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篇證交所的 ESG 揭露趨勢課程,愛地球學院從「ESG 與資本市場的關聯性」,繼續說明臺灣證交所談的 ESG 揭露趨勢。
延伸閱讀:ESG、環境永續….氣候議題為何重要?臺灣證交所以福斯汽車、PG&E 為例
資本市場跟 ESG 的重要性:責任投資原則 PRI
因為金融機構長期以來在全球經濟、投資決策上,並無充分考慮環境與社會議題,因此 2005 年聯合國邀請全球大型投資人參與制定了責任投資原則(PRI),以避免資本市場持續被「犧牲長期利益換取短期收益」的觀點主導。
而即使政府和社會大眾支持永續發展,若缺乏金融市場參與,要真正落實永續發展就還是遙遙無期。因此,PRI 正是讓投資人瞭解環境(E)、社會(S)、公司治理(G)層面在投資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並鼓勵投資人將這些層面納入考量因素。
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報告,2018 年 PRI 資產總額達近 31 兆美元,成長相當快速;整體來觀察,所有資產中已有 1/3 的資產採行 PRI 原則。
全球 PRI 資產規模達近 31 兆美元,與 2016 年相比可觀察到快速成長趨勢。(圖片來源:臺灣證交所)
回到台灣來看,據台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台灣的永續投資總金額超過新台幣 13 兆,佔台灣總投資市場 31.7%,如此的永續投資比例已和國際趨勢相當。
據投資研究機構晨星的 2020 年報告,全球的永續資金在 Q2 淨流入高達 711 億美元,較 Q1 成長72%;至於亞洲地區,Q4 中,除日本外的其他地區共有 50 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資產規模達 254 億,較 2019 年成長 131%。可見永續議題在資本金融市場中的規模之大,並呈上漲趨勢。
由於新冠肺炎影響,加上環保永續意識抬頭,彰顯出「考量多方利害關係人所建立的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使得全球大規模資金持續流入永續相關資金,也使投資人對 ESG 的興趣增加。
其中證交所也提到,台灣的永續相關資金在 2020 年的表線相當傑出。從下表中可觀察到,永續資金在 Q1-Q4 皆持續流入並穩定成長,使台灣成為亞洲地區除日本外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 ESG 市場,也顯示我國資本市場已逐漸接受永續投資的相關概念。
紫色代表台灣的永續資金報告,可以看到台灣在 2020 年從 Q1-Q4 皆有一定的資金流入。(圖片來源:臺灣證交所)
ESG 資訊揭露如何幫助企業營運、協助利害關係人優化決策流程:藍圖 3.0
我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就積極向國內的公開發行公司宣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我國上市櫃公司的資訊透明度。而為加快改革腳步,金管會在 2013 年發布《強化我國公司治理藍圖》,2018 年發布《藍圖 2.0》。
現在為因應資本市場的快速變遷,金管會發布了為期三年的《公司治理 3.0——永續發展藍圖》計畫。其中共有五大主軸:強化董事會職能、提高資訊透明度、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引導盡職治理、提供多元化商品。
《藍圖 3.0》以「落實公司治理以及營造健全 ESG 生態體系」為核心願景,提升企業永續發展跟強化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本次課程整理出「提高資訊透明度」重點內容,說明金管會將會如何協助企業強化上市櫃公司的 ESG 資訊揭露。
台灣證交所發布 ESG 資訊揭露具體措施推動時程表。(圖片來源:臺灣證交所)
- 參考國際準則 TCFD 規範強化永續報告書揭露: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於 2015 年成立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工作小組(TCFD),擬定一致的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協助投資人跟企業管理者了解組織的重大風險,並更了解氣候延伸的相關風險與機會。金管會已依此逐步修訂企業營運核心四大要素(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作為揭露架構,提供企業參考。
