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抵制台灣取得疫苗,背後藏有玄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鬆口表示,台灣原訂向德國BNT購買500萬劑疫苗,合約原本都簽訂在即,雙方也都在審閱公關新聞稿,但中國的介入後導致計畫生變,而他有苦難言,這背後藏有怎樣的秘密。

新聞一出,從媒體與特定政治人物的風向則可略知一二。

一、誰跟著狂罵台灣防疫

當疫苗計畫生變時,有一群過去不斷唱衰台灣防疫成績的政治人物,馬上砲火一致的攻擊指揮中心在防疫態度上不夠透明,不斷地指責防疫成效,但明明全世界有紀錄的185「區域」中,台灣排名169名,是相當優異的成績,仍有一群人想製造恐慌,用疫情來謀取政治利益,為的是什麼?

試想,你已經擁有全校前五名的成績,仍有人嫌棄你成績不好,要你去他們補習班補習,他是真的擔心你的課業成績,還是想利用你來賺錢呢?

二、疫苗的缺口誰來補上

中國製的疫苗令人擔心,除了其民族性好大喜功,不願將真相公開透明外,最重要是他們從來就是對台灣存有惡意的國家,在國際上處處打壓,在台灣內部也有許多收錢辦事的小弟,專門刻意破壞。

今天德國疫苗告吹的消息一出,馬上就有新聞媒體跟著鼓吹中國疫苗,甚至扭曲陳時中的發言,指稱他說中國疫苗不在排除名單中,一切的一切就是讓中國疫苗來台成為理所當然。

這疫苗不只成為中國對台的重要收入來源,更讓台灣人民存在恐懼之中,只要配合台灣島內的媒體來放話,讓許多人想搶疫苗又搶不到,對於執政黨的不滿就會節節升高,當然之後的選舉親中勢力有能奪得更多的席次。

三、中國掌握關鍵命脈

病毒不斷變異,全球出現各種變異病毒,將來疫情更有可能成為流感化,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大爆發,每年都得要施打疫苗來獲得控制。

今天一但台灣的疫苗來源都來自於中國,我們就得要對其配合,等於有一個把柄握在中國手上,只要不開心就用其來威脅,那台灣基本上就失去民主自由的跟基,所有事情都被中國牽著走,這就與實質統一相差不遠了。

