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運動,你一定要知道的幾個最新研究結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運動很重要,不論對身、心健康皆然,這已經是無庸置疑的常識了。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相關研究發表,與過去不盡相同的概念也陸續被提出來。本文就為各位讀者介紹三篇近期發表的最新研究。

運動可以預防失智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打麻將、玩數讀、打電玩等「腦力激盪」活動,可以預防失智。但其實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明確研究證實這個說法。反而,「生理運動」可以預防、改善失智症狀,已經有不少研究確認了。

三月底來自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期刊(Impact factor:3.909)的研究,是第一個採取「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方式,觀察運動與大腦健康關連性的研究。

55~80歲的受測老人隨機分配為兩組,進行為期一年的兩類運動:中等強度有氧運動(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program),以及伸展運動(stretching program)。每週進行3~5次,每次30~40分鐘。

結論是:「有氧運動組」的血管僵硬程度降低(decreased stiffness of blood vessels),腦部血流量提高(increased overall blood flow)。而且隨著運動過程中的耗氧量越高(oxygen consumption),改善程度也越高。「伸展運動組」則沒有上述進展。

白話來說就是:雖然瑜珈、外丹功、太極拳等和緩的運動有益健康,但是對於腦部健康、失智預防,效果顯然不明顯,還是得搭配一定強度的有氧運動。

「不同種類」的活動有益身心健康


過去的研究幾乎都是針對「安排特定運動」與身心健康的關連性,本研究的發想則是:在過去一年多,人們受疫情影響被迫減少外出活動、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究竟如何?

就「生理」健康而言,即使不出門,只要持續在家進行伸展、有氧等運動,理論上受到的影響應該不大。但是就「心理」健康而言,這樣的活動、運動型態,是否也能帶來同樣的效果?

三月底來自BMC Psychiatry(Impact factor:2.704)這篇研究,研究人員請受測者攜帶GPS以追蹤日常生活的活動足跡。結論是:活動種類越多樣(varied)的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也越高。

換句話說,就算沒有真正的「運動」,只是進行「日常活動」(比方公園散步、賣場購物、與鄰居哈拉聊天),就能帶來身心愉悅感。

結論就是:該有的運動固然不能少,但是多樣化的一般性日常活動也很重要!

「工作中」的運動 v.s.「閒暇時」的運動


這篇研究厲害了!來自European Heart Journal(歐洲心臟雜誌 ),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每周代表歐洲心臟病學會出版的心臟科權威雜誌,Impact factor高達22.673,是撰寫「未來殿堂」專題以來的最高分!

門診中當我提醒個案要多運動時,常會聽到以下回應:「我工作的時候運動量已經很大、很足夠了,怎麼還需要運動?」這篇文章一針見血的回答這個非常普遍的誤解。

研究結果之所以受到重視,還能刊登在權威期刊,是因為它來自丹麥國家研究中心所進行的國家級大型計畫(Copenhagen General Population Study),而且研究對象超過10萬名,年齡層為20-100歲,研究時間橫跨2003-2014。

研究觀察目標為「工作期間」的活動量(work activity),以及「閒暇期間」的活動量(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簡單的來說:前者就是「工作過程中的勞動程度」,比方必須不斷走動的餐廳外場,付出大量勞力的工地建築、道路施工人員,甚至工作本身就是運動的健身房或球類教練等。後者則是「工作之餘閒暇時的活動、運動程度」,比如上健身房運動,登山,騎單車,甚至玩Wii、健身環等。

廢話不多說,直接講結論:

  • 「閒暇期間」的活動量越高,重大心臟不良事件(MAC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如中風、心肌梗塞)發生率越低,死亡率也越低。
  • 「工作期間」的活動量越高,重大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
  • 至於原因?作者表示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總之一定要記得這個重點:「工作期間」的活動量再高,也不等於運動,甚至還會提高心臟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閒暇期間」的活動才能發揮運動效果,更能降低心臟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這是一篇與很多人息息相關的重要研究,敬請按讚、分享本文。更歡迎訂閱〈賴仕涵的思考王國〉,即時接收更多第一手最新醫學研究資訊!

