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9/2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基隆家鄉味

可別小看基隆乾麵,雖然看起來沒有料,卻非常好吃。原因無他,沒有過多的食材搶味道,麵條本身乾爽鹹香有嚼勁,就是絕妙好滋味。
阿本的乾麵、燒賣、小菜吉古拉和排骨湯      攝影 / 藍瀾
阿本的乾麵、燒賣、小菜吉古拉和排骨湯 攝影 / 藍瀾
我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老家就在西岸碼頭邊的半山腰上,是以從小到大的吃食都是基隆口味。直至上大學到中部就讀,才慢慢發現原來在這個面積小小的島上,其實各縣市的食物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味道。
簡單地說,就是家鄉味吧。
猶記得我第一次在台中的麵店點乾麵吃,那碗端上桌的內容物豐富到讓我懷疑自己點錯了。覆蓋在黃色麵條上的有成堆豆芽菜、紅蔥頭、一片瘦肉和份量澎湃的肉燥,最特別的是麵條有一半浸在肉燥湯汁裡,湯汁油亮亮的,看得出來老闆花費不少心思去熬煮。
但我直覺地想這不是乾麵。我是不是點錯了?
等我將麵條與湯汁稍微攪拌,吃了幾口之後,發現味道還不錯,只不過口感非常濕潤,但整體來說是好吃的。尤其一碗麵有菜又有肉麵份量也夠,然後才賣三十五元,足見老闆的誠意。
然而,這碗“乾麵”打破了我從小對乾麵的認知。
乾麵不就是乾的嗎?
自此我才開始留意其他地方的食物,和基隆的有哪裡不同。
老實說,我只承認基隆乾麵是真正的“乾”麵。在基隆點碗乾麵,你會發現根本沒有配料,沒有豆芽菜、瘦肉以及多到你以為是湯麵的肉汁,這些通通不會出現,也不會加青蔥、香菜、胡椒粉、黑醋白醋這些。
基隆的乾麵很純粹,就只有麵條、少許味精、醬油膏和紅蔥頭而已,拌一拌就是好吃的乾麵。
可別小看基隆乾麵,雖然看起來沒有料,卻非常好吃。原因無他,沒有過多的食材搶味道,麵條本身乾爽鹹香有嚼勁,就是絕妙好滋味。
目前為止,我吃過的無數乾麵裡,唯有台北傻瓜乾麵大約可比擬基隆的,但兩者畢竟不同,傻瓜乾麵多了濃濃的醋味,基隆的沒有。想來基隆靠海,基隆人更習慣鹹鹹的味。
乾麵既然樸實無華,於是我們通常都會搭配湯或小菜一起吃。常見的湯有扁食湯、魚丸湯、排骨湯、豬肝湯等。湯頭都是清湯,用大骨熬的,鮮中帶鹹入口清爽,絕非偷工減料的白開水湯;料呢,魚丸可以吃得出有魚的味道,排骨是酥炸過的軟嫩適中,泡在湯裡也不會爛掉。薄片豬肝不會是橡皮一塊咬不動,反而很嫩好入口。
而我的最愛是扁食湯。
扁食可說是迷你版餛飩,個頭小巧玲瓏,一口吃兩個完全沒問題。基隆扁食屬於台式餛飩,嬌小迷你約莫拇指寬,和體型碩大比之水餃毫不遜色的溫州大餛飩比,根本小巫見大巫,可能扁食最早也很大顆吧?隨著飲食發展的差異逐漸變小了。又或者扁食流行於台灣北部,我發現北部的台式麵店(本省口味的),包括基隆、新北、宜蘭、新竹這些地方的“餛飩”個頭都不大,清一色幼細豬肉餡,一碗湯七八顆甚至十顆都有。
我兒時從沒見過扁食有包蝦、包菜的,吃慣了基隆扁食湯,待初次嚐到“菜肉大雲吞”、“蝦仁餛飩”心裡很訝異,原來這種食物還有不同的做法?我並不排斥大顆的餛飩,只是每次點餛飩湯都會默默地想,自己多久沒吃到基隆扁食了?外地的餛飩當然也好吃,只是我更懷念那一顆顆珍珠般的美味。
下次到基隆可以去麵店點碗乾麵和扁食湯,只要台式麵店都行,味道差不了多少,吃吃看基隆扁食是否真的不一樣?
