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第06話|民法的權利主體-法人(一)概論
付費限定

|第06話|民法的權利主體-法人(一)概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什麼是法人?法人也是人,只是它不是血肉之軀,是法律去創設的一個人(民法第25條),它與自然人是相對的概念,基本上法人就是被創設來做法律行為的主體,除此之外,由於與自然人在本質上畢竟還是不同,所以法人擁有自己一套的制度系統!本次我們會就「法人」做個概念性的介紹,之後會再細部介紹各法人種類的特性與實務上運作狀況!

民法第25條規定:

「法人非依本法或其他法律之規定,不得成立。」


一、法人與自然人的差異

已經有了血肉之軀的自然人作為權利主體,為什麼法律還要創設出「法人」的概念呢?

(一)畢竟在社會上,團體的組成一定都有其目的,為了要達成目的,很難不與他人交易或其他商業行為。比方說,購買桌、椅、電腦設備等,向他人承租辦公室等。所以法律承認團體在成為法人地位時,具有「權利能力」,可以承擔義務、享受權利。(民法第26條)

(二)個人與團體在負擔法律責任時的概念並不相同,在法人的情況,將法人的法律責任限定在法人的財產,避免個人的財產受到影響。如團體向他人承租辦公室,但是沒有付租金,此時,出租人在經過訴訟後,強制執行時,僅能以法人的財產範圍去做執行,而無法執行團體中自然人的財產。

(三)由於法人的組成是有其目的性的,且相較於自然人,法人更是可以長期的存續(雖然組織中的成員會變動,但法人這個外殼依舊存在),況且法人在社會上有其自我活動的領域是自然人無法達到的,比方說,政治團體、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私立學校、醫院、科技、弱勢者的保護團體等,在社會上都有其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法人的種類

法人並不是只有一種,因為各種法人的功能性,而有其種類上的區別,而區別的目的是在於為了確保每種法人在社會上的存在目的都有機會達成。

(一)公法人

例如國家、地方自治團體(包括縣市或直轄市),但公法人非在民法規範的範圍內,所以不多介紹囉!)

(二)私法人

依私法(民法或民事特別法)所設立的法人即為私法人。分為社團法人及財團法人。

1.社團(民法第45至58條)

(1)社團是以「社員」(包含了自然人及法人)所組成的法人團體,也就是人的組織體,在設立時至少要有2人以上的的共同行為所組成。

(2)依設立目的不同,分為「營利社團」及「公益社團」。例如,公司為營利社團,而工會、農會、漁會等則為公益社團。

(3)「營利社團」及「公益社團」分別有其設立的法源依據,分別見於民法第45條及第46條規定。民法第45條中關於「特別法」則例如要設立公司這樣的營利社團時,需要依照「公司法」的規定。公益社團在登記前要向主管機關(視目的事業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9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掘想法學教室−民法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425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快地,來到了民法總則的尾聲。這一個單元,我們要來說明的,是權利的行使以及自力救濟。相信我們常常聽到「權利濫用」、「誠實信用」等詞,憲法甚至在第22條也有規定:「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由此可見權利在行使上並不是無邊無際,毫無限制的,以下就開始今天的單
大學時上民法總則時,授課的教授上到這部份時的開場白「法律不保護在自己權利前睡著的人」,而每次在當事人諮詢時提到自己要向對方請求東請求西請求各式各項五花八門的請求權時,身為專業律師的我們,首先就要想到,這請求權有沒有超過消滅時效?在受到對方主張並請求權利時,如果發現了對方主張的請求權超過了消滅時
期日與期間,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很簡單,其實在多達1200多條的民法裡面,期日與期間的規定也只有短短的五條(民法第119條至第124條),但可怕的並不是在於期日或期間本身,而是在民法裡面期日與期間的計算方式可能會與一般我們所認知的計算方式有所落差,以及「逾期」後的法律效果,所以對於計算的
很快地,來到了民法總則的尾聲。這一個單元,我們要來說明的,是權利的行使以及自力救濟。相信我們常常聽到「權利濫用」、「誠實信用」等詞,憲法甚至在第22條也有規定:「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由此可見權利在行使上並不是無邊無際,毫無限制的,以下就開始今天的單
大學時上民法總則時,授課的教授上到這部份時的開場白「法律不保護在自己權利前睡著的人」,而每次在當事人諮詢時提到自己要向對方請求東請求西請求各式各項五花八門的請求權時,身為專業律師的我們,首先就要想到,這請求權有沒有超過消滅時效?在受到對方主張並請求權利時,如果發現了對方主張的請求權超過了消滅時
期日與期間,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很簡單,其實在多達1200多條的民法裡面,期日與期間的規定也只有短短的五條(民法第119條至第124條),但可怕的並不是在於期日或期間本身,而是在民法裡面期日與期間的計算方式可能會與一般我們所認知的計算方式有所落差,以及「逾期」後的法律效果,所以對於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