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關於「運動」

寫作練習。2021/1/19
體弱的人運動起來很痛苦,尤其是根本沒運動習慣。
想要運動也是為了論文,對,很多改變是為了寫論文,為了有體力,不要身體常喊哪裡痠痛,坐久容易腰痠,然後要彎腰的時候不容易彎腰,而展開運動練習。
事情很忙,運動總是想到有空再做,有了藉口,一再拖延,有了第一次,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想要運動的決心,一個禮拜天天做,從10分鐘開始練習,只要想有做就好的心態,不要管做多長時間,有運動就足夠了。慢慢地從10分鐘到20分鐘,有點習慣要運動的心態,試著早上運動、下午運動、晚上運動,挑自己有空的時間。
想說,練習21天應該會變成習慣。殊不知,只撐到兩個禮拜就沒有運動了。
我想是,之前沒有運動習慣,一次改變會不會造成心理和身體的壓力,一天沒有運動壓力就增加,如此心理狀態。
於是,故態復萌。
目前只要想動就動,不要糾結一個禮拜天天運動,選擇一個禮拜兩到三次,先從習慣培養,就算沒有三次,起碼運動一次,最壞的打算就是動起來就好。
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很難。
什麼是好的生活習慣?各人各評斷自己的生活模式,無須與他人相比。瑜珈、中高齡運動,從簡單的做起。
做完運動之後,腦中釋放腦內啡(多巴胺),使心情愉快,甚至可以鍛鍊身心、強化肌肉。雖然知道藉由運動能讓心情變好,但是,不運動就不能嗎?因此產生這些疑問。
想要讓心情愉悅,在想運動是不是跟吃甜點、聽音樂一樣,靠著外物就能產生多巴胺,就能獲得短暫的快樂。去查了很多資料。後來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說血清素也能使心情變好,後來看來看去,因此看到〈黃色食物富含血清素,可以越吃越快樂?〉、〈多吃黃色食物就能遠離憂鬱?〉這兩篇文章,內文都寫到:藉由豐盛的飲食調整腸胃,減少高糖、高油等等會引起身體發炎的食物,並保持適度運動,就能達到調節情緒的作用。
當時看到就覺得這就是了。從飲食調整、運動的保持,才能使自己越來越好。
由此方向努力,重拾運動。不過是一個禮拜一次拾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