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1/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國民黨如何從「聯俄融共」到基本統一中國

國民黨如何從「聯俄融共」到基本統一中國
一九二零年代初中國處於軍閥混戰,內戰連連,如直皖戰爭、直奉戰爭。當時的軍官多是軍官學校出身的菁英,士兵多是出身貧農,大多因為「有吃、有穿、有錢」而當兵,發餉錢時會把錢寄給鄉下的父母。軍隊由意欲滿足個人生活需求的士兵組成,其戰鬥力不高。在戰場之時,士兵由於不想與敵方互相傷害而放空槍,或者棄械逃跑,之後成為盜匪或加入別的軍隊。
一九二零年,粵系軍閥陳炯明以「粵人治粵」為口號,攻打廣州,驅趕原先的軍閥陸榮廷,並且迎接孫文入城。陳炯明的治國方針是「地方自治」,藉此將中國打造成「聯邦制」國家。但孫文的方向是藉由武力北伐統一全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對陳炯明的想法不以為然,且強迫廣東政府北伐,此激怒了陳炯明。一九二二年,陳炯明攻進廣州的總統府,孫文逃離廣州,來到上海。
在陳炯明與孫文反目之前的一九二一年,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接觸孫文,後提出國共合作的構想,中國共產內部以陳獨秀為首的幹部強烈反對,然而握有中國共產黨實際主導權的共產國際壓制反對聲音,促成國共合作,這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黨員李大釗率先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共雖然合作,但這是孫文在取得國民黨內部共識之前,所作的個人決定,國民黨內部對此有反對聲音。
在一九二四年的中國國民黨代表大會上,提出「聯俄容共」方針,李大釗等三位共產黨黨員就是在這時候加入國民黨,並且入選新成立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同時,有人提出動議,反對共產黨員在保留原黨藉下,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孫文的左右手廖仲愷的努力遊說下,反對人士才妥協。
隨著國共合作的開展,國民黨跟著改組,讓國民黨變成「有蘇聯特色」的近代政黨。當中包括政治與軍事一體化,建立中央集權。改組後,原先盤據於廣東的國民黨,逐漸向外擴展。新生的共產黨也藉機拓展勢力。雖然改組令國民黨狀大,但同時令出國民黨出現獨裁性格,排斥其他勢力,國共兩黨皆有此特色,這後來演變成為國共內戰。
在軍隊方面,軍隊直屬於黨,軍官被教育要以「實現國民革命」為目標,展現旺盛的戰意與強烈的忠誠度。與以往的軍閥勢力全然不同。除了目標導向,國民黨還開辦軍事教育學校,即知名的「黃埔軍校」,成立於一九二四年。開辦之初擔任校長的人,即後來國民黨的掌權者蔣介石。
簡單說說蔣介石的經歷,他在一九零七年留學日本振武學堂,該學堂是清政府在東京設立的軍校。畢業後在新潟縣的日本陸軍砲兵連隊,以士官候補生服役一年,辛亥革命後回到中國,加入由孫文所成立的中華革命黨。曾兩度提出赴歐美留學的要求,孫文以「會成為革命陣營的缺失」為由拒絕。一九二三年,蔣介石前往蘇聯訪問,知曉史達林派與中國共產黨的留學生對孫文評價不高,演講「三民主義」時被奚落,可以想像當時的蔣介石對共產黨有負面印象。
然而在訪問蘇聯期間,蔣介石了解到,蘇聯軍隊強大的原因。其重點在於有專心於軍事的指揮官與政治思想教育。他在出任黃埔軍校校長時,以「軍事優先」為學校的治學精神,同時活用他在日本所得到的經驗,要求學生的重視紀律。 擔任黃埔軍校校長一職令蔣介石得以積聚政治本錢。對軍校的畢業生而言,蔣介石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在國民黨的軍官中,有不少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這讓蔣介石在國民黨中擁有一定的聲望與支持。