- 參考國際準則規範 SASB(永續會計準則)強化永續報告書揭露:SASB 幫助公開發行公司揭露具「財務重大性、產業特定性、決策有用性、具成本效益、具實證基礎、具市場反饋」的資訊給投資者。相較於其他利害關係人,投資人更需要「可靠、可比較」的永續相關資訊,以了解永續資訊與財務上的關聯性,才能對指標的衡量方式有更明確的指引。
SASB 將上市公司分為 77 個產業,並預設這些產業特定的 ESG 議題指標,也制定指標讓投資人能在同業間做數據比較。台灣證交所則會評估這些國際指標是否能直接套用在我國產業中。
SASB 也有為台灣上市櫃公司做好產業分類,進入下列網站並輸入該公司的股票代號便可以查詢:https://www.sasb.org/find-your-industry/
- 擴大永續報告書編制的公司範圍:台灣證交所於 2015 年就已強制特定產業需要申報報告書,而證交所也預計於 2023 年時將申報門檻從資本額 50 億調降至 20 億,將更多企業納入編制範疇。
- 擴大報告書第三方驗證的範圍:目前為止,台灣已經有 86% 的公司自願取得第三方驗證,可見第三方認證已成為編制報告書流程的一環,證交所將會研擬擴大強制驗證的產業類別。
- 修改報告書名稱、推動發布英文版:藍圖 3.0 將配合國際趨勢,鼓勵企業聚焦在利害關係人所關注的 ESG 議題上,而非以往「行善、捐贈」等企業慈善的概念,讓企業重新檢視公司使命,除了注重股東利益,也為顧客、員工、供應商等利害關係人提供價值;此外,因應國際重視永續投資的趨勢,投資人也越發關注此項議題,因此證交所也會鼓勵上櫃公司發布英文版報告書,接上國際市場。
ESG 相關揭露標準差異為何?
「永續績效的衡量與揭露」已被視為企業管理基本要素之一。而 2020 年五個設定標準的國際機構(CDP、氣候揭露標準委員會、GRI、國際整合性報導委員會(IR)、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 SASB)便共同提出了聯合聲明,提出更完整的企業報導架構的共同願景,並將合作推動永續相關事務、協調永續框架的一致性。
由於在 ESG 資訊的產出、使用流程中,標準框架扮演了重要角色。只有企業真的依循這些架構實踐,才能確實達到永續發展。因為「永續」是個不斷變動的主題,不同使用者關注的議題也不同,因此國際間有越來越多的架構跟標準。
目前我國採用的是 GRI 準則,主要協助企業檢視服務及產品對環境、社會、經濟、ESG 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來評估企業對永續發展造成的影響;而未來預計推動的 SASB 與 CDSB,則是檢視環境、經濟、社會的變化,會對企業內部價值造成什麼樣的衝擊,滿足企業價值及風險評估上的標準。
GRI 跟 SASB 的重點不同,金管會與證交所就希望透過彼此的互補性,可以提供企業不同角度去檢視ESG議題,更完整進行資訊揭露。此外,企業揭露資訊的內容、範圍要求變得越來越多,證交所表示,ESG 相關報告的整合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強化我國永續生態圈,證交所持續提升資本市場品質、競爭力
台灣證交所最後引用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在 2016 年 CG Watch 所提到:
公司治理要表現突出不能僅靠單一的利害關係人就能改善,需要透過整個生態圈的影響才有辦法達成。(Governance matters and the ecosystems that deliver it are the keys. No single stakeholder can drive the process. It’s the collective interaction of all parties that delivers better outcomes…)
證交所表示,長期以來證交所持續透過 ESG 資訊揭露、公司治理評鑑來引導上市櫃公司重視永續發展,並發掘相關的商機;也透過與機構投資人合作,發布《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來鼓勵投資人關注被投資公司的營運狀況與 ESG 議題;並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 ESG 相關金融商品,以滿足一般投資大眾對永續金融商品的需求,強化我國資本市場永續生態圈,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品質與競爭力。
關於 ESG 資訊揭露的相關資料,台灣證交所每年都會舉辦相關的宣導會跟教育訓練,更多資訊請洽「台灣證交所公司治理中心->企業社會責任->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