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漫長的青春,換來一本發光的書

讀鄭宜農的書稿,時時想起一種曾經我也經驗過的狀態。我幾乎忘記了那種滋味,然而確鑿有過的。身在其中的時候,甚至覺得那簡直看不到盡頭,會不會這輩子就都這樣了。
那是一種有時候大人會以「青春期」形容的狀態。有時候覺得自己不可一世,有時候又覺得自己無可救藥,根本糞土之牆。有時候告誡自己要成熟一點,必要的時候應當學習絕情。有時候卻又濫情得一塌糊塗,好像荷爾蒙分泌總是過猶不及,從來找不到平衡值。有時候恨不能代替朋友活過他們的難關,有時候又孤僻得沒心沒肺,只想蒙著頭不讓任何人找到。總是矛盾著,總是感覺驕傲而脆弱,鋒芒畢露又無自信,篤定樂觀卻惶惑不已。
不知怎地,愈是早熟的孩子,青春期似乎愈是漫長。那可能是一個倔強的決定:既然不能假裝無知於「大人世界」那些混濁與陰影,便告誡自己萬萬不要那麼方便地一腳跨進去。在這個時代,「做自己」多半只是張嘴就來的口號,可是細想下去,不禁背脊發涼:假如連「自己」是什麼都沒有把握,要怎麼「做自己」呢?
慢慢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用自己的步調長大,不免遭遇若干冷語冷眼,和少不了的自我懷疑。不過,就算每個人都只能是一座孤島,聚在一起,就成了群島,左右看看,也就不那麼寂寞了。
這本書有很多角色,都是從作者「我」的眼睛看出去的角度。有時候「我」身處神獸和精靈出沒的奇幻宇宙,有時候「我」就在這座城裡和你我買一樣的便利店食物,搭一樣的捷運。鄭宜農用近乎工筆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揀選她書寫每一位傳主的文體和口吻,你像是坐在深夜不打烊的咖啡館外面的吸菸區和她對坐,隔著兩杯酒,聽她絮絮說著這個人那個人的事情。她表情極是認真,時不時停下來尋找適切的字眼,或是回想某段故事看似不太重要的細節。漸漸你發現:講完這個人的故事,也就替她自己回答了一樁關於人生的問題。
是的,寫了這麼多人,實驗了不同的文體,這本書的主角終究還是她自己:她的青春,她的夢想和挫折,她跌跌撞撞建立起來的生活,和她接受過也付出過的愛。
設若我和鄭宜農年齡相仿,怕也不容易在生活裡混到一起──我大概不會喝那麼多酒,吸那麼多菸,熬那麼多夜,接受那麼多現場噪音的徹夜轟炸,大概更不會在朋友面前放任激情滿溢,直至於失控,只因為心裡明白總有人會接住自己,因為自己也願意在需要的時候接住他們。但在我年輕的時候,也是有過那樣的朋友的,也都樂意在彼此需要的時候接住對方。一面讀著書稿,一面想起幾張年輕時候便認識的臉孔:我曾經在他們身上看到令自己自慚形穢的資質和才華,更感激他們在乎過彼時仍沒有什麼把握的我自己。
老實說,我覺得自己身體裡仍然藏著那個一臉倔強,始終二十一歲的少年。有時候他會冷不防攔在我面前,用一種「你確定嗎?」的表情睨視中年的我。我有點怕他,但也感謝他始終都在。
料想鄭宜農也是這樣的,才會始終睜著一雙聰明的少女的眼,寫出這一篇篇發著光的故事。這本書的寫作,算是她對自己人生的一次總整理。現在的她,想來是更篤定的了,這是值得說聲恭喜的。
(序鄭宜農《幹上俱樂部:3D妖獸變形實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