黃埔軍校建校的同年,北京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聯合皖系與孫文的廣東軍,聯合攻打直系,起初雙方爭持不下,後直系的將軍馮玉祥倒戈,直系戰敗。戰後張作霖與馮玉祥推舉段期瑞執掌北京政局,而且催促孫文北上。孫文決定從廣州北上,因受到英國阻撓而轉經日本,後抵達天津。然而在一九二五年三月,孫文亡於胰臟癌。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願。此遺願就是北伐統一。
孫文死後,國民黨尚未有人能執掌國民黨的大權,黨內出現競爭局面。被視為孫文左右手的廖仲愷被暗殺,嫌疑者胡漢民被派往蘇聯。及後被選為黨主席的不是蔣介石,而是汪兆銘,但汪兆銘在黨內缺乏強力的支持。相反,蔣介石則乘時而起,他在一九二五年十月擊敗陳炯明,確立國民黨在廣東的地位。同時,國民黨內部原先被壓制的「反共」聲音,在孫文死後復現。其中有反對共產黨員同時擁有國民黨藉的特權。而指導國民黨的共產國際反對蔣介石北伐,黨主席汪兆銘表現出向共產國際靠攏,令蔣介石的不安全感加劇。
就在各種紛擾中,出現了「中山艦事件」。一九二六年,國民黨的主力艦中山艦未經蔣介石的許可,開進黃埔港,並要求回到廣州。蔣介石馬上下令廣州戒嚴、扣留中山艦、逮捕艦上的的五十多名共產黨員、包圍蘇聯軍事顧問的住處、解除廣州和香港工人糾察隊的武裝。蔣介石在未經汪兆銘同意下出動軍隊,讓汪兆銘非常不滿。但蔣介石表示汪兆銘打算聯合其他人攻擊自己,讓汪兆銘無可奈何,加上蘇聯欲避免與蔣介石衝突,令汪兆銘只好稱病休養,讓出黨主度一職。接任者自然是蔣介石。
確立黨地位後的蔣介石,聯絡馮玉祥、李宗仁、唐生智,準備北伐。以蔣介石為首的聯合軍在北伐上沒有遇到什麽阻礙,一直打到長沙、武漢、武昌等地,及後又拿下南昌、杭州。在一年內,北伐軍幾乎控制了中國南方地區。順帶一提,共產黨藉北伐,在國民黨佔領區內展開農民運動,特別在湖南,獲得了超過兩百萬人的支持,這成為中國共產黨尤其是毛澤東日後的政治資本。
在北伐的同時,國民黨內對蔣介石不滿的聲音也浮出枱面,反蔣派希望汪兆銘回歸,制衡蔣介石派別。蔣介石的對應方法是讓汪兆銘擔任有名無實的職位。雖然壓制了汪兆銘,但反蔣派試圖將國民政府遷移至武漢,強化黨的權力,壓低蔣介石的權力,蔣介石則將國民政府設在南昌(拿下南京後設在南京)。一九二七年三月,北伐軍拿下南京,然而北伐軍闖入各國領事館,恐嚇職員,部分軍士在南京城內搶掠,英美的領事館也受襲,為此英美兩國派出軍艦,炮打南京。史稱「南京事件」。
在武漢的國民政府與南京的國民政府兩者並存,是為「寧漢分裂」。然而武漢政府的財政不穩,軍隊與農民之間因糧食問題而出現衝突,政府內部也出現紛爭,後因武漢政府與共產黨決裂而與南京政府統合,稱為「寧漢復合」。武漢政府的首腦汪兆銘開出「寧漢復合」的條件:蔣介石必須下台,蔣介石平衡利弊後,決定下台。國民黨的執政由分治走向統一。然而,汪兆銘無力掌控國民黨內部,蔣介石下台三個月後便回到國民黨,汪兆銘則再次被迫出國。
重新執政的蔣介展開北伐,順利北上,控制東北一帶的奉系軍閥在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向蔣介石投誠,國民黨基本完成統一。從一九二一年孫文「聯俄融共」,到國民黨基本統一的一九二七年,前後不夠十年。
以上所述重點放在孫文、蔣介石與國民黨在北伐上的行動,很多細節沒有講及,其中中國共產黨在北伐時的的行動就佔很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把這些都加進文章的話,文章會變得很長,與其這樣,不如大家直接找書來讀吧。
另外關於國民黨、共產黨與日本在一九二零代至四零年代的恩怨情仇也很值得寫。
資料來源:《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第七章】【第八章】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晚清與中華民國》Readmoo電子書購買連結:http://moo.im/a/8eiqyF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