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心得|台港音樂劇《皇都電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9/05)

2020夏至藝術節

(簡單安利一下夏至藝術節這個活動,為整合提升嘉雲南地區的藝文動能,於是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新營四個文化中心規劃劇場連線,因而促辦的藝術節活動)
喜歡看舞台劇的我回到文化沙漠嘉義後,每年依靠的在地藝文養分就是夏至藝術節和草草戲劇節了。
舉辦在台南新營文化中心的演出是嘉義 阮劇團 X 香港 劇場空間 一同出演的台港合作音樂劇《皇都電姬》
幽暗破敗的戲院裡,傳來竊竊私語般此起彼落的光影殘響。臺灣與香港的兩座老戲院將被拆除了。
敏慧在戲院拆除前夕回到臺南。她的阿公陳生創辦了電姬戲院,卻也在戲院自行結束了生命。過往如夢似幻一幕幕在戲院廢墟上演,敏慧的身世之謎,竟也一一解開...;2030年,香港禁止廣東話,人們言行受到政府監控。小柔為將被清拆的皇都戲院發起保留運動,卻常遭黑幫進逼威脅。某天,一位穿著復古的男子出現,他的身上未植入監控晶片,講著廣東語,他說:「他是Mark,他在找譚成...。」
敏慧與小柔,兩個身處不同時空且各懷心事的女子,在戲院殘存的光陰中,探索母語電影的黃金歲月。因戲院而生的際遇, 彷彿是命運必然的牽引,帶領她們走向被噤言身世的永恆追尋...。
這部劇分為兩個部分 一半是由台灣導演執導的香港〈皇都篇〉另一半是有香港導演導的台灣〈電姬篇〉
先說皇都篇
背景是未來的香港,被禁止說粵語的香港。
那時候的香港人都被植入(監控用)的晶片,連使用的手機(only華為)都內建把任何話翻譯成普通話,像是拍影片啦拍攝的時候說粵語,但播放出來就都會變成配音版的普通話,就連「我屌你老母」都變成字正腔圓的「我操你媽逼」。
聽到台詞當下第一瞬間是真的忍不住想噗哧一笑,但想到最近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的漢語教學風波,讓這個原本是寓言的故事變成此刻真實在發生的悲劇,今天南內蒙古的蒙古語,十年後的香港粵語也不是不可能。
他們說:文字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文化的消失就是人的身份消失。
皇都篇給我的感受是很直白暴力的。
我自己該說是好習慣還壞習慣呢,我看戲事先不會做太多功課,連預告影片都不看,所以我看售票網上的簡介以為是像我上兩齣看的《台灣好萊塢》和《再見歌廳秀》那樣,講述一個時代的劇院沒落等等感傷,但真的是萬萬沒想到居然直接又上演香港去年反送中的場景畫面。
我QQQQQQ(我現在看到、想到發生在香港的事情還是會一秒落淚)
皇都篇另一個重要角色是Mark,對,電影《英雄本色》的Mark。
但我完完全全沒看過英雄本色系列電影,Mark是貫穿了全劇的重要角色,所以我看皇都的部分是有點懵,不過好在選用的台詞都很貼切劇情,其實沒看過英雄本色也沒關係,但我自己在想會不會有看過會更了解選擇這樣演出的用意。
再來換說說電姬篇
這部分的節奏很緩慢,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撥到最後使人大哭(我啦)。
因為皇都、電姬兩條線並進,所以皇都這邊在你追我殺激烈打鬥的時候,一轉回到電姬的部分講述情情愛愛,大家可能會覺得換場之後情緒轉換太快,當下可能會覺得why要這樣安排,但我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節奏,在雙線主題並進下其實很互補。
電姬很多地方是一開始看的時候會覺得為什麼要說這個,乍看之下好像不用提到也沒關係,皇都線那邊激烈成那樣,你們電姬這邊居然還在談情說愛!搞什麼!但等最後電姬線把所有零碎的拼圖全拼湊完全後,就會了解啊,都是一樣的,歷史就是在不同的地方不斷重演。
在台灣已經成為歷史的事情,但在其他地方這可能是他們的未來,所以我們會為香港感覺到疼痛,會為一個語言因為政治關係的被消失感覺到憤怒。
因為我們經歷過,現在我們努力還在找回來。
想不到香港的夜景原來這麼美。這麼美好的東西一下子就沒有了,真不甘心!
語言這種東西也是一樣,要摧毀忘記很快,但要找回來得花好幾十年的時間。
要活著才能傳承下去
要活著才能和大家說我沒錯
此刻搬運這篇心得過來也已經是2020年末了,回想起今年的進劇場經歷,這齣舞台劇絕對是我心目中的今年之最佳!
