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雜談──鄒族女子的頭巾

      「當天地大洪水逐漸退去……天神哈漠(Hamo)親自帶領族人開創新的生活天地。」
      「天神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去向何方,僅在山巒間留下足印……鄒族便隨著天神的足跡停留下來,形成了最古老的部落。」
      這是流傳在阿里山鄒族的一則古老傳說。「#鄒族」,譯自鄒語的「Tsou」,原意是「人」或「人類」的意思。過去人類學家多將鄒族分為「北鄒羣」與「南鄒羣」,而2014年的南鄒群則正式正名為「卡那卡那富族」與「拉阿魯哇族」,如今的鄒族多居住在阿里山地區與南投信義鄉久美村等。
    攝自故宮南院
    攝自故宮南院
      這次介紹的這個藏品,來自於1880~1920年間阿里山鄉的尼亞支那社。
      傳統鄒族男子衣服的材料大多以皮革為主,女子衣服則大多以棉布、絲或綢緞裁製而成,除此之外,已婚的鄒族女子平時還會在頭上纏繞黑色頭巾,也就是我們這次雜談中的照片。
      鄒族女子的頭巾長約五、六尺,寬約一尺,兩端多有十至十五公分的刺繡花紋,其中一邊尾端縫上至少7個小流蘇球,顏色以鮮紅、黃、藍、綠、橙色為主。在第一張圖中,可以看見正反兩面的刺繡花紋是不同的,也是鄒族婦女的傳統工藝。
      這樣美麗的織品,它除了可以是平常婦女們盤纒在頭上的額飾,必要時,還可以成為背帶,或是綑綁物品的布。
      而在結婚或部落盛大祭儀時,又要如何穿戴頭巾呢?
      首先先用三角纏頭的方式,當兩邊各出現三層後,再將尾端流蘇蓋至前額,綁上緞帶,就成了鄒族婦女盛裝時之頭飾裝扮。有時候更會插上植物作為裝飾,或是穿戴彩色毛線球頭飾,甚至是將長菸草插在頭巾上。
      隨著時代演變,鄒族傳統服裝如今多只在祭典、婚喪等正式場合才穿戴。頭巾則改良為穿戴簡易的「#額飾」,以棉布為底,鑲綴上彩球,而流蘇則搭配通心軸、珠飾等。也因為邁入了工業社會,整體服裝在顏色的搭配上也有了新的面貌。
      在不同時空,傳統服飾總會出現新的型式與搭配,而傳統和現代間的取捨、揉合一直都是每個族群面對的課題,但不變的是,其中族群文化精神的傳承。一如古老的赤榕樹(Yono),仍然佇立在群山環抱的山谷間,等待著Mayasvi祭儀時,戰神(( I'afafeoi、Posonfihi)沿著它下凡,帶給散落在各地的族人精神與力量。
    參考資料:依憂樹.博伊哲努《台灣鄒族生活智慧》、國立故宮博物院《織路繡徑穿重山──臺灣原住民族服飾精品聯展導覽手冊》、葉立誠《臺灣服裝史》、原住民族智慧創作申請書〈yxsx no cou 男女傳統服飾/服飾〉
    圖片:攝於故宮南院、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查詢系統(引自典藏臺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