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自己施以援手的戰友,曾經是自己厚恩以待的賓客,劉備的背叛確實讓曹操有點無法忍受。更何況,劉備是自己派去徐州的,曹操必須給予自己一個師出有名的理由,衣帶詔事件恰恰給了曹操一個機會,除了對內可以整肅了董承等公卿集團成員,更可以名正言順地將矛頭指向在徐州的劉備。
宿敵之爭的第二次交手
劉備重奪徐州,加快了袁紹與曹操攤牌的決心。為此,袁紹由陳琳主筆,發佈了《為袁紹檄豫州》文(俗稱討曹檄文),直接點名身為左將軍領豫州刺史的劉備,要求劉備反正,響應自己的反曹行動。檄文中陳琳將曹操三代罵了個遍,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還特別提到,曹操看完檄文後嚇出一身冷汗,連頭風病都不藥而癒。劉備自然也就趁勢搭上了順風船,宣佈支持袁紹的軍事行動,次月袁紹便進軍黎陽,決定河北霸主誰屬的官渡之戰就此打響。
劉備與袁紹一搭一唱的默契,就猶如事先說好似的。面對袁紹的南下以及劉備擊退劉岱與王忠,曹操陷入了兩面作戰的危機中,最後曹操決定先處理劉備在徐州的威脅。
曹操親征劉備的決定引發陣營內部不小的討論,不少人認為曹操的主要敵人應該是袁紹,如今袁紹屯兵官渡一帶,大有渡河南下的可能性。如果曹操東征劉備,袁紹趁此機會渡河發動攻勢,曹操大軍將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
曹操表示,劉備此人非同凡響,現在不趁他勢力不大的時候打垮他,將來必定後患無窮(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曹操首席參謀郭嘉也附和曹操的想法,郭嘉分析袁紹的反應遲緩兼且個性多疑(性遲而多疑),絕對不會這麼快就有動作。反觀劉備才剛控制徐州不久,趁著尚未徹底控制徐州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攻之,劉備必定失敗。有了郭嘉的保證,曹操更加決定要先行對付劉備,於是便安排于禁留守,自己則親率大軍攻打徐州。
曹操東征的消息很快就傳到袁紹陣營,冀州別駕田豐建議袁紹,不如趁曹操跟劉備對峙不下時發兵渡河,如此必然可以一次搞定曹操。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沒想到袁紹卻以小兒子生病為理由,拒絕了田豐的建議。
徐州方面,劉備敢在此時背叛曹操,主要的原因也是認為面對袁紹發兵南下,曹操根本沒有辦法顧及徐州,所以劉備壓根就沒想到曹操竟然會選擇先對付他。當前線斥候傳來曹操親率大軍東征的消息時,劉備還半信半疑地認為不可能。直到劉備親率數十人前往查探時,發現曹操果真親自東征時,嚇得劉備馬上棄城逃走,連家眷都來不及帶走,跟面對劉岱發下豪語的那時候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或許是劉備不戰而走實在是太窩囊,與《三國演義》描寫的皇叔形象大相逕庭,於是羅貫中杜撰了劉備派孫乾向袁紹求救不果,兵敗小沛城的橋段。事實上,曹操一向講究兵貴神速,一旦決定東征,絕對不會給劉備有求救的機會。事後也證明了曹操與郭嘉的判斷,袁紹沒有任何行動;劉備不會有任何抵抗,在極短的時間內小沛失守,劉備失蹤,關羽所屯兵的下邳在曹操的包圍下變成孤城。
斬顏良,誅文醜
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因為在家鄉犯了刑案(有一說是殺了一名貪官),所以逃亡到了涿郡。劉備在張世平、蘇雙的資助下招募了一批同伴擔任私人護衛隊,關羽與張飛因而成為了私人護衛隊的成員之一。
