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全球只有417位:專訪Thomas Curtius,德國車業高層到葡萄酒大師的學習之路

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以下簡稱MW)是一個什麼樣的頭銜?對於全世界的葡萄酒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葡萄酒學問殿堂,至高無上的一項榮譽。不但入學條件相當嚴格以外,嚴格的考試與學習歷程也讓許多人無法完成,需投入短則5-6年,長則10多年才能完成,現今世界上僅有417位葡萄酒大師,德國的葡萄酒大師則有9位
葡萄酒大師的教學機構
葡萄酒大師的教學機構
在Clubhouse裡,我第一次遇見德國的葡萄酒大師Thomas Curtius,他提及在葡萄酒大師的訓練時,他認識了一位台灣同學,那位同學用茶的丹寧跟酒的丹寧做對比,讓他學到很多跟丹寧有關的知識,也因為提到台灣,所以我好奇的查了一下他的背景
原來Thomas最早是一名記者,後來加入賓士集團,目前擔任戴姆勒卡車與巴士事業體,實體與數位溝通暨數據分析部門的主管,主業和葡萄酒毫無關係,但在多年的耕耘下,他也成立葡萄酒行銷顧問公司,成為葡萄酒講師,顧問還有教育家,還在2019年完成葡萄酒大師的認證,並被選為葡萄酒認證機構WSET(英國葡萄酒烈酒教育基金會)歐洲地區的校友會代表,這樣的轉折實在讓人好奇,決定斗膽邀約Thomas一場專訪,討論他學習葡萄酒的歷程以外,也分享他對德國葡萄酒產業的觀點
Thomas Curtius - 圖片來源:Thomas Curtius官網
最早是怎麼開始接觸葡萄酒的呢?後來又怎麼想要繼續攻讀葡萄酒大師?
在30年前剛好有人送給我一個葡萄酒課程作為禮物,打開了我對葡萄酒的興趣,後續在德國葡萄酒學校上了幾次課,激起我想要學習更多的心,因此我開始接觸WSET的課程
當時跑去位在奧地利Rust的葡萄酒學校參加WSET 的課程,幸運在WSET L4, Diploma課程後(延伸閱讀:在德國上葡萄酒學位(WSET L4) 系列1 - 難度大增的震撼教育),被頒發歐洲最佳學生的榮譽,我因此更有動力去挑戰葡萄酒大師的課程(現在葡萄酒大師的入學資格有增加條件,必須在葡萄酒產業有全職工作五年以上才能考取)
受到這個邀約時考慮許久,畢竟要投入的精力相當多,跟太太討論之後,我們達到的共識是:如果為了MW需要犧牲家庭,社交或是職涯,那我就會停止,最後在這個前提下,在7年之內通過葡萄酒大師的考試
讀MW最困難的是什麼?你又如何克服它?
就課程的內容來說,盲飲最為困難,理論型的考試就算身體不舒服,還是可以硬拼,但盲飲考試當下,身體狀態,尤其味覺要非常的好,訓練過程也相當艱辛,我那時候有飛到倫敦,義大利,西班牙等不同地方跟一些同學進行訓練,自我訓練時要著重在自己很弱的地方,而不是漫無目的的喝。我的太太相當支持我,會幫我準備模擬考,讓我能抓住考試的模式跟狀態,例如週末的時候我就會設定這次要練習的考題,完全按照考試規格來做練習
另外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平衡生活跟學習,在我太太的支持下,她幫我分攤掉非常多原本的工作,這個學位至少有一半是她的,就跟運動比賽一樣,一個運動員後面都有一整個團隊,單打獨鬥完成不了這個學位的
來自其他產業的背景,在念MW的時候是一種優勢還是劣勢?
我覺得跨領域的學識通常都是種優勢,像我自己工作的團隊,我會招募多元的成員,參與多種的項目,藉由不同的角度來刺激思維。在學習MW之前,深入了解葡萄酒產業的運作模式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對這個產業不熟悉,是不可能會通過這些考試。而從其他產業切入的好處是我可以很快速的了解商業的運作模式,在學習理論型的知識時也可以很快速的把知識結構化並吸收
你覺得從MW學到最多的是什麼?
