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皇都電姬》全球首映在台南新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什麼要辦在新營? 導演汪兆謙提到,過去大型文藝活動只有在大城市才能看到,阮劇團期待將藝文帶回南部,所以特別將《皇都電姬》這部籌備三年大戲的首映留在台南新營文化中心,距離台南火車站車程約一小時的場所。顯示出阮劇團在南部經營藝文活動的決心,而今年九月初台南首映的四場,觀眾也透過滿座來回饋劇團的用心。

被消失的語言

《皇都電姬》九月在台南首映,網路上不多介紹資訊,單看預告片中可以看到台語在說國語運動中所造成的,台語錄製國語配音效果,《皇都電姬》描繪了的台灣電影文化演變的過程,以及台灣語言轉變的過程。劇場中透過獨白以及角色的轉換,從現在、過去,以及台灣、香港所發生的事情交替著演繹。發現台灣省政府過去說國語運動,以及香港推行普教中計畫息息相關,兩地的語言被取代、兩地的人民話語被限制,而電影原本台語的對白,都被後製配音成國語的台詞,台語電影也在偏厚國語電影的政策下漸漸衰亡,台語被消失、粵語被消失,最終文化也會被消失。


語言的消失不禁讓人想到最近的內蒙古護母語的公務員,一位33歲女性公務員因為捍衛自己的母語,反對強推漢語的教學,同時卻無法抵擋上級所施加的壓力,所以悲憤至極,以死明志,這樣悲慘的事件不停地在發生。想想在台灣90後所出生的台灣孩子還有多少人會說自己的母語, 台語、客家話、甚至是原住民母語,其實在說國語運動的發展下,人民還是被影響了,如今社會允許大眾可以在公共場所大聲說台語,但我們還能說台語像說國語一般流利嗎?

語言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文化的消失就是身份的消失

無法說出的話

劇情在最後面有360度的大翻轉,劇場中原本不能說話的阿伯,在憎恨阿公的孫女面前,終於肯說出真相,原來真相就是在當時社會中,無法說出口的事情、令大眾無法接受的事情,包含了性別議題、台灣獨立的言論。因為害怕被欺壓、加上當時社會的緊張,孫女身世之謎過了好久好久直到2020年的今日,解嚴後將近40年,透過過去假裝啞巴的阿伯,將所有的事情透過台語,講出自己的身份,透過終於能說出口的語言,讓孫女看清自己身份的全貌。

消失的語言也包含無法說出口的真相

活下去,才有意義

最後痛心疾首的阿伯,悲憤地說到為什麼阿公要比自己還早離開,結束自己的生命,要活著,活著才有意義啊。從過去日本時代、國民政府時代、解嚴到今日自由的民主體制,我們終於可以說出自己的語言,不會被恐懼挾制,在難解的誤會只要你活著,有一天就可以解開,在難說出口的真相,只要活著有一天就會被釐清,快消失的語言,只要你活著就有機會被留下來,快消失的身份,只要活著就有可能找回來。看到這裡,就會想到被挾制的香港,現在還在對抗有如白色恐怖的香港國安法,腦海迴響起謝幕時香港劇場空間導演余振球說:「感謝台灣、香港加油。」,如此真實卻又努力找回自己語言、話語權的香港,要活著,活著才能看見正義到來的那天。

活落去,才有意義,你放我一個人活落去,是有啥物意義,若是有一工,我會當用咱予人禁止的語言,予人擘掉的,講話的權利,對咱查某孫仔獎,對你講 ........ - 余振球 (香港導演)



raw-image

劇場的解讀

劇場解讀上每個人都相差很多,感動落淚的點也都不太相同,筆者很喜歡劇場所傳達的訊息,真實的畫面以及抽象的意義,劇場不會告訴觀眾所有的答案,他讓隱喻在每個觀眾心中發酵,達到劇場所要傳達的符號,個人覺得這樣是很優美的。在後段筆者理解劇中所要傳達的語言,其實蘊含著兩種意義的時候,放聲哭了出來,原來能夠說出想法是件多奢侈的事情,原來很多人被壓抑著,想說卻發不出聲,而我們只是因為被政策洪流底下,所推倒的國語兒童﹐我們要找回的不只是母語,也是我們內在的語言,愛的語言、自由的語言,說出來的勇氣。

劇場是透過戲劇性的方式,演繹出導演的想法,讓觀眾能夠透過劇場反思社會議題,以及生命的議題。《皇都電姬》讓筆者想起9月2號捷克議長訪台的行動,蔡總統在總統府的發言中提到:「公理跟正義或許遲到,但不會不到。」活落去,才有意義 !

