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運動,你一定要知道的幾個最新研究結論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運動很重要,不論對身、心健康皆然,這已經是無庸置疑的常識了。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相關研究發表,與過去不盡相同的概念也陸續被提出來。本文就為各位讀者介紹三篇近期發表的最新研究。

運動可以預防失智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打麻將、玩數讀、打電玩等「腦力激盪」活動,可以預防失智。但其實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明確研究證實這個說法。反而,「生理運動」可以預防、改善失智症狀,已經有不少研究確認了。
三月底來自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期刊(Impact factor:3.909)的研究,是第一個採取「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方式,觀察運動與大腦健康關連性的研究。
55~80歲的受測老人隨機分配為兩組,進行為期一年的兩類運動:中等強度有氧運動(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program),以及伸展運動(stretching program)。每週進行3~5次,每次30~40分鐘。
結論是:「有氧運動組」的血管僵硬程度降低(decreased stiffness of blood vessels),腦部血流量提高(increased overall blood flow)。而且隨著運動過程中的耗氧量越高(oxygen consumption),改善程度也越高。「伸展運動組」則沒有上述進展。
白話來說就是:雖然瑜珈、外丹功、太極拳等和緩的運動有益健康,但是對於腦部健康、失智預防,效果顯然不明顯,還是得搭配一定強度的有氧運動。

「不同種類」的活動有益身心健康


過去的研究幾乎都是針對「安排特定運動」與身心健康的關連性,本研究的發想則是:在過去一年多,人們受疫情影響被迫減少外出活動、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究竟如何?
就「生理」健康而言,即使不出門,只要持續在家進行伸展、有氧等運動,理論上受到的影響應該不大。但是就「心理」健康而言,這樣的活動、運動型態,是否也能帶來同樣的效果?
三月底來自BMC Psychiatry(Impact factor:2.704)這篇研究,研究人員請受測者攜帶GPS以追蹤日常生活的活動足跡。結論是:活動種類越多樣(varied)的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也越高。
換句話說,就算沒有真正的「運動」,只是進行「日常活動」(比方公園散步、賣場購物、與鄰居哈拉聊天),就能帶來身心愉悅感。
結論就是:該有的運動固然不能少,但是多樣化的一般性日常活動也很重要!