MW的課程相當深入,你必須要把各個知識節點串連起來,看透各個葡萄酒相關事物背後的含義,並建立大量人脈還有了解產業。你必須要跨越不同產區,風格,還有產業發展等面向,讓你學到成為一個「大師 (Master) 」的知識厚度,並且能深入評論葡萄酒相關的事物,甚至看到葡萄酒產業下一步發展

Thomas Curtius - 圖片來源:Thomas Curtius官網
那Thomas又是如何觀察整個德國的葡萄酒產業,還有疫情對於葡萄酒銷售的影響呢?
近年德國葡萄酒業發展趨勢如何?
德國的葡萄酒產業近年有劇烈的發展 - 釀酒品質變得很好,風格也更加多元化,並且有很多令人感到興奮的事情發生。例如近年來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德國氣泡酒的發展。另外自然動力法的興盛,不同葡萄品種的種植,橘酒的生產,線上銷售的興起等都是值得關注的趨勢,現在這個時間點德國的葡萄酒業算是相當有趣的
很多人說德國葡萄酒行業是氣候變遷的受益者,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
事情總是有兩面,看待氣候變遷的影響必須要非常謹慎,可能一時有些好處,但也會有很多風險,對於產業來說是相當不確定的一件事
總的來說我們是看到許多好處,例如說葡萄的成熟度變得更好,各個年份的一致性也更高,就品質上來說,德國確實受益很多,紅酒就是相當明確的例子,20年前德國品質好又穩定的紅酒產量並不如現在多,而氣候變遷確實是德國能產出大量高品質紅酒的其中一個要素,不過德國釀酒技術的成長,科技進步都有貢獻
極端氣候也產生相當多風險,像是乾旱,冰雹,暴雨等都造成相當大的損害,尤其像是乾旱,缺水的問題對於酒農來說成本相當的大,葡萄的蟲害跟疾病也是另一種風險
COVID-19 肺炎疫情讓酒莊賣酒的型態完全改變,更多人在線上買酒,或是線上品酒會,而且一年內這個商業模式發展相當快,你覺得這個現象在疫情過後會持續嗎?
我們不可能去追求疫情前的銷售模式,這件事情是很肯定的。疫情過後雖然大家會再聚會,線上品酒會的人會變少,線下的銷售會回流,不過很多原本不在網路上消費的客群,他們在這一年學習如何使用這些通路,開始發現他的方便性,他們還是會留下來
疫情後,酒莊依然會使用網路,數位化的方式來接觸客戶。現在釀酒師直接藉由線上品酒會,線上的溝通就可以接觸到更廣的客群,疫情發生之前完全看不到。有些酒莊雖然靠熟客撐過了這一波疫情,但需要考量的應該是,如果下一種病毒出現呢?或是其他事件的發生導致客群轉移,是否依然能倚靠附近的熟客或是餐飲業者?許多我知道的酒莊在這段期間都有嘗試線上的銷售
不管後來回流實體的人多少,這些科技跟工具必定會留下,例如把酒抽出來,並裝成小瓶作為品酒會使用的技術。很多客群沒有時間參加實體展會或是品酒會,即使線上活動減少人與人的情感連結,但更容易接觸更大量的客群
最後則是餐飲業者,他們也將面臨商業模式改變,短期內會是餐飲業者的恢復期,但餐飲業者需要關注酒類在餐廳的銷售模式,是否有改變的空間?或是餐飲業直接網路化,那酒類的搭售會如何發展?即使目前還看不到會走向哪,但餐飲業肯定會有所改變
Thomas Curtius - 圖片來源:Thomas Curtius官網
在訪談的最後,我們又聊回了台灣,Thomas再次提到他從台灣茶裡面理解丹寧的故事,他說在不同文化,飲食下,觀察味覺的建構相當有趣。他從未想過會有這樣的交集,是也為什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多元的刺激是好的,單打獨鬥去理解知識難以全面,具有跨產業,多文化的思維,都能讓你打開視野,在讀MW時,如果不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接觸更多刺激,是很難完成的,而被推出舒適圈也他總結葡萄酒大師學習之路上最大的收穫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分享喔!
註:本文章內容為一分鐘德國作者Steve Huang與受訪者Thomas Curtius共同協作,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