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愛恨實則是無法拆分的複合名詞:《我們沒有秘密》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性的未可輕易啟齒,讓它在社會空間上掙得了一處陰影,那裏頭可能有甜蜜肉感的愛膩,亦存在著足以嚙碎對方的恨意,性在二人關係中存在得極為曖昧,囊括了神秘、魅人、禁忌、背德等諸多因素、它的多義性是《我們沒有秘密》的故事核心,以其為中心蛛網般開展出在各式關係中的壓抑:在鄉里狹隘人際圈的閒談八卦、青春女孩彼此間的黏密繫連、男女之間發言權的隱然差異云者,相互堆疊膠結成為書中所言的,秘密。
《我們沒有秘密》書封/吳曉樂著/鏡文學出版
  與前幾部作品相比,吳曉樂在這部當中呈現了全然相異的閱讀風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從類田野經驗中觀察到教育縫隙,過分綑綁在一起的親子已不應該是個集合名詞,遙望和獨立也是種愛的展現;到《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結合了自身經驗,將學業抉擇和母女對談放入文字中,從中拓印出某種隱然存在的遊戲規則──盡管帶出了可能值得悲觀的隱形缺陷,但於我而言讀起來都屬於輕盈,也帶點溫暖關懷。
  然在《我們沒有秘密》當中,卻是種持續墜下的失重感受,讀畢後仍感到底蘊深沉,甚至有些沉重。故事起初像是個類懸疑小說的敘事,某天律師范衍重的妻子吳辛屏失蹤了,他在逐步追查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她從未談過、甚至說謊以掩藏的親族和朋友,范衍重逐漸發覺妻子的過往,可能不如他想像的那般寂靜無聲。前段的主線轉移靈活,能夠循序漸進的一步步探索拆卸纏繞絲線而不感到混亂,至後段則專心於核心三角:吳辛屏、宋懷萱及宋懷谷間糾纏的性侵羅生門,懸疑並不只單純解謎,更在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心靈狀態裡頭,有著文學式的細密觀照。以下試圖從三組角色對照,解決我所看到的幾個主題。(以下有雷)
  性是青春裡必然存在著的一個問號,它不透明,無論從內或外望過去,都是一片模糊漫漶的毛玻璃。之於個體內部,生理上漸變的私密性徵可能帶來不便與困惑,譬若陰部長毛、女性落紅,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心理影響若無法妥善疏通,之於異性的認知或許就會產生偏差,進而傷害到對方。秘密基底是宋懷萱和宋懷谷的背德亂倫,最初因超出了我的經驗範疇而無法理解,但依循著作者回溯角色過往,會發現不幸家庭縱然有千百種原因,也都匯流至同一處痛苦深潭。在家庭失能前提之下,年齡相近的手足反成了最能容納彼此的樹洞,那裏頭自然也碰觸到了性的外圍。因為是問號,所以他們不斷的嘗試親密的底線,也因為是問號,那樣的愛撫與插入充滿著不確定性:不確定到底對彼此是好是壞,不確定究竟面對哥哥,自己是更愛他還是更恨他一點。
  台灣社會的特產之一是檢討被害者,特別是在與性相關的案件中,總是能聽到女性為何不明確拒絕?為何她表現得並不向我們熟知的受害者形象?這是個討論已久的命題,這裡作者給出的詮釋,再度強調了性的混雜,裡頭最重要的兩端線頭是愛與恨,共同雜揉編織了受害者的複雜認知。
  愛是體膚接觸、愛是心理上的寄生依託,愛也是能帶領人走過幽谷的美好能量,在許多沒那麼明顯使用暴力脅迫對方的「誘姦」案件中,受害者大多是先碰觸到愛了,以為抓住了那條在無明世界中的求生索,不論事後證明那是錯覺或是猜想,他必然曾經感受到歸屬感,感受到他被對方接住了。在對方跨出那條門檻後,如此的愛仍然存在,某種程度上卻漫漶了受害者對自身的理解,我們曾經如此靠近,但這是否就允諾了我們有性的可能?這是不是某一種我還不知道的愛的體現?
