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過猶不及

    從小就很害怕看牙醫, 總是拖到牙齒痛到受不了, 才不得不面對現實, 更別提每年固定兩次牙齒健檢, 那對我而言是Impossible的事!
    進到牙醫診所, 最害怕緊張的其實是等待的時刻。 每每聽到鑽磨牙齒的機具運轉, 那一聲又一聲的尖銳劃破空氣, 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無不戰戰兢兢, 曾經深入牙髓的酸、痛感受歷歷鮮明!
    回想小時候的就醫經驗, 當時遇到一個動作粗魯的牙醫, 在他機械而冷酷的操作下, 往往椎心刺骨的酸、痛 要靠強大的意志力默默忍受, 且中間已被鑽磨掏空的牙齒壁面常被粗魯地弄斷好幾處⋯⋯。 於是乎, 在幼小而脆弱的心靈裡就這麼扎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恐懼。
    直到進入職場, 來到異地, 接觸了不同的牙醫, 才慢慢地消弭了治療牙齒的莫大排斥與恐懼!
    這位牙醫, 總會適時地告訴我當前牙齒所面臨的困境, 與他即將進行的處置: 要鑽、磨、補、黏, 或者發現蛀牙⋯⋯。
    他會在處理時提醒我: 「可能會酸喔,忍耐一下。」 當我瞬間皺起眉頭, 因為鑽磨牙齒伴隨的酸痛而起了反應, 他會柔聲安慰: 「痛喔?對不起、我輕一點。」 「酸喔?再忍一下!」 如果遇到狀況稍嫌嚴重, 需要較長時間鑽磨的情形, 他會上點麻藥, 再一鼓作氣地處理。
    即便遇到這位心思細膩、 動作輕柔的牙醫, 令自己對於躺上診治檯不再有心理壓力, 還是容易因為深植在記憶深處的不愉快經驗, 讓自己的就醫行為不夠主動積極, 總是皮皮地等到牙齒狀況不容拖延才就醫診治。
    最近因為補牙脫落的問題再度向牙醫診所報到。 意外發現, 長久以來的刷牙習慣並不得宜: 一是刷牙方式不正確, 二是施力過當, 三再加上時間的累積。 不但傷及珐瑯質, 還在牙齒與牙齦交界處, 形成猶如野柳女王頭般的侵蝕地形。
    當醫師拿了面鏡子要我看清楚, 並詳細解釋說明的時候, 他甚至發出了鄭重的「警告」: 曾有因此傷及神經、造成神經壞死的案例。
    雖然醫師誇讚「認真」刷牙的我, 沒有牙結石的問題, 但也提醒我: 若不及時修正刷牙的習慣, 就算於牙根侵蝕凹陷處做了補強, 對牙齒的傷害也早已是不可逆!
    回家告訴家裡的小朋友這一件事, 他一付慶幸的口吻對我說: 「幸好我不愛刷牙, 我反而沒有蛀牙的問題!」
    這時在我腦海裡的對話開始漫無邊際: 從小乖乖刷牙的我, 在他這個年紀, 牙齒反而「滿目瘡痍」! 而且人類以外的動物, 牠們不需要刷牙, 也毋須擔心蛀牙的問題⋯⋯。
    姑且不論 這究竟是個機率問題? 還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議題?
    我的確太過於認真, 正確的洗髮是: 每回要洗兩次, 第一次先將頭髮表面的髒污洗淨, 第二次才是洗淨並按摩頭皮。 但刷牙並不需要刷兩次!
    因為過度「認真」刷牙, 而在牙齒根部造成侵蝕凹陷的傷害; 那和不愛刷牙, 而造成齲齒等牙齒損傷的結果 又有什麼差異? (但對於不愛刷牙, 反而沒有蛀牙這件事, 這又是什麼天理?🧐)
    經過這次的診療, 不禁令我反思: 「過猶不及」的道理。 也更體認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的力道真的不容小覷! 時間, 是最厲害的魔術師, 但是恰如其分的正確方法猶為重要!
    許多事, 唯有方向對了, 才能發揮時間的複利效果, 真切地朝理想的目標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