在看這些新聞時總會有連鎖效益,成為一個循環。

中國阻止台灣取得國外疫苗 特定政客製造人民恐慌 媒體宣揚中國疫苗的好處 買辦出現要求進口中國疫苗 中國阻止台灣取得國外疫苗

最後附上區域排名的地方 / 確診人數 / 死亡人數

168 巴布亞紐幾內亞 955 10

169 台灣 938 9

170 不丹 866 1

171 鑽石公主號 712 13

172 模里西斯 603 10

173 坦尚尼亞 509 21

174 柬埔寨 479 0

175 安提瓜和巴布達 443 9

176 汶萊 184 3

177 格瑞那達 148 1

178 多米尼克 134 0

179 東帝汶 102 0

180 斐濟 56 2

181 寮國 45 0

182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41 0

183 梵蒂岡 27 0

184 西撒哈拉 10 1

185 桑達姆號 9 2

這些地方的人口與地理位置與台灣相比,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台灣擁有如此的防疫成績有多不容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鬼才阿水Awater的沙龍
3.5K會員
60內容數
鬼才阿水Awater的 Premium
2021/03/26
從新疆綿事件來看代言人的選擇與消費者的抵制 美國與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於人權議題特別關注,其中世界棉花組織名為BCI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除了關心綿花的品質外,對於合理的價格與勞動條件也同樣成為關注重點,這也讓許多國際知名品牌樂於與其配合。 而該組織在察覺中國對新疆地
Thumbnail
2021/03/26
從新疆綿事件來看代言人的選擇與消費者的抵制 美國與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於人權議題特別關注,其中世界棉花組織名為BCI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除了關心綿花的品質外,對於合理的價格與勞動條件也同樣成為關注重點,這也讓許多國際知名品牌樂於與其配合。 而該組織在察覺中國對新疆地
Thumbnail
2021/03/23
在一次的飛安悲劇,我們改變了甚麼? 台東空軍基地再傳飛安意外,兩架F-5E單人座機,疑似在空中擦撞墜海,兩位飛官跳傘逃生,經過搜救後飛官羅尚樺已被尋獲,但就起時已無意識,緊急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另外一名飛官羅穎諄仍持續搜尋中。 其中F-5E戰鬥機墜海意外,加上這次的已經是19年以來的第9起失事意外,
Thumbnail
2021/03/23
在一次的飛安悲劇,我們改變了甚麼? 台東空軍基地再傳飛安意外,兩架F-5E單人座機,疑似在空中擦撞墜海,兩位飛官跳傘逃生,經過搜救後飛官羅尚樺已被尋獲,但就起時已無意識,緊急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另外一名飛官羅穎諄仍持續搜尋中。 其中F-5E戰鬥機墜海意外,加上這次的已經是19年以來的第9起失事意外,
Thumbnail
2021/03/22
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這段時間全台氣溫不斷下降,一早起床我還以為又回到冬天的感覺,加上台灣受到今年最嚴重的沙塵暴侵襲,環保署也出面預警,表示這幾天台灣空氣品質會受到影響相當嚴重,就連花東地區都會到達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橘警」等級。 而環保團體則出面表示,面對如此嚴重的沙塵暴來襲,環保署不能只是預警,應
Thumbnail
2021/03/22
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這段時間全台氣溫不斷下降,一早起床我還以為又回到冬天的感覺,加上台灣受到今年最嚴重的沙塵暴侵襲,環保署也出面預警,表示這幾天台灣空氣品質會受到影響相當嚴重,就連花東地區都會到達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橘警」等級。 而環保團體則出面表示,面對如此嚴重的沙塵暴來襲,環保署不能只是預警,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Taiwan can help or Taiwan need help.
Thumbnail
Taiwan can help or Taiwan need help.
Thumbnail
看公視、天下、READr等媒體如何呈現疫情間的資料新聞!
Thumbnail
看公視、天下、READr等媒體如何呈現疫情間的資料新聞!
Thumbnail
有一說:若將此地的確診人數「校正回歸」之後,應當超過三萬多人,死亡率就正常了。這個說法迄今並無官方證實。不大規模做篩檢,得到漂亮的確診統計數字,一旦疫情爆發死亡率猛飆,顧此失彼所為何來,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有一說:若將此地的確診人數「校正回歸」之後,應當超過三萬多人,死亡率就正常了。這個說法迄今並無官方證實。不大規模做篩檢,得到漂亮的確診統計數字,一旦疫情爆發死亡率猛飆,顧此失彼所為何來,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防疫期間百姓「存」多少?屢屢締造的台灣「奇蹟」 ──凋敝的民生經濟篇2  台灣疫情已步入「低度流行」期,獲得國內外的讚揚。這一場COVID-19的防疫過程,被形容成「考試」、該如何「作答」(註1),可說過程曲折,實在是轟轟烈烈。現今各縣市都試圖衝高疫苗覆蓋率(註2),仍有施打兩劑疫苗者仍然染疫(註3
Thumbnail
防疫期間百姓「存」多少?屢屢締造的台灣「奇蹟」 ──凋敝的民生經濟篇2  台灣疫情已步入「低度流行」期,獲得國內外的讚揚。這一場COVID-19的防疫過程,被形容成「考試」、該如何「作答」(註1),可說過程曲折,實在是轟轟烈烈。現今各縣市都試圖衝高疫苗覆蓋率(註2),仍有施打兩劑疫苗者仍然染疫(註3
Thumbnail
現在去追究源頭做任何怪罪,都己經是於事無補,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是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控制病毒疫情,進而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Thumbnail
現在去追究源頭做任何怪罪,都己經是於事無補,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是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控制病毒疫情,進而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Thumbnail
雖然很多國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經開打,但因為疫苗數量並不是很足夠,而且疫苗又有很短的有效期限,加上保存條件很嚴苛,當台灣這波疫情爆發起,每天都會聽到某些小眾群體不斷抱怨政府,為什麼沒有疫苗,為什麼不直接接受對岸的疫苗等,甚至有人酸說之前朝前部署了一年半,到底是在部署什麼? 
Thumbnail
雖然很多國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經開打,但因為疫苗數量並不是很足夠,而且疫苗又有很短的有效期限,加上保存條件很嚴苛,當台灣這波疫情爆發起,每天都會聽到某些小眾群體不斷抱怨政府,為什麼沒有疫苗,為什麼不直接接受對岸的疫苗等,甚至有人酸說之前朝前部署了一年半,到底是在部署什麼? 
Thumbnail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台湾因某些天时地利,侥幸躲过了疫情爆发,究其所以,大抵是“陆客来台”项目被提早冻结、台湾有过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防疫经验、初期防疫对象与台湾“反中”情绪相媒合、社会在戴口罩上具集体主义思
Thumbnail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台湾因某些天时地利,侥幸躲过了疫情爆发,究其所以,大抵是“陆客来台”项目被提早冻结、台湾有过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防疫经验、初期防疫对象与台湾“反中”情绪相媒合、社会在戴口罩上具集体主义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