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新幹線
我們是由一群律師等法律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團隊,我們從2018年開始在Facebook上經營法普的粉絲專頁,以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教給大眾各種時事新聞中的法律知識!而我們也開始以白話的方式介紹法律的基礎理論,讓大眾可以輕易地透過訂閱我們的法學知識文章,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正確的法律概念!
法律新幹線
我們是由一群律師等法律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團隊,我們從2018年開始在Facebook上經營法普的粉絲專頁,以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教給大眾各種時事新聞中的法律知識!而我們也開始以白話的方式介紹法律的基礎理論,讓大眾可以輕易地透過訂閱我們的法學知識文章,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正確的法律概念!
213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225
追蹤者
26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第31話|證據法則(八)證據保全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證據保全」,所謂證據保全,是指預定提出供調查之證據如有湮滅、偽造、變造、藏匿或礙難使用之虞時,若不即使進行取證等積極作為,即未來將無從再行取得該證據;是以,在偵查中或審判中,刑事訴訟法分別定有相當規定,使告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或辯護人有向檢察官或法院聲請證據保全之權利,使檢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刑事訴訟法篇
2023-01-06
4
|第77話|物權通則(下)
上一話我們從物權通則開始,講到了物權的幾個種類(所有權、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等),而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基本且重要的部份,即「物權行為的特性」(獨立性及無因性)和「善意受讓制度」(動產及不動產的善意受讓)等兩個部分,是民法物權編學習上會一再碰到及運用的概念,絕對不要略過不看啊!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民法篇
2023-01-06
1
|第30話|證據法則(七)證據方法-勘驗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勘驗」,相較於「鑑定」是由具專業知識背景的鑑定人所做,勘驗是由法官或檢察官以自己的感官去體驗犯罪事實過程中的人、事、物。雖然兩者的文義上有些許相近,但在實質上的意義相差甚遠,應予以區別。有在法院擔任過法官助理一職的讀者,想必三天兩頭手上就有證據(例如監視錄影檔案、錄音檔案等證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刑事訴訟法篇
2022-12-11
5
|第76話|物權通則(上)
本話正式進入了民法物權編。對於一般人來說,其實很難理解,為什麼一個動作卻需要分為「債權行為」跟「物權行為」兩種法律上的概念?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到便利商店買一瓶汽水,我跟店員表示我要買汽水,店員結帳完畢後並向我收錢,我與店家的買賣契約成立、生效並完成,這樣就是一個債權行為;而結完帳以後我把汽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民法篇
2022-12-11
3
|第29話|證據法則(六)證據方法-鑑定及通譯
在上一話我們介紹了證人的部分,而關於證人的定義中,關鍵在於證人在作證時所敘述的過程必須是「親見親聞」,如果不是親眼目賭或親自體驗或參與到事實發生過程的全部或一部分,那就無法成為證人。但其實還是可能有機會會到庭作證,只是不是以證人的身分作證,而是以「鑑定人」的身分到庭作證,其作證的原因並不是對於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刑事訴訟法篇
2022-11-14
8
|第75話|人事保證
正式進入了民法債編的最後一個有名契約類型。保證算是最後一個在實務上重要,在考試上也重要的有名契約類型,人事保證契約則是對於保證契約更進一步針對僱傭契約中的受僱人在執行職務上造成僱用人損害規定時,規定其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以及賠償責任。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對受僱人不公平,但正是因為受僱人相對僱用人來說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民法篇
2022-11-14
3
|第28話|證據法則(五)證據方法-人證
常有民眾問到:「檢察官(或法院)傳我去當證人,我可不可以不到庭?不到庭會怎麼樣?或者可以用寫書狀的方式敘述代替到庭嗎?」這些問題不難,證人作證是義務,為的是可以讓偵查中或審判中的事實得以釐清,尤其是通常親見親聞整個事實的人並不多,況且每個證人對於事實所觀察的角度不同、時間不同,對於事實的還原有很大的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刑事訴訟法篇
2022-10-29
7
|第74話|保證(下)
我們上次介紹到了「保證人的義務」,權利義務常為一體兩面,負有義務的同時,相對地保證人也有其權利可以主張。只是保證人對於債權人的權利大多是防禦性質的權利,例如先訴抗辯權等是。而保證人人清償主債務人的債務,主債務人就沒有還款的責任了嗎?當然不可能就輕易放過主債務人,該負責的還是要負責到底,因此保證人對主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民法篇
2022-10-29
2
實務見解|抽象危險犯、具體危險犯及適性犯
抽象危險犯與具體危險犯最大的差異在於危險性質的不同,抽象危險犯之危險,係行為屬性之危險,具體危險犯之危險,乃結果屬性之危險,故兩者形式上的區分基準,在於危險犯之構成要件若有「致生…危險」明文規定者,為具體危險犯,若無,則為抽象危險犯。 而抽象危險犯之過度前置處罰,恐造成無實質法益侵害之行為亦在處罰範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刑法篇
2022-09-24
7
|第27話|證據法則(四)證據方法-被告
從之前的文章,我們一直提及有關於在刑事訴訟的進行,必須先「認定犯罪事實」,再進而適用法律做成起訴或裁判。而在認定犯罪事實上,視證據資料所體現的內容如何。「證據資料」依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必須以特定的方法呈現作為探求證據資料內容的調查手段,即為證據方法。而法定證據方法有五種,分別為「被告」、「證人」、「
發佈於
掘想法學教室-刑事訴訟法篇
2022-09-24
2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法律新幹線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