「工作中」的運動 v.s.「閒暇時」的運動


這篇研究厲害了!來自European Heart Journal(歐洲心臟雜誌 ),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每周代表歐洲心臟病學會出版的心臟科權威雜誌,Impact factor高達22.673,是撰寫「未來殿堂」專題以來的最高分!
門診中當我提醒個案要多運動時,常會聽到以下回應:「我工作的時候運動量已經很大、很足夠了,怎麼還需要運動?」這篇文章一針見血的回答這個非常普遍的誤解。
研究結果之所以受到重視,還能刊登在權威期刊,是因為它來自丹麥國家研究中心所進行的國家級大型計畫(Copenhagen General Population Study),而且研究對象超過10萬名,年齡層為20-100歲,研究時間橫跨2003-2014。
研究觀察目標為「工作期間」的活動量(work activity),以及「閒暇期間」的活動量(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簡單的來說:前者就是「工作過程中的勞動程度」,比方必須不斷走動的餐廳外場,付出大量勞力的工地建築、道路施工人員,甚至工作本身就是運動的健身房或球類教練等。後者則是「工作之餘閒暇時的活動、運動程度」,比如上健身房運動,登山,騎單車,甚至玩Wii、健身環等。
廢話不多說,直接講結論:
  • 「閒暇期間」的活動量越高,重大心臟不良事件(MAC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如中風、心肌梗塞)發生率越低,死亡率也越低。
  • 「工作期間」的活動量越高,重大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
  • 至於原因?作者表示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總之一定要記得這個重點:「工作期間」的活動量再高,也不等於運動,甚至還會提高心臟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閒暇期間」的活動才能發揮運動效果,更能降低心臟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這是一篇與很多人息息相關的重要研究,敬請按讚、分享本文。更歡迎訂閱〈賴仕涵的思考王國〉,即時接收更多第一手最新醫學研究資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9會員
956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何謂「小不快」?比如:一進辦公室就碰倒咖啡杯,1小時才來一班的公車在你面前開走,約好時間結果對方遲到10分鐘,忘了今天是特價最後一天結果沒買到。 以上這些生活中看似「無害」的小事,竟然會造成長期、持續的影響,甚至引發身心疾病!真的有這麼誇張嗎?
隨著社群網站的使用率、滲透力持續增加,「假新聞」的影響與傷害也越來越顯著。 「政治」方面的假新聞不用多說,對於社會和諧、人民共識、國家發展、甚至國家安全都可能帶來嚴重傷害。「醫學資訊」方面的假新聞,則會傳達錯誤的保健醫療知識,對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坦白說,讀到這篇研究讓我感到很哀傷。但是,卻也帶來更大的動力,督促我繼續往目標前進。請聽我娓娓道來。 本研究刊載於三月初的《Emotion》,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APA )出版的心理學雜誌之一,Impact factor為3.039。
疫情期間,基於防疫考量,外出活動、與親友見面的機會大大減少,有許多時間必須待在家裡。 而即使在平時,除非你正好是喜歡每天安排社交聚會的個性,否則也有不少機會必須獨自在家。 雖說有些人的個性是喜歡一個人「獨處」(比如我),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善於與自己相處。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獨處時的孤單感
父母的支持對子女很重要,這應該不用懷疑。但是光有支持自己的雙親(supportive parents),是否就足以讓小孩「不會學壞」?這就很值得討論了。 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類似的新聞:某罪犯落網後,父母表示自己一直都很關心、很照顧小孩,鄰居也表示他們家庭向來互動很正常,不明白為什麼小孩會變成這樣。
不論是在家庭、職場、學校、社交、法院等場合,只要討論到「對話」,就會牽涉到「可信度」的問題。大家只要稍加回想,一定能想到某些人讓你覺得很誠懇,而某些人卻讓你對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抱持懷疑。其間的差異究竟在哪裡?
何謂「小不快」?比如:一進辦公室就碰倒咖啡杯,1小時才來一班的公車在你面前開走,約好時間結果對方遲到10分鐘,忘了今天是特價最後一天結果沒買到。 以上這些生活中看似「無害」的小事,竟然會造成長期、持續的影響,甚至引發身心疾病!真的有這麼誇張嗎?
隨著社群網站的使用率、滲透力持續增加,「假新聞」的影響與傷害也越來越顯著。 「政治」方面的假新聞不用多說,對於社會和諧、人民共識、國家發展、甚至國家安全都可能帶來嚴重傷害。「醫學資訊」方面的假新聞,則會傳達錯誤的保健醫療知識,對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坦白說,讀到這篇研究讓我感到很哀傷。但是,卻也帶來更大的動力,督促我繼續往目標前進。請聽我娓娓道來。 本研究刊載於三月初的《Emotion》,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APA )出版的心理學雜誌之一,Impact factor為3.039。
疫情期間,基於防疫考量,外出活動、與親友見面的機會大大減少,有許多時間必須待在家裡。 而即使在平時,除非你正好是喜歡每天安排社交聚會的個性,否則也有不少機會必須獨自在家。 雖說有些人的個性是喜歡一個人「獨處」(比如我),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善於與自己相處。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獨處時的孤單感
父母的支持對子女很重要,這應該不用懷疑。但是光有支持自己的雙親(supportive parents),是否就足以讓小孩「不會學壞」?這就很值得討論了。 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類似的新聞:某罪犯落網後,父母表示自己一直都很關心、很照顧小孩,鄰居也表示他們家庭向來互動很正常,不明白為什麼小孩會變成這樣。
不論是在家庭、職場、學校、社交、法院等場合,只要討論到「對話」,就會牽涉到「可信度」的問題。大家只要稍加回想,一定能想到某些人讓你覺得很誠懇,而某些人卻讓你對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抱持懷疑。其間的差異究竟在哪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身體保險: 甩手/極慢跑 心靈保險: 宗教(佛教/基督教) + 正能量 [ 身體保險 ] [養成運動習慣][多喝水][多運動] 這幾個精神標語,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 但就是很難確實的實施! 尤其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大多數都是一直在消耗眼力!大部分的上班族其實上班60%以上的時間都
