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生活日常:台灣史的一角《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早先看到展覽消息就一直想去,但無奈時間和體力皆被學業擠壓,直到完成計畫口試之後才有空造訪北師美術館,雖然我對該館的印象就是採光和動線很打擾觀覽感受,不過看完以後很高興自己有跑這一趟,過程非常受觸動。

raw-image


  展覽標題「不朽的青春」的概念,出自黃土水1922年在雜誌《東洋》發表的文章〈出生在臺灣〉。

「人類要能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如孔子、釋迦、基督、但丁、米開蘭基羅、拉斐爾等人,他們在肉體已消失千百年後的今天,卻能保持精神上的不死……創作的快樂實非外人所能理解……請一起踏上藝術之道,到此法喜之境來吧!」─〈出生在臺灣〉,黃土水
raw-image
  自1920年代以來,臺灣現代美術的潮流蓬勃發展,參與創作、鑑賞美術被年輕世代視為追求現代化的一環,也是實現新時代文明社會的象徵。美術家一旦創作出被高度認可的藝術作品入選大型展覽會,便成為新時代的文化英雄,他們的作品成為臺灣新文化理想的里程碑。許多有志青年背負著家族與社會的期望,前往日本、歐洲留學,紛紛接受新時代的洗禮,帶回珍貴的經驗與創作生命。
  他們竭盡心力創作的結晶,超越時代的政治紛爭,成為臺灣的文化記憶寶庫。美術作品不僅是臺灣面對現代轉變期的視覺紀錄,藝術家的視線,更可說積極為此時期的臺灣,從各個面向上率先打開視覺與想像上的邊界。藝術家們一方面接受嚴格的技法訓練,但又時時思索著屬於此時此刻的獨特表達:如何描繪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山岳草木,或者身邊關愛者的樣貌;一點一滴的生活記憶,或者一腳一印的旅人觀照;要如何在畫面中融合不同的文化傳統,或更進一步地放眼未來,思考臺灣百年後的美術,會是怎樣的一番風貌。這些對於現代世界的思索、感受、熱情,一一綻放在這些前輩畫家的作品當中。

     ——《節錄自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之簡介》

展期 2020.10.17 - 2021.01.17
地點 MoNTUE北師美術館
藝術家
丸山晚霞、河合新藏、藤島武二、呂璧松、石川欽一郎、西鄉孤月、富田溪仙、那須雅城、小澤秋成、川島理一郎、鹽月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梅原龍三郎、小原整、陳澄波、黃土水、山崎省三、鮫島台器、呂鐵州、林克恭、郭柏川、廖繼春、李梅樹、顏水龍、藍蔭鼎、何德來、立石鐵臣、陳植棋、陳進、楊三郎、李澤藩、林玉山、郭雪湖、李石樵、張萬傳、陳德旺、劉啟祥、陳清汾、陳敬輝、洪瑞麟、張義雄、呂基正、鄭世璠、林之助、廖德政、蕭如松(依出生年排序)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8:00

本展免門票,但請配合實名制至櫃台填寫表單



  由於對台灣美術史的不熟悉,原本是衝著陳澄波和「台展三少年」去看展的,當然我沒有失望,更因為展覽而認知到當時歷史背景下,藝術家們是如何以藝術關懷台灣社會、來為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發聲。
  擅長1920年代台灣藝術史的人不少,我就不班門弄斧了,只想用力推薦大家去看展,文末將附上相關文章提供進一步的閱讀。

  展覽分成六個主題,分別是:「破曉的覺醒」、「生命的凝視」、「風土的踏查」、「傳統的變革」、「歲月的憶念」以及「旅人之眼」,但反正動線模糊所以就沒有按著順序看。
  然而,愚蠢的我沒有把相機充好電(……),所以以下都是手機拍攝,主要是特別吸引我的一些作品。作品一直反光真的好痛苦。(。)

raw-image
  1930年陳澄波極少數描繪原住民題材、畫框更直接使用當地船板製成的《東台灣臨海道路》,這幅作品長久以來下落不明,圖像僅見於文獻,就連陳澄波家人都未曾目睹原作,直到2015年才意外在日本防府市圖書館地下室找到,如今在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展覽呈現。——聯合報鳴人堂,李志銘《藝文市場大爆發?「後疫情時代」的台灣美術展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繞了二樓半圈,遠遠瞄到一件像草稿的東西,於是走過去看個仔細,沒想到竟然是李梅樹所畫的黃土水的葬禮速寫,一瞬間被畫家的語言感動,心情難以言表,只覺得自己能看到這些真的很棒。

raw-image

  往旁邊的門內走,裡面是展覽主視覺中黃土水的雕塑《少女胸像》,是黃土水1920年於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時的作品,有著大正時代的氛圍。

raw-image
raw-image

  上面這幅《鹿圖》是擅長花鳥畫的藝術家罕見以鹿為主題的創作,下方是郭雪湖的《秋江冷豔》,用色雅致,線條極美。(雖然我拍得不好orz)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想放的兩張是太太很喜歡的鄉原古統1936年甫從台灣遷回日本定居時創作的《春之庭》、《夏之庭》兩曲屏風,非常推薦親自去看一次,柔和、美麗且具有生命力,盎然的綠意和栩栩如生的鳥獸樣態非常迷人。

raw-image
raw-image

北美館典藏目錄

  地下一樓是文獻和影片,同樣值得一看,文獻沿著圓形的展場陳列,講述1920年代起,台灣藝術家生命中的吉光片羽。而影片一度看到我跟太太都感動到差點要拿面紙出來擦眼淚的程度,貼在底下跟大家分享。