除了這些,基隆還有一樣很特別的美食—燒賣。
我常吃的一間阿本排骨燒賣,就座落在基隆火車站附近。燒賣是這家店招牌,乾吃煮湯都有,再配上一碗純正的基隆乾麵,便能妥妥的飽餐一頓。阿本的燒賣都是手工自製每日現做,不像港式那般迷你嬌小,而是顆顆碩大、香味四溢,沾上店家特製的甜辣醬特別好吃。另外,阿本的排骨湯也是鮮甜好滋味,不過比起來我更偏愛燒賣湯。
高中時,我假日要趕車到台北補習,有時來不及吃正餐,便會到阿本點一碗燒賣湯果腹,燒賣配上鮮味高湯完全不膩味,一碗兩顆的份量讓我剛剛好吃飽。
阿本燒賣是道地的基隆美食,而另一家可與之媲美的燒賣店就是燒賣大王。
小時候跟著母親上仁愛市場,母親偶爾會拐進巷子裡到燒賣大王的攤子買上幾顆燒賣回家拜拜。通常祭拜完之後,這些好吃的燒賣很快就消失在我肚子裡,母親見狀免不了叨念幾句,“要吃飯了,少吃點”,然而美食當前我實在很難管得住嘴巴。
和阿本一樣,燒賣大王也是在地老店,因為靠近市場,婆婆媽媽買菜時常會順道買幾顆燒賣回家,但其實燒賣大王也是間麵店,乾麵湯麵小菜黑白切一應俱全,只是它的位置頗隱密,不是在地人不一定知道。前些時候再去拜訪這家燒賣大王,赫然發現老店已收攤—終究躲不過畫下句點的一天。
…………………………………………………………………………………………………………………………
基隆美食真的太多了 (基隆廟口 + 巷弄隱藏版小吃),而在我心中絕不能漏掉的就是甜不辣。
因為從小吃基隆甜不辣,所以理所當然覺得甜不辣就是軟軟的,咬下去很厚實有濃濃的魚漿味,而且我經常吃到的,都是市場上剛炸好非常燙口的甜不辣,無論拿來單吃或炒菜、煮湯都“涮嘴”。然而長大後才發現,出了基隆,甜不辣就不像它本尊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怎麼吃都覺得口感不一樣。
我大多是在吃火鍋或鹹酥雞的攤子上才會看見它,常見的版本是短小的條狀,或者白白的片狀而且硬硬的,一吃就知道魚漿比例不對。我們基隆甜不辣光形狀就分成小條、大條、原味片狀、牛蒡片狀,另外還有加紅蘿蔔的,不但任君挑選而且不論哪種都好吃。每次吃到山寨版甜不辣,我都很想打電話給母親,請她快遞十斤基隆正版的過來,可是一看到身旁外縣市的朋友個個吃得津津有味,就只好按耐住舌頭默默吞下去。
我相信從小吃軟Q厚實甜不辣本尊的基隆人,應該都會同意其他地方的都是山寨版。
不服氣嗎?歡迎親自來基隆驗證,掛保證的好吃。
不過要注意,真正好吃的是市場裡現炸的專賣店,內行人絕不會錯過。基隆的傳統市場都有類似的店,有興趣的話可以慢慢挖寶。
沙茶牛肉老店現址 咖哩炒牛肉、牛心是店內招牌 攝影 / 藍瀾
最後一樣讓我念念不忘的家鄉味,是位於基隆港西岸十號碼頭的廣東汕頭牛肉店。
這間位於「流浪頭」的老牌沙茶咖哩牛肉店,已開店超過一甲子,據說從我父親年輕的時候就經常光顧,生意和爐灶一樣非常火爆,老客人時常等得不耐煩想要找老闆吵架。可往往為了吃上一盤絕無僅有的好滋味,三桌、四桌的客人仍舊對著空碗乖乖等菜和麵上桌。
小時候我們全家也曾在這家店,等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才終於吃到,吃到的時候我都快哭了,一方面是被沙茶咖哩辣的,對小朋友來說真的辣;而另一方面則是餓的,蘋果西打都灌了兩玻璃瓶,載貨的火車也過好幾趟了 (以前店門口就是鐵軌,不定時會出現火車,現在沒了),麵才姍姍來遲,能不餓嗎?
我對這家店的記憶簡直又愛又恨。
恨的是每次來都要等個天長地久食物才會上桌,光坐著聞那濃厚的咖哩沙茶味卻吃不到,身心都受虐啊;而當軟嫩濃香的牛肉和彈牙烏龍麵一起咬在嘴裡時,又愛極了它的味道。這樣一間讓人又愛又恨的店如何能不懷念?
這間店現已由第三代接手掌杓,我太久沒去吃,不曉得是否還維持著令人念念不忘的滋味?
也許找個時間再去回味一下吧。
喔對了,在老店旁邊尚有幾家也是賣沙茶咖哩的牛肉店,滋味各異,想品嘗老店味道的話,還請趁早排隊。
最近我發現一本專門介紹基隆美食的書,是由市長林右昌實地走訪撰述的,書名叫《市長的口袋食堂》,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此書,按書索驥,親自體驗更多屬於基隆在地的美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