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鯊客秘辛--軟骨功】

在盛行芭蕾舞的鯊魚世界中,據統計,每十隻小鯊魚中,就有十隻小鯊魚被爸媽送去芭蕾訓練班,從最基礎的柔軟度開始訓練,矢志成為身段最優雅的芭蕾舞者......
開玩笑地ㄎㄎ(不好笑(|||゚д゚))
大家都知道鯊跟鰩魚是軟骨魚綱,即他們的骨骼鈣化的程度很低,大多是由軟骨組成的,全身上下唯一鈣化的地方只有牙齒(畢竟這樣才咬得動東西嘛(`・ω・´))。
相較於硬骨動物,軟魚魚類有以下三種特色:

柔軟度滿分的身段      
多數的硬骨魚類,在游泳時是透過尾鰭小幅度的擺動作為動力來前進。 不過你如果有看過鯊魚游泳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何鯊魚是優秀的海洋獵人了-- 軟骨組成的脊椎允許他們的身體做大幅度的擺動,游泳時的推進效率比硬骨魚高得多;
如果把硬骨魚比喻成50cc小綿羊的話,那鯊魚就是一台野狼125了。( • ̀ω•́ )
下圖就是小檸檬鯊展現高柔軟度的照片,尾鰭甚至可以彎曲到嘴巴前端了。
身段超級軟Q的小檸檬鯊
身段超級軟Q的小檸檬鯊
要是他去測體適能,坐姿體前彎一定爆錶的等級。

輕裝上陣     
在硬骨魚的體內,有充滿空氣的鰾(swim bladder)做為調節浮力的器官,讓自己以最低耗能的狀態維持在某一層水域中。   
軟骨魚類沒有鰾,底棲地鯊魚就會傾向乖乖地待在底床,而巡遊性的鯊魚則是要透過不斷向前游泳,製造上升水流托住自己的身體,才不會下沉。
此時全身軟骨的優點就出現了:軟骨的密度比硬骨低很多,可以減少鯊魚持續游動的負擔,不至於被自己的體重給拖累。

不留遺產的告別式  
科學家對於古代生物的認識,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骨骼化石遺跡。比如說中生代的恐龍帝國,就是從挖掘到的恐龍骨骼化石,一點一點的拼湊出帝國成員的面貌。 最常見的骨骼化石,源自於動物死亡、堅硬的骨骼沉積後,在受熱、壓力、與礦物質填充等作用之下,所形成的堅硬結構。
看到重點了吧?堅硬的骨骼。(´゚д゚`)
軟骨組成的骨骼十分脆弱,往往在被沉積物掩蓋之前,就因為生物降解、天然風化等原因而脆裂的亂七八糟,最後被分解得一乾二淨。 (附上一段說明鯊魚為何鮮有骨骼化石的影片)
這就是為什麼你在化石博物館裡只有古鯊魚的牙齒化石、沒有骨骼化石,以及巨齒鯊的實際體型至今仍備受爭論的原因--對於巨齒鯊的認知大多是來自於他的巨大牙齒,以及對比牠現生的鯊魚親戚外型所做的推測。
所以,會不會巨齒鯊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大,只是剛好有一口大爆牙呢? σ`∀´)σ (補:目前已有巨齒鯊脊椎骨的化石出土,因此科學家對巨齒鯊的實際體型有較準確的推測,結論是還是很大X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