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辦在新營? 導演汪兆謙提到,過去大型文藝活動只有在大城市才能看到,阮劇團期待將藝文帶回南部,所以特別將《皇都電姬》這部籌備三年大戲的首映留在台南新營文化中心,距離台南火車站車程約一小時的場所。顯示出阮劇團在南部經營藝文活動的決心,而今年九月初台南首映的四場,觀眾也透過滿座來回饋劇團的用心。
被消失的語言
《皇都電姬》九月在台南首映,網路上不多介紹資訊,單看預告片中可以看到台語在說國語運動中所造成的,台語錄製國語配音效果,《皇都電姬》描繪了的台灣電影文化演變的過程,以及台灣語言轉變的過程。劇場中透過獨白以及角色的轉換,從現在、過去,以及台灣、香港所發生的事情交替著演繹。發現台灣省政府過去說國語運動,以及香港推行普教中計畫息息相關,兩地的語言被取代、兩地的人民話語被限制,而電影原本台語的對白,都被後製配音成國語的台詞,台語電影也在偏厚國語電影的政策下漸漸衰亡,台語被消失、粵語被消失,最終文化也會被消失。
語言的消失不禁讓人想到最近的內蒙古護母語的公務員,一位33歲女性公務員因為捍衛自己的母語,反對強推漢語的教學,同時卻無法抵擋上級所施加的壓力,所以悲憤至極,以死明志,這樣悲慘的事件不停地在發生。想想在台灣90後所出生的台灣孩子還有多少人會說自己的母語, 台語、客家話、甚至是原住民母語,其實在說國語運動的發展下,人民還是被影響了,如今社會允許大眾可以在公共場所大聲說台語,但我們還能說台語像說國語一般流利嗎?
語言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文化的消失就是身份的消失
無法說出的話
劇情在最後面有360度的大翻轉,劇場中原本不能說話的阿伯,在憎恨阿公的孫女面前,終於肯說出真相,原來真相就是在當時社會中,無法說出口的事情、令大眾無法接受的事情,包含了性別議題、台灣獨立的言論。因為害怕被欺壓、加上當時社會的緊張,孫女身世之謎過了好久好久直到2020年的今日,解嚴後將近40年,透過過去假裝啞巴的阿伯,將所有的事情透過台語,講出自己的身份,透過終於能說出口的語言,讓孫女看清自己身份的全貌。
消失的語言也包含無法說出口的真相
活下去,才有意義
最後痛心疾首的阿伯,悲憤地說到為什麼阿公要比自己還早離開,結束自己的生命,要活著,活著才有意義啊。從過去日本時代、國民政府時代、解嚴到今日自由的民主體制,我們終於可以說出自己的語言,不會被恐懼挾制,在難解的誤會只要你活著,有一天就可以解開,在難說出口的真相,只要活著有一天就會被釐清,快消失的語言,只要你活著就有機會被留下來,快消失的身份,只要活著就有可能找回來。看到這裡,就會想到被挾制的香港,現在還在對抗有如白色恐怖的香港國安法,腦海迴響起謝幕時香港劇場空間導演余振球說:「感謝台灣、香港加油。」,如此真實卻又努力找回自己語言、話語權的香港,要活著,活著才能看見正義到來的那天。
活落去,才有意義,你放我一個人活落去,是有啥物意義,若是有一工,我會當用咱予人禁止的語言,予人擘掉的,講話的權利,對咱查某孫仔獎,對你講 ........ - 余振球 (香港導演)
劇場的解讀
劇場解讀上每個人都相差很多,感動落淚的點也都不太相同,筆者很喜歡劇場所傳達的訊息,真實的畫面以及抽象的意義,劇場不會告訴觀眾所有的答案,他讓隱喻在每個觀眾心中發酵,達到劇場所要傳達的符號,個人覺得這樣是很優美的。在後段筆者理解劇中所要傳達的語言,其實蘊含著兩種意義的時候,放聲哭了出來,原來能夠說出想法是件多奢侈的事情,原來很多人被壓抑著,想說卻發不出聲,而我們只是因為被政策洪流底下,所推倒的國語兒童﹐我們要找回的不只是母語,也是我們內在的語言,愛的語言、自由的語言,說出來的勇氣。
劇場是透過戲劇性的方式,演繹出導演的想法,讓觀眾能夠透過劇場反思社會議題,以及生命的議題。《皇都電姬》讓筆者想起9月2號捷克議長訪台的行動,蔡總統在總統府的發言中提到:「公理跟正義或許遲到,但不會不到。」活落去,才有意義 !
更多認識阮劇團:https://www.facebook.com/our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