  並不容易,但翻面過後會體認到愛的反面不是無感離去,而是種逆向的偏執在乎。恨來自於對方強迫逼近的反思、恨是心理上的拒斥抵抗,然在本質上,它又像無法歇止的紅外線準心,不斷逼迫受害者去追索那個事發核心如核爆現場。常說心念電轉,但內心要形成強大穩定的價值認知,實則跟不上肉體所遭遇的迅速刺激,往往是外在蒙受傷害後,才能以此經驗作為素材,在往後漫長時間中釀成心靈狀態。所以才會越想越不對勁,在愛與恨之中,受害者是極端混亂的「依賴/抗拒」著加害者,如同書中精巧描述的狀態:(雖然書中是對吳辛屏所說的)
  「要如何讓自己被一個人永恆地惦念?讓他對你愛恨交加就是了。如此一來,他每一刻都得想一個問題,他是愛你多一些還是恨你多一些。他在心底琢磨你的時間就比他愛過的人跟恨過的人都還要多。」(p190)
  在一連串誤會瓜葛之後,吳辛屏決定逃離過往,離開成長的鄉間小鎮,進而在網路上認識了奧黛莉,後者在部落格上抒發了她幼年曾被老師性侵的心聲,那或許隱晦,但卻是受害者們能夠解讀的暗語。奧黛莉同樣陷入了愛與恨的雙重矛盾,曾經信任的師長竟然對她作出這種事,導致了她數年間的失語,無法在這次經驗上加諸任何意義,以至於她說出口時是如此蒼白荒涼,貌似自己只是個目擊者。
  若無法完全痊癒,傷口自身是會繁衍的,它猶如生物殖生般在群眾中拉群聚體,針對受害者而言,複數自我的出現也許是種寬慰救贖,說明自己並不孤單,但這個由芝行、奧黛莉和吳辛屏所組成的小型團體某種方面,也在重現另一種處於極端的愛恨依賴狀態。他們並不時常重述過往,僅用過分緊密的擁抱覆蓋住曾經的自己,卻造成另一場暴烈的人際災害,太過在意對方的關係總是演變成蠻橫霸道,你無法僅僅拆除愛的管線,而不引發恨的迸生,盡管在他們之中沒有性,但那也是某種身體自主尺度的案例。吳辛屏的離開被情緒綁架,也是從生理存在靠近與不靠近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所展現的加害者大部分是無臉孔的,不論是主線劇情中親暱妹妹的宋懷谷、要求奧黛莉脫下褲子的老師、甚至是最後方知有毆妻真相的范衍重,我們大多都只能透過客觀描寫去側面得知他們的人格特質,雖然范衍重算是主角之一,但在次數甚多的心理呢喃中,讀者僅能知曉他的焦慮,關於家庭責任、關於社會形象、關於猜疑妻子(甚至想過報復情緒壓力),卻始終不明言他曾經犯下的暴行。當然,這可能是基於小說敘事需要,但依然能看出他抱持著內疚感極力粉飾此事,無論是對外人或自己。
  擴大層次來說,故事中多數意識形態被後方更大型的父權結構所綁架,舉凡吳啟源因入贅而有羞愧之意、吳辛屏的父母認為被性侵的女兒很髒、院長在家毆打僅身穿內衣的妻子,這類傳統思維即是隸屬於社會結構的暴力,男性憑恃著生理經濟等優勢地位而傷害弱勢,自然不限於女性,只要不合乎框架,連自我也可能是檢討批鬥的對象,同時也是造就書中祕密的幕後黑手。
  我想,這的確是吳曉樂有意識到作為女性作家所要處理的現實,宋懷萱和吳辛屏分別代表了父權體系下性受害者的兩種處理模式,前者糾纏於與加害者的愛恨認知,採取激進式的個體報復,不管是對哥哥或吳辛屏,其復仇皆基於情感摧毀後的反撲;後者則是選擇切割封藏,迫不得已接受了強勢者的經濟補償而選擇沉默,在無所不在的輿論壓力下,拋下了自己作為受害者的身分繼續生活。兩者不存在孰優孰劣,顯而易見的是,她們都不是個夠好的選項,但小說厲害之處,就在於讀完你只能明白,她們也只能這樣。
  我們沒有秘密無疑是句反諷,書中大部分人都有未能對人言的幽暗處,重點不應該是潘朵拉的盒子裡有多腥羶色,而是打造這個盒子的外在環境,是誰導致了有這麼多人必須要擁抱這個盒子渡過餘生。是的,書中各個角色所受到的傷害也不是秘密,幾乎是陳腔濫調、填滿每日的庸俗新聞,但我們依然習之慣常,就像最後范衍重和吳辛屏相互自白之後,他們繼續維持的婚姻是愈趨甜蜜?還是更加尷尬疏遠?如此說來,我們沒有祕密更像是一句悲傷妥協,黑色幽默沒必要說破,只待有更多生命拿血肉之軀參透。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59內容數
