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們最近看過鬼滅之刃嗎?在這部以大正初年為背景的斬鬼故事中,主角們的「鬼殺隊」,是一群以鳥類作為通訊手段、手持刀劍在夜晚與鬼怪廝殺的「傳統」武士。然而,作為背景的大正時代,正巧是西洋「現代」文明湧入,與日本文化交融的時間點。
也因此,鬼滅之刃的劇情中,具備武士形象的主角們,才會身穿羽織及新式學生服,並且在蒸汽火車上進行戰鬥。作品中,他們的身影穿梭在夜晚的老舊鄉村、燈火通明的都市和遊廓,這些要素構成大正時代獨特的浪漫風格。
然而正如同第一季動畫最後所呈現的,佩刀的主角們登上火車時,意識到自己的舉止及佩刀會引來車站警察注意:此時已經不是能隨意帶刀上街的時代了。早在明治初年,日本政府就已頒布一系列的「廢刀令」。鬼殺隊之所以得在社會中隱密行事,除了與其斬鬼的性質有關,多少也反映了廢刀令實行已久的歷史背景。
依稀記得,以架空的幕府末期為時代背景的動漫《銀魂》,也曾有「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武士了」的臺詞,而另一部以幕末為背景的《神劍闖江湖》也有相似的內容。銀魂、神劍闖江湖中的那群「末代武士」,身處在動盪的時代,對此有著更直接且深刻的感受。
隨著德川幕府的垮臺,政府禁止民眾配戴刀具,於是刀劍腐朽、甲冑被丟棄,這些戰場上用以廝殺、防身的「武器」,變成只能陳列在博物館內的「古物」。失去刀劍的武士,只能在新的時代另尋生存之道。
1828年,也就是江戶時代的尾聲,在栃木佐野藩裡一個武士家中,高橋由一出生了。家族世代繼承著新陰流的劍術,然而自幼身體虛弱的高橋由一,據說並未被要求承繼家業。也因此,對繪畫更有興趣的他,日後成為了日本第一代油畫家。
時間來到1877年,由於廢刀令實施所造成的後續效應,日本爆發了後世稱作「最後一場內戰」的西南戰爭,這是對政府政策不滿的武士階級,向新政府所發起的巨大抗爭。也就在同一年,高橋由一他完成了這幅《甲冑圖》。出身士族但無須繼承家傳劍術,在新的時代也無法配戴刀劍的高橋由一,卻描繪了這樣一幅以刀劍、馬具及甲冑為主體的靜物畫,這是為什麼呢?對他而言,這些武具是什麼呢?
在《甲冑圖》中,畫家以一貫逼真寫實的畫法,描繪安放在木造簷廊般空間的刀劍、馬具及甲冑。簷廊的室外光線自畫面外灑落而下,歷史悠久的武具靜靜沉睡著,放下原本上場殺敵的任務。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武具的光澤變得有點黯淡,但仍被保存的十分良好。
或許對高橋而言,他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將這些不再被社會所需要的武具,用來自西洋的油畫媒材封存在畫布吧。高橋的友人,知名記者岸田吟香看了這幅畫後也評論道:「如同實物在眼前一般,保存了因兵制改革而不再使用,逐漸腐朽的武具」,指出畫作中的武具彷彿再現了實物,讚嘆高橋的畫技超凡。而這正是油畫剛從西洋傳入日本,逐漸普及的時代,日本人對這項新興藝術的共同想法。
如同岸田吟香所評論的,高橋由一也彷彿將《甲冑圖》視作真正的刀劍甲冑。將其比照日本古代奉納武器至神社的傳統,把這幅畫獻給了靖國神社(當時仍叫做東京招魂社)。失去刀劍的武士後裔,一方面以這幅畫祭祀過去死於戰場上的武士們,另一方面或許也有意藉此撫慰被時代所遺棄,逐漸腐朽、衰敗的刀劍甲冑吧?
「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武士了」,武士的刀劍以實體的形式留存在博物館、以圖像的形式被畫家描繪。而武士的技藝也被世代傳承著,名為「武士」的文化記憶,也一直存在於日本人的心中,活躍在各種文學、動漫、影視創作裡,穿越千空,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