同類後,又願意付出多少代價逃離曾經從四面八方壟罩生活的巨大孤獨。
Thumbnail
在看似暖色調衛斯安德森式趣味橫生、構圖精準、用色鮮明、清新可愛的《怪胎》裡,瀰漫一種身不由己的悲傷,超越了 OCD,超越了陳柏青與陳靜的神經性強迫症,重重提起了疾病,輕輕放下了愛情,我們看見的是孤獨如何改變一個人,以及人一旦找到同類後,又願意付出多少代價逃離曾經從四面八方壟罩生活的巨大孤獨。
Thumbnail
簡單來說,《怪胎》就是兩個強迫症(OCD)患者的瑣碎愛情故事。 (完) 別鬧! 《怪胎》無疑是近年來我最喜歡的國片 很多人討論它的美術、設計,活潑鮮明的配色,確實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但我天生不帶美感,所以無法評論,就說喜歡的原因吧!(以下圖多) 相信不少人是被「強迫症」+「戀愛」這個富有創意的題
Thumbnail
簡單來說,《怪胎》就是兩個強迫症(OCD)患者的瑣碎愛情故事。 (完) 別鬧! 《怪胎》無疑是近年來我最喜歡的國片 很多人討論它的美術、設計,活潑鮮明的配色,確實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但我天生不帶美感,所以無法評論,就說喜歡的原因吧!(以下圖多) 相信不少人是被「強迫症」+「戀愛」這個富有創意的題
Thumbnail
透過強迫症情侶做出發點,帶出愛情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怪胎,並且也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問題或考驗,很棒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透過強迫症情侶做出發點,帶出愛情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怪胎,並且也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問題或考驗,很棒的一部電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