更多認識阮劇團:https://www.facebook.com/ourtheatr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olet C的沙龍
23會員
12內容數
還在為了藝術還是其他科目躊躇不前嗎? 25歲的我才開始學習現代舞,2020年演出了稻草人現代舞團現代舞表演【時空之流】從此藝術不在是選項,而成為身體的記號。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藝術學習內容,在這裡我會分享方法,讓藝術的選項在台灣不是夢想家才能追尋的職業,而是透過閱讀、體驗、學習就能夠擁有的生活質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3.7.14(五)由文化部指導、國父紀念館主辦,由全民大劇團演出的《仁愛路六號》(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台語之美專屬包場)的演出,僅此一場,有幸我能到場欣賞(就在想若非台語之美版,有何不同?) 實際上我沒看過非台語之美版(即2022年為慶祝國父紀念館,以下簡稱國館,50週年大戲),但因
Thumbnail
2023.7.14(五)由文化部指導、國父紀念館主辦,由全民大劇團演出的《仁愛路六號》(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台語之美專屬包場)的演出,僅此一場,有幸我能到場欣賞(就在想若非台語之美版,有何不同?) 實際上我沒看過非台語之美版(即2022年為慶祝國父紀念館,以下簡稱國館,50週年大戲),但因
Thumbnail
大溪文化劇場:咱攏是社頭人,是 2019 年 7 月 20、21 日於大溪天幕籃球場所舉辦的在地居民共演臺語歌舞劇。主題描述協義社耆老傳薪對兒子小六帶領的新興社頭用強烈的電音、熱舞有所不滿,而老婆和媳婦竟然也因為六廿四遶境時要準備傳統的草仔粿還是新潮的馬卡龍也起口角,展開新舊社頭及世代傳承的對話。
Thumbnail
大溪文化劇場:咱攏是社頭人,是 2019 年 7 月 20、21 日於大溪天幕籃球場所舉辦的在地居民共演臺語歌舞劇。主題描述協義社耆老傳薪對兒子小六帶領的新興社頭用強烈的電音、熱舞有所不滿,而老婆和媳婦竟然也因為六廿四遶境時要準備傳統的草仔粿還是新潮的馬卡龍也起口角,展開新舊社頭及世代傳承的對話。
Thumbnail
即使當年受到「國語政策」的打壓與排擠,那些在台語片中努力前行的人,沒有輕易放棄,我還是相信林摶秋先生說的那句:「我就毋信台灣人佇台灣拍台語片,台語片興袂起來!」至今,我們還在努力。
Thumbnail
即使當年受到「國語政策」的打壓與排擠,那些在台語片中努力前行的人,沒有輕易放棄,我還是相信林摶秋先生說的那句:「我就毋信台灣人佇台灣拍台語片,台語片興袂起來!」至今,我們還在努力。
Thumbnail
🌿「講袂完的人名 ~ 說不盡的劇情,故事攏發生佇遮,毋知是人生如戲 ~ 抑是戲如人生 」 來賓介紹👏👏👏 -- 真的是好萊塢的演員:謝孟庭 -- 真的是好萊塢的製作經理:毛毛 趕快鋪個紅毯給兩位~😏😏😏 《台灣有個好萊塢》掀開那一段年代 📽 📽 📽
Thumbnail
🌿「講袂完的人名 ~ 說不盡的劇情,故事攏發生佇遮,毋知是人生如戲 ~ 抑是戲如人生 」 來賓介紹👏👏👏 -- 真的是好萊塢的演員:謝孟庭 -- 真的是好萊塢的製作經理:毛毛 趕快鋪個紅毯給兩位~😏😏😏 《台灣有個好萊塢》掀開那一段年代 📽 📽 📽
Thumbnail
人本性愛看戲,論真是leh看家己ê人生;戲如人生,mā展現lán ê文化。Tsit期ê經典回顧〈台灣戲劇對促進台語文ê探討〉,分析「語言、文化」tī戲齣內底ê重要性。周定邦tī〈我ê台語劇本書寫經驗〉內底,分享用台語文書寫所拄--著ê質疑。Tann台語齣tng時行,台語文劇本suah無平平hōo人看
Thumbnail
人本性愛看戲,論真是leh看家己ê人生;戲如人生,mā展現lán ê文化。Tsit期ê經典回顧〈台灣戲劇對促進台語文ê探討〉,分析「語言、文化」tī戲齣內底ê重要性。周定邦tī〈我ê台語劇本書寫經驗〉內底,分享用台語文書寫所拄--著ê質疑。Tann台語齣tng時行,台語文劇本suah無平平hōo人看
Thumbnail
🌿「✈臺灣的過去與香港的未來在此間交會,從此不再無語!」 🔑「失去了自己的語言,你不再是你,我也不是我。」 來賓介紹👏👏👏 -- 負責執導香港PART的臺灣導演:汪兆謙 -- 負責執導臺灣PART的香港導演:余振球 (咦,為什麼要互相導對方的PART?🤣)
Thumbnail
🌿「✈臺灣的過去與香港的未來在此間交會,從此不再無語!」 🔑「失去了自己的語言,你不再是你,我也不是我。」 來賓介紹👏👏👏 -- 負責執導香港PART的臺灣導演:汪兆謙 -- 負責執導臺灣PART的香港導演:余振球 (咦,為什麼要互相導對方的PART?🤣)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9/05) 幽暗破敗的戲院裡,傳來竊竊私語般此起彼落的光影殘響。臺灣與香港的兩座老戲院將被拆除了。敏慧與小柔,兩個身處不同時空且各懷心事的女子,在戲院殘存的光陰中,探索母語電影的黃金歲月。因戲院而生的際遇, 彷彿是命運必然的牽引,帶領她們走向被噤言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9/05) 幽暗破敗的戲院裡,傳來竊竊私語般此起彼落的光影殘響。臺灣與香港的兩座老戲院將被拆除了。敏慧與小柔,兩個身處不同時空且各懷心事的女子,在戲院殘存的光陰中,探索母語電影的黃金歲月。因戲院而生的際遇, 彷彿是命運必然的牽引,帶領她們走向被噤言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