  這次的展相當精彩,能把這些作品全部放在一個展覽裡,策展團隊實在很不容易,不過還是忍不住想要抱怨場地的不討喜,光線使作品反光到很難細看,一直看到玻璃裡面倒映出的景色。
  但瑕不掩瑜,能親眼看到這些作品,領略藝術與生命的承先啟後,以及當時藝術家「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的精神,令人感懷之餘,也有喜悅,希望還能在展覽結束前再找時間去看一次。


raw-image


相關文章-若有不當敬請告知,會再取下連結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陳飛豪
《不朽的青春》3大亮點再現台灣美術:陳澄波巨作首度返台、74件作品重回上個世代!|DOMINIQUE CHIANG 與 鄭芳
廣達 《游於藝》 計畫 23 ─ 「家鄉的永恆對話-台展三少年」
【特輯】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故事storystudio
專題報導【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Bí-su̍t TAIWAN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登入並按❤!或是按底下的拍手符號按鈕下,就可以免費贊助我寫專欄。(´▽`ʃ♡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極忘形
58會員
158內容數
寫小說也讀小說,鍾情於習練虛構的魔術。
樂極忘形的其他內容
2025/02/19
有一陣子淺淺地擱陷在憂鬱裡,有氣無力,做什麼都覺得缺乏趣味,像是有一層薄膜將我和情緒分開,感受傳遞過來時彷彿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2025/02/19
有一陣子淺淺地擱陷在憂鬱裡,有氣無力,做什麼都覺得缺乏趣味,像是有一層薄膜將我和情緒分開,感受傳遞過來時彷彿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2024/12/25
卻沒想過那是一段不可複製的相遇。
Thumbnail
2024/12/25
卻沒想過那是一段不可複製的相遇。
Thumbnail
2024/12/08
續生活日常:好景不常 重回台北工作,向主管說明下周的安排,打算在期限前將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
Thumbnail
2024/12/08
續生活日常:好景不常 重回台北工作,向主管說明下周的安排,打算在期限前將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搜尋“政策失能”,Google排名第一 搜尋“新美術館時代”google排名第一 搜尋“鹽水人”,google排名第二 搜尋“夕陽產業”,Google 排名第三 搜尋“台灣裝置藝術”,google排名第四 搜尋“台灣文資保存”,Google排名第五 搜尋“美術系”也榜上有名 謝謝各位前
Thumbnail
搜尋“政策失能”,Google排名第一 搜尋“新美術館時代”google排名第一 搜尋“鹽水人”,google排名第二 搜尋“夕陽產業”,Google 排名第三 搜尋“台灣裝置藝術”,google排名第四 搜尋“台灣文資保存”,Google排名第五 搜尋“美術系”也榜上有名 謝謝各位前
Thumbnail
「台灣光復,天地草木,普天同慶,可欣可賀,吾人生於前清,而死於漢室,實終身之所願也。」——陳澄波 陳澄波之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被譽為臺灣美術的化身,是繼黃土水之後,第二位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的臺灣人,帶給臺灣人昂首挺胸的自信,勇於在藝術上與日本人一爭高下,不再只是次等國民。 但陳澄
Thumbnail
「台灣光復,天地草木,普天同慶,可欣可賀,吾人生於前清,而死於漢室,實終身之所願也。」——陳澄波 陳澄波之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被譽為臺灣美術的化身,是繼黃土水之後,第二位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的臺灣人,帶給臺灣人昂首挺胸的自信,勇於在藝術上與日本人一爭高下,不再只是次等國民。 但陳澄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連假去看了北師美術館的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非常豐富而且細膩,入口阿岡本的引言不但解釋了展名「光」的用意,阿岡本文章的標題「何謂同時代?」也道出展覽策劃的核心意識,同時也是對觀眾的提問。
Thumbnail
連假去看了北師美術館的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非常豐富而且細膩,入口阿岡本的引言不但解釋了展名「光」的用意,阿岡本文章的標題「何謂同時代?」也道出展覽策劃的核心意識,同時也是對觀眾的提問。
Thumbnail
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因故沒能回鄉公投,恰逢《光》要在公投日開展,於是預約了早上十點的第一梯次,想說這樣人應該會比較少(實際上並沒有),不過有預約限額的情況下,觀展體感比之前好非常多,希望即便是疫情警戒降級後也可以繼續保持。(……)
Thumbnail
因故沒能回鄉公投,恰逢《光》要在公投日開展,於是預約了早上十點的第一梯次,想說這樣人應該會比較少(實際上並沒有),不過有預約限額的情況下,觀展體感比之前好非常多,希望即便是疫情警戒降級後也可以繼續保持。(……)
Thumbnail
差不多是一個月前看的展(……),因為懶惰現在才來寫。(´・ω・`) 當期的《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個展》、《十年 - 台灣聲音地圖計劃/吳燦政個展》和《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也有一起看。
Thumbnail
差不多是一個月前看的展(……),因為懶惰現在才來寫。(´・ω・`) 當期的《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個展》、《十年 - 台灣聲音地圖計劃/吳燦政個展》和《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也有一起看。
Thumbnail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Thumbnail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Thumbnail
發現似乎就是不再能簡單接受:介紹台灣藝術家就要賣悲情,就要省吃儉用、就要努力出人頭地。政治迫害戰爭離散國家認同,這些敏感的金絲雀們,不只是受苦,仍然受到藝術的祝福,能夠表達能夠創作,能夠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化為藝術,讓瞬間拉長拉長拉長到幾乎不朽。
Thumbnail
發現似乎就是不再能簡單接受:介紹台灣藝術家就要賣悲情,就要省吃儉用、就要努力出人頭地。政治迫害戰爭離散國家認同,這些敏感的金絲雀們,不只是受苦,仍然受到藝術的祝福,能夠表達能夠創作,能夠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化為藝術,讓瞬間拉長拉長拉長到幾乎不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