關於文學、歷史、哲學、社科的種種思考,試圖從堆疊的文字中找到需要被思考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給個問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權力持續在進化,從傳統君主到「無面孔」的統治,隨著不同時代背景而持續滋生、變異,人們也在當中逐步的找尋那些變化線索,給予更健全的解釋。《自願為奴》一書或許無法妥善處理後世的複雜命題,然它作為先行者的光芒仍舊耀眼,告訴我們自由就蘊藉在血液當中,那是漆黑洞穴中、燒破黑暗的一把火炬。
  社會大眾對於閱讀有種既定印像,認為書本是神聖載體,相較於其他興趣嗜好,閱讀蒙受更多青睞、更能引發那些對於人浸染知識後的美好想像:可是在光明面之外呢?書既然承裝了人的思想,除了那些明亮乾爽溫煦日和,你無法忽略字詞也會描摹潮濕、混亂、狂妄、癡迷,這些同樣屬於人的祕密。
繁榮美國與傳統非洲之間的落差成為了書中的恆常主題,這種二者繞纏未必是龐大事件,不過是日常中些微的表情、動作、語氣,然而一旦察知,你會發現這其實早已是沉痾許久的僵固系統。
  《哀艷是童年》的書封是無色子宮的剖面圖,一方面呼應了首章〈墮胎者〉的蒼白印象,同時也再度提醒女性做為生育容器的可能路徑,她是可以被進入、被注射的容器,可在故事中敘事者「我」選擇將胎兒打掉,消解了生之莊嚴,創生繼起生命的崇高意義。
亦如他回到平面國後不斷誦唸的「向上,而非向北」(Upward, not Northward),它是故事的核心概念,代表著渴望突破單一維度的智識追求,但它同時也是種詛咒,當先知以更高層次看過世界之後,它會對自己甚至無法表演一次「將東西拿到上面」而感到極端難過。
  眾人一提到數學,的確會想像它是嚴密嵌合的邏輯代碼,是不可移動的判準依據,然實際上,它與現實生活是相互影響的,在更廣袤框架下,自教育、文學、藝術、歷史裡,都可以從中析分出數學意義,這便是所謂文化;從出現、發展到集大成者,當中亦存在著先後與否的因果關係,將現象置放到正確位置給予適當評價,會稱之脈絡。
  權力持續在進化,從傳統君主到「無面孔」的統治,隨著不同時代背景而持續滋生、變異,人們也在當中逐步的找尋那些變化線索,給予更健全的解釋。《自願為奴》一書或許無法妥善處理後世的複雜命題,然它作為先行者的光芒仍舊耀眼,告訴我們自由就蘊藉在血液當中,那是漆黑洞穴中、燒破黑暗的一把火炬。
  社會大眾對於閱讀有種既定印像,認為書本是神聖載體,相較於其他興趣嗜好,閱讀蒙受更多青睞、更能引發那些對於人浸染知識後的美好想像:可是在光明面之外呢?書既然承裝了人的思想,除了那些明亮乾爽溫煦日和,你無法忽略字詞也會描摹潮濕、混亂、狂妄、癡迷,這些同樣屬於人的祕密。
繁榮美國與傳統非洲之間的落差成為了書中的恆常主題,這種二者繞纏未必是龐大事件,不過是日常中些微的表情、動作、語氣,然而一旦察知,你會發現這其實早已是沉痾許久的僵固系統。
  《哀艷是童年》的書封是無色子宮的剖面圖,一方面呼應了首章〈墮胎者〉的蒼白印象,同時也再度提醒女性做為生育容器的可能路徑,她是可以被進入、被注射的容器,可在故事中敘事者「我」選擇將胎兒打掉,消解了生之莊嚴,創生繼起生命的崇高意義。
亦如他回到平面國後不斷誦唸的「向上,而非向北」(Upward, not Northward),它是故事的核心概念,代表著渴望突破單一維度的智識追求,但它同時也是種詛咒,當先知以更高層次看過世界之後,它會對自己甚至無法表演一次「將東西拿到上面」而感到極端難過。