當初會想看這部劇完全是對於自家在地阮劇團的瞎挺,開演前甚至因為自身健康因素(工作太疲憊)想放棄不去看的,但實在萬分慶幸我最後排除萬難跑去看了!才能遇到這部張力十足、劇情起承轉合情感飽滿的好戲。
希望之後還有機會加演!我好想再看一次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22內容數
我流各式心得。 耽美(BL)、小說、戲劇、舞台劇、音樂劇……等等各種Murmur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碗裡什麼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3/17) 年初訂了網飛發現有HIStory系列(那一天除外) 全系列補完來講一下個人心得吧 講在前面,個人是非常肯定此系列,也非常希望他們能繼續做下去 以下評論有雷有強烈的個人意見,主要會著重在劇情整體,若是批評到大家喜歡的CP請見諒(單純評論劇情與角色,非演員本人)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3/17) 年初訂了網飛發現有HIStory系列(那一天除外) 全系列補完來講一下個人心得吧 講在前面,個人是非常肯定此系列,也非常希望他們能繼續做下去 以下評論有雷有強烈的個人意見,主要會著重在劇情整體,若是批評到大家喜歡的CP請見諒(單純評論劇情與角色,非演員本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迥異的文化饗宴,上午在充滿懷舊氛圍的漁村大澳,坐上地鐵,下午就到了摩登的熱鬧街區,現代的高樓點綴著老舊的建築,坐著遊艇幾小時就能遊遍海灣,ㄧ部幻燈片機,是母親去香港時帶給我的禮物。
Thumbnail
在澳門海事工房舉辦的《俠現媽閣》金庸劇集服裝展及兵器展,是一個追憶金庸劇的好去處。展覽內有豐富的戲服、劇照和主題曲片段等展示,而兵器展及戲服打卡區更為遊客帶來驚喜。如果你曾經追劇金庸劇,這個展覽絕對能讓你找到共鳴。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電影片尾響起岑寧兒的《風的形狀》,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歌與龍捲風,與城寨有關。看着4個好兄弟坐在舊樓的簷前,看着還有飛機升降的啟德機場,我也仿似看見,香港的武打電影,此刻起會重拾從前的輝煌,甚至是超越。因為我們有卓越的小說作者,也有頂級的新生代演員,無論場景與人物,故事與武打場面,都予人落花流水...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主辦的澳門老字號舞臺劇《澳》將於3月16、17日上演。故事圍繞一位失智症長者和一個社工女孩尋找記憶中的味道展開,串連起這座充滿人情味的小城,呼籲本澳文商、市民互相支持,繼續經營「澳門」這個老字號。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把歷史書寫回來」是我們這個世代為了認識自身而產生的最迫切渴望,那些不被看見的環境悲歌、塵封已久的政治檔案和遭人遺忘的卷宗紀錄,正逐步地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以善良包容的心重新建構看待彼此的方式,那麼《國姓爺之夢》就註定是一場美夢。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於《AQ廣藝誌》並授權同步刊載於琅琅悅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迥異的文化饗宴,上午在充滿懷舊氛圍的漁村大澳,坐上地鐵,下午就到了摩登的熱鬧街區,現代的高樓點綴著老舊的建築,坐著遊艇幾小時就能遊遍海灣,ㄧ部幻燈片機,是母親去香港時帶給我的禮物。
Thumbnail
在澳門海事工房舉辦的《俠現媽閣》金庸劇集服裝展及兵器展,是一個追憶金庸劇的好去處。展覽內有豐富的戲服、劇照和主題曲片段等展示,而兵器展及戲服打卡區更為遊客帶來驚喜。如果你曾經追劇金庸劇,這個展覽絕對能讓你找到共鳴。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電影片尾響起岑寧兒的《風的形狀》,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歌與龍捲風,與城寨有關。看着4個好兄弟坐在舊樓的簷前,看着還有飛機升降的啟德機場,我也仿似看見,香港的武打電影,此刻起會重拾從前的輝煌,甚至是超越。因為我們有卓越的小說作者,也有頂級的新生代演員,無論場景與人物,故事與武打場面,都予人落花流水...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主辦的澳門老字號舞臺劇《澳》將於3月16、17日上演。故事圍繞一位失智症長者和一個社工女孩尋找記憶中的味道展開,串連起這座充滿人情味的小城,呼籲本澳文商、市民互相支持,繼續經營「澳門」這個老字號。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把歷史書寫回來」是我們這個世代為了認識自身而產生的最迫切渴望,那些不被看見的環境悲歌、塵封已久的政治檔案和遭人遺忘的卷宗紀錄,正逐步地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以善良包容的心重新建構看待彼此的方式,那麼《國姓爺之夢》就註定是一場美夢。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於《AQ廣藝誌》並授權同步刊載於琅琅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