本文節錄翻譯自一篇於2024年五月發表於Nature期刊的研究,研究名稱為: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生理活動規律與帕金森氏症的關聯),將實驗對象分為集中週末運動組(Weekend
# 運動———大腦的最佳伙伴 我們都知道定期鍛煉身體能帶來各種好處,如更好的身體健康、更高的運動能力、更強的心肺功能等。但你知道嗎,運動對大腦的健康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透過適當的運動,我們的大腦也能變得更加聰明和敏捷。 1.促進神經元的產生 當我們進行運動時,大腦會產生更多的神經元和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以目前科學研究確定對大腦健康最有幫助的是運動,尤其是跑步游泳之類的有氧運動。但是假如有的年長者因生病或肢體有障礙不方便運動的人,就可以選擇下棋或各種益智遊戲來活化大腦,反之,若為了照顧方便,只讓長者整天呆坐著看電視打發時間,對大腦非常不健康,因為電視是所謂「零度媒體」,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心理健康與福祉簡介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優先考慮心理健康和福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雖然治療和藥物治療是管理心理健康狀況的寶貴工具,但將定期運動納入您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對您的情緒、心態和整體生活品質產生深遠的好處。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五種必須嘗試的運動方法,它們可以幫助促進您的心理健康和福祉,讓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一場慢跑可能是你對抗日常疲勞、提升工作效率最直接的解決方案?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忘了大腦也需要「運動」來保持活力和效能,不是透過昂貴補品或複雜遊戲,而是更親民、直接的方式:有氧運動。 了解運動如何成為大腦的超級燃料,提升你的記憶、專注力及學習效率,現在就從這裡開始,讓我們帶你一探
Thumbnail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刊登一篇研究,發現一群定期走路的民眾,出現膽固醇降低與血壓降低明顯改善狀況,靜止心率也大幅下滑,甚至有研究研究發現,每周走路5天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師指出運動不僅可以帶來生理上的益處,運動時心情變好,有助於緩解壓力、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強調每天運動15分鐘,可多活3年。中醫治療也可以延緩老化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身體保險: 甩手/極慢跑 心靈保險: 宗教(佛教/基督教) + 正能量 [ 身體保險 ] [養成運動習慣][多喝水][多運動] 這幾個精神標語,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 但就是很難確實的實施! 尤其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大多數都是一直在消耗眼力!大部分的上班族其實上班60%以上的時間都
本文節錄翻譯自一篇於2024年五月發表於Nature期刊的研究,研究名稱為: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生理活動規律與帕金森氏症的關聯),將實驗對象分為集中週末運動組(Weekend
# 運動———大腦的最佳伙伴 我們都知道定期鍛煉身體能帶來各種好處,如更好的身體健康、更高的運動能力、更強的心肺功能等。但你知道嗎,運動對大腦的健康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透過適當的運動,我們的大腦也能變得更加聰明和敏捷。 1.促進神經元的產生 當我們進行運動時,大腦會產生更多的神經元和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以目前科學研究確定對大腦健康最有幫助的是運動,尤其是跑步游泳之類的有氧運動。但是假如有的年長者因生病或肢體有障礙不方便運動的人,就可以選擇下棋或各種益智遊戲來活化大腦,反之,若為了照顧方便,只讓長者整天呆坐著看電視打發時間,對大腦非常不健康,因為電視是所謂「零度媒體」,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心理健康與福祉簡介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優先考慮心理健康和福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雖然治療和藥物治療是管理心理健康狀況的寶貴工具,但將定期運動納入您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對您的情緒、心態和整體生活品質產生深遠的好處。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五種必須嘗試的運動方法,它們可以幫助促進您的心理健康和福祉,讓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一場慢跑可能是你對抗日常疲勞、提升工作效率最直接的解決方案?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忘了大腦也需要「運動」來保持活力和效能,不是透過昂貴補品或複雜遊戲,而是更親民、直接的方式:有氧運動。 了解運動如何成為大腦的超級燃料,提升你的記憶、專注力及學習效率,現在就從這裡開始,讓我們帶你一探
Thumbnail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刊登一篇研究,發現一群定期走路的民眾,出現膽固醇降低與血壓降低明顯改善狀況,靜止心率也大幅下滑,甚至有研究研究發現,每周走路5天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師指出運動不僅可以帶來生理上的益處,運動時心情變好,有助於緩解壓力、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強調每天運動15分鐘,可多活3年。中醫治療也可以延緩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