  眾人一提到數學,的確會想像它是嚴密嵌合的邏輯代碼,是不可移動的判準依據,然實際上,它與現實生活是相互影響的,在更廣袤框架下,自教育、文學、藝術、歷史裡,都可以從中析分出數學意義,這便是所謂文化;從出現、發展到集大成者,當中亦存在著先後與否的因果關係,將現象置放到正確位置給予適當評價,會稱之脈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鎔宇在新加坡感受到初雅對他的『愛』時,以及感受到對於『關係確認』的渴望時,他馬上就退縮了,因為他沒有辦法去接受。 lithromantic 這個詞,就是形容這種『我就喜歡你不喜歡我』的感覺,「性單戀」與其說是新的性取向,或許也可以說是迴避型依戀的一種。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如果今天給有個機會,能夠外遇而且不會有任何代價,不會受到任何輿論及另一半的攻擊,那麼你會選擇外遇嗎?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在臺劇「愛愛內含光」中,性愛成為愛情關係中的一部分,探討了性和愛的關係,以及在不同階段生活中的的性心理情感。
Thumbnail
臺劇《愛愛內含光》以大膽露骨的「性」作為亮眼包裝,實則藉此剖開角色的靈魂內核,拉出所有關於難以啟齒的創傷、慾望和情感。本文探討了主要角色對「性」與「愛」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兩代間的婚姻觀念差異。透過對比,無褒貶、善惡劃分,呈現了兩代對性、愛情與婚姻觀唸的差異與衝突。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一段關於愛情的故事,描述了男女間的複雜關係和種種糾葛。敘述了愛情和情感的曲折,揭露出人性的醜陋和複雜。
Thumbnail
第十三章  跨校聯誼 在那天英文課事件後似乎姊弟戀心結在傅、宋兩人之間稍稍獲得解開,但是兩人見面時比起過去總像是多了份拘謹,少了份自然——一層若有似無的隔閡。然而衝著宋絮菲在英文課堂外坦言直承其為自己的女友這份勇氣,傅彥平還是抱定了決心:無論對方如何挑剔自己,自己總是對她堅定不移。  
Thumbnail
當鎔宇在新加坡感受到初雅對他的『愛』時,以及感受到對於『關係確認』的渴望時,他馬上就退縮了,因為他沒有辦法去接受。 lithromantic 這個詞,就是形容這種『我就喜歡你不喜歡我』的感覺,「性單戀」與其說是新的性取向,或許也可以說是迴避型依戀的一種。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如果今天給有個機會,能夠外遇而且不會有任何代價,不會受到任何輿論及另一半的攻擊,那麼你會選擇外遇嗎?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在臺劇「愛愛內含光」中,性愛成為愛情關係中的一部分,探討了性和愛的關係,以及在不同階段生活中的的性心理情感。
Thumbnail
臺劇《愛愛內含光》以大膽露骨的「性」作為亮眼包裝,實則藉此剖開角色的靈魂內核,拉出所有關於難以啟齒的創傷、慾望和情感。本文探討了主要角色對「性」與「愛」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兩代間的婚姻觀念差異。透過對比,無褒貶、善惡劃分,呈現了兩代對性、愛情與婚姻觀唸的差異與衝突。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一段關於愛情的故事,描述了男女間的複雜關係和種種糾葛。敘述了愛情和情感的曲折,揭露出人性的醜陋和複雜。
Thumbnail
第十三章  跨校聯誼 在那天英文課事件後似乎姊弟戀心結在傅、宋兩人之間稍稍獲得解開,但是兩人見面時比起過去總像是多了份拘謹,少了份自然——一層若有似無的隔閡。然而衝著宋絮菲在英文課堂外坦言直承其為自己的女友這份勇氣,傅彥平還是抱定了決心:無論對方如何挑剔自己,自己總是對她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