原始論文-1:〈One-Year Aerobic Exercise Reduced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 and Increased Cerebral Blood Flow in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原始論文-2(可閱讀全文):〈The spatiotemporal movement of patients in and out of a psychiatric hospital: an observational GPS study

原始論文-3(可閱讀全文):〈The physical activity paradox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the contemporary Copenhagen General Population Study with 104 046 adult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27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還在D了沒?不如動起來加動動腦!結合多成分健身運動與認知訓練來提升輕度認知障礙樂齡者認知功能! 撰文者:陳映竹 博士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Thumbnail
還在D了沒?不如動起來加動動腦!結合多成分健身運動與認知訓練來提升輕度認知障礙樂齡者認知功能! 撰文者:陳映竹 博士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Thumbnail
推薦資訊 : 大腦可以改造嗎?瑞典人手一本的國民書籍|《真正的快樂處方》|文森說書 規律的運動對延緩大腦老化和提高認知功能非常有益。 許多研究表明,適度的身體活動可以對大腦產生積極的影響,並改善認知能力、記憶和學習能力。 以下是一些關於運動對大腦健康的好處: 促進血液循環:運動有助於增加心臟跳動,提
Thumbnail
推薦資訊 : 大腦可以改造嗎?瑞典人手一本的國民書籍|《真正的快樂處方》|文森說書 規律的運動對延緩大腦老化和提高認知功能非常有益。 許多研究表明,適度的身體活動可以對大腦產生積極的影響,並改善認知能力、記憶和學習能力。 以下是一些關於運動對大腦健康的好處: 促進血液循環:運動有助於增加心臟跳動,提
Thumbnail
運動真的對人體好嗎未解之謎: 這是網友想知道的疑問。 ==================== 以下是運動真的對人體好嗎未解之謎的感應, 僅供參考。 ==================== 問題: 運動真的對人體好嗎? 根據專家長期的研究猜測, 請注意,只是猜測而已, 有規律性的有氧活動, 如跑步
Thumbnail
運動真的對人體好嗎未解之謎: 這是網友想知道的疑問。 ==================== 以下是運動真的對人體好嗎未解之謎的感應, 僅供參考。 ==================== 問題: 運動真的對人體好嗎? 根據專家長期的研究猜測, 請注意,只是猜測而已, 有規律性的有氧活動, 如跑步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對人體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會正面的效果。在生理上常見的效果則是改善或穩定血糖、血壓、血液中脂肪被有效利用,以及免疫功能的調節反應等;心理上則改善或穩定情緒、減緩焦慮、增加心情愉悅感。但要如何將運動生活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議題。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對人體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會正面的效果。在生理上常見的效果則是改善或穩定血糖、血壓、血液中脂肪被有效利用,以及免疫功能的調節反應等;心理上則改善或穩定情緒、減緩焦慮、增加心情愉悅感。但要如何將運動生活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議題。
Thumbnail
運動對大腦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不是只有身材上有所改變嗎?!其實也是有幫助的,各方研究驗證,對腦部是有幫助的。 人腦會因長期疲乏或壓力的事而腦細胞被殺死,進而引發身體各種不良反應,嚴重包含阿茲海默症等等。現在生活較重視休閒,會近一步尋求解壓的方法,我們直覺地會聯想到休閒的活動:看看電影,泡澡等等; 但
Thumbnail
運動對大腦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不是只有身材上有所改變嗎?!其實也是有幫助的,各方研究驗證,對腦部是有幫助的。 人腦會因長期疲乏或壓力的事而腦細胞被殺死,進而引發身體各種不良反應,嚴重包含阿茲海默症等等。現在生活較重視休閒,會近一步尋求解壓的方法,我們直覺地會聯想到休閒的活動:看看電影,泡澡等等; 但
Thumbnail
身體健康精神好!一個禮拜都不可少!運動量要剛剛好!不多不少最重要!
Thumbnail
身體健康精神好!一個禮拜都不可少!運動量要剛剛好!不多不少最重要!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多數與「坐」有關,上班坐著辦公,累到下班回家,因為太累所以還是選擇躺著或坐著休息。根據統計,成年人扣除8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在動的時間不到5小時,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惡性循環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多數與「坐」有關,上班坐著辦公,累到下班回家,因為太累所以還是選擇躺著或坐著休息。根據統計,成年人扣除8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在動的時間不到5小時,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惡性循環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