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書|路過,這個世界教我的事:繞世界一圈回來,一切開始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改變

一直以為是旅行改變了我, 然後發現,沒有,它從來沒有, 它只是讓我知道,原來我是這樣的人。
書/ 路過,這個世界教我的事
書/ 路過,這個世界教我的事
看到這本書,是在巴黎的韓國爺爺家發現的。在眾多外文書中,中文書顯得醒目。於是開心的拿起來,在巴黎的日子裡走到哪帶到哪。
翻了翻這本書,始終用著非常緩慢的速度閱讀。離開巴黎前,才翻了幾頁。於上將書本放進背包,一路上背著這本書,我在流浪,它也繼續流浪著。

黃于洋,一個台灣女孩,16歲開始了她的旅程,23歲整理出這本書,走過亞洲、中東、東非、歐洲、中南美,她把過去寫了下來,當作告別,也當作人生紀錄。
儘管在別人眼裡的我很勇敢,但翻開這本書,黃于洋的旅程,踏過的國家,以及字裡行間的經驗及感受,都是我所不及的。
儘管每個人對於自己來說,擁有不同的挑戰,我們也都只是在突破自我,毋需比較,但每讀一篇章節,就在心底佩服一遍,也在心底喚起曾經的旅程。
從開始旅行,剛起步的衝擊、反思、學習、認識自己、成長、過渡期、到最後與自己和解。一路上的紀錄,都是屬於旅人的成長。這是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在碰撞,唯一的懊悔,大概是對歷史的陌生以致於無法更近一步的去認識或理解這個國家及風俗民情。
在每個世界的角落,我們總會想起家裡的溫暖,當走過世界一圈,回到原來的地方時,卻也清楚,我不再是我,我是回來了,但一切也回不去了。即便離開了那個讓我們成長的地方,也不代表失去。
可一步一步的,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繞世界一圈回來,也許一切都沒變,也許一切都在變,用我們自己的方式。
有些該走的路繼續走,有些相遇在未來等著, 有些故事等著被述說,有些問題等著被解答, 有些畫面等著被發現,以印證心中的那些道理。
可能在剛回台灣時,我們的靈魂都還被遺留在那裡,祂可能搭下一班飛機回來,也可能搭下下一班飛機,也可能搭下下下一班飛機,但終究有天會回來。
只是回來後的靈魂,是否與軀殼結合,而不是把自己遺留在他地。
像我們這樣周遊一圈的人,回台後始終覺得被困住了,不知道黃于洋是否也曾有這麼一段時間被困住?又或是走出來了沒?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有些人事好像漸漸被遺忘,卻又透過這樣的一本書,好像從未被遺忘過,只是放在腦海的其中一個小小小抽屜,鮮少打開,因為知道一打開,又久久無法回神。
拿著這本書,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複習,就像是複習曾經的經歷,曾經的成長,曾經的任性,曾經那個奮不顧身知道自己要什麼的自己。
她用七年時間寫下239頁。 而我那十年之旅,又能夠寫下多少東西?
帶這書,走過巴黎街頭,繞過羅馬競技場,穿過葡萄牙的街弄小巷。
帶著一本書如同帶著另一個我,不斷的在耳邊說著:無懼,前行。 帶著一本書如同帶著另一個我,不斷地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人,至少世界的角落還有人跟我一樣執著著他人不懂的執著。
「為什麼我們選擇一個人旅行?」
旅行途中的荒涼、孤寂、疲憊、挫折、放棄、毅力、堅強,那些刺痛感,深刻地在心底、在身上,一處處刻下所有的痕跡。
「你害怕嗎?」我當然害怕。 「你寂寞嗎?」我很寂寞。 「你還想一個人旅行嗎?」我還想一個人走完。
就像是種信仰一樣,越著迷,越執著。 因為那些痛感,讓我們更真切地活著,更明白為什麼活著,那些撕心裂肺的片段,都讓我們清楚我們存在這個世界上。
聽起來有點變態,但卻是因為這些痛楚,才一步步演化成如今的沈穩。
我們害怕的不是一人,而是錯過一個世界。 我們害怕的不是面對,而是原地踏步的自己。 我們害怕的不是一個人的寂寞,而是一群人陪著的孤寂。
就像書裡寫的『城市裡的人,都吸食寂寞成癮。』 而獨自旅行的人,在尋找心裡的安穩。

後來,我把這本書留在最後一間背包客棧。
因為書上的一段話:『巴西人跟我說:他在馬來西亞時,在書的第一頁寫上自己的名字以及擁有這本書的日期,看完後給了一個加拿大人,請他也把自己的名字留在第一頁上。一年多之後,他在曼谷某間青年旅館看到那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架上,翻開第一頁一看,他的名字後面增加了好多人的名字,這些人輾轉把書帶到曼谷,又出現在巴西人的眼前。』
於是,我在書的第一頁寫下「我是一個台灣女生,我留下這本書,請看過的人都將自己的名字簽下。」希望有天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可以看到自己留下的這本書。 . 也許我明年就可以看到這本書得出現,也許六七十歲,也許一輩子都看不到,但如果不試試,永遠也不會知道會不會如此幸運。
*如喜歡我的文字,歡迎不吝嗇給個 愛心 or 贊助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