自劉備出道以來,關、張二人一直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劉備襲殺車冑重奪徐州後,為了解除後顧之憂,隨即命關羽鎮守下邳,自己則回到小沛佈置防線。曹操親自出馬的消息傳來,劉備嚇得棄城逃往青州,在青州投靠了袁譚,並隨袁譚回去平原。袁紹在黎陽得知消息,隨即安排軍隊沿途保護劉備到黎陽。
不戰而取得小沛,曹操迅速解決了關羽以及昌豨這兩支徐州剩餘的武裝力量後,立刻回師黎陽,前後才一個多月。由於劉備敗得太快,袁紹則與于禁在黎陽僵持不下,眼看曹操就要回來,不得已只好派大將郭圖、淳于瓊以及顏良分兵攻打白馬,企圖取得渡河口。
白馬如果失守,袁紹大軍就能渡過黃河,於是曹操決定北上救援。此時荀攸認為曹軍兵少力弱,應該設法將袁軍分割成幾股後,再以絕對優勢吃掉對方,因此建議曹操率軍隊往西到延津,擺出要渡河抄擊袁紹軍後路的態勢,袁紹主力必然會被吸引過來,這時候再派出騎兵隊奔襲白馬,顏良必然會來不及防備。
曹操接納了荀攸的建議率軍在延津渡河,袁紹得到消息立刻趕赴延津,如此一來,導致圍攻白馬的郭圖、淳于瓊以及顏良等兵團與袁紹主力拉開距離形成孤軍。達到目的的曹操立刻親率騎兵兼程趕往白馬,此時顏良正與劉延兵團進行野戰,曹操援軍的突然到來,令顏良大為吃驚。
顏良乃是河北名將,早年隨袁紹南征北戰,深受其信任。可是顏良是個急性子的人,個性急躁就容易有思慮不周全,做事衝動的毛病。沮授就勸過袁紹,顏良驍勇善戰,適合衝鋒陷陣,但不可讓他獨自帶領隊伍。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到了白馬,顏良個性上的缺點便成了他致命的關鍵因素。
顏良發現曹軍突然出現,並沒有及時做出準備,反而死死地盯著劉延的殘兵,打算殲滅對手之後再回頭對付曹操。可是曹操並沒有給顏良機會,果斷地派出張遼與關羽率一部份騎兵趕赴戰場。關羽遠遠地見到顏良戰車上的旗幟與傘蓋,於是逕自駕馬狂奔,成功刺殺顏良。郭圖與淳于瓊得知曹操來援,顏良被殺,只能解除了白馬的包圍。
雖然曹操奔襲白馬,成功刺殺顏良,但袁紹也沒有給曹操喘息的機會,趁著曹操不在的機會,在延津成功渡河,同時派劉備與文醜率五千多名騎兵企圖夾擊曹操。
袁紹成功渡河後,曹操認為白馬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戰略價值,於是果斷地決定放棄白馬,將白馬的居民與物資沿黃河向西運回延津,結果與劉備、文醜在南阪遭遇。曹操在營壘上觀察敵情,只見對方的騎兵越來越多,於是下令營壘內的騎兵解鞍放馬,原地休整。沒多久,從白馬撤退的輜重隊伍來到了南阪,曹軍的將領見袁軍的騎兵越來越多,建議曹操回到營中佈防。在一旁的荀攸則表示:「我們正在誘敵,怎麼可以離開(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
劉備與文醜的騎兵逐漸聚攏,見曹操的輜重隊到達,紛紛趕去搶奪戰利品,造成隊伍大亂。曹操立刻下令騎兵上馬攻擊,步兵隨後掩殺,結果與顏良並稱河北名將的文醜竟然在亂軍之中被斬殺,劉備只能收攏敗軍退回延津。
尋兄送嫂,千里走單騎
白馬與南阪的勝利,最大的功臣便是關羽。若不是在遭遇顏良軍隊時,關羽毅然決然地冒險突擊,在最短的時間內刺殺顏良,白馬之圍可能沒有這麼容易解除,曹操還有可能陷入被夾擊的危險。白馬之圍的危機迅速解除,同時也給了曹操時間在南阪佈置陷阱誘殺文醜,於是曹操上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曹操對關羽的勇猛十分喜愛,但是對關羽會不會留下來效力這件事,始終無法確定。為了關羽的動向,曹操派張遼前去試探關羽的口風,關羽果然如曹操所預期的一般,雖然感受到曹操對自己的禮遇,但是對故主劉備仍舊不能背棄。
確認了關羽的態度之後,張遼擔心曹操會對關羽不利,曾經猶豫是否要如實向曹操報告。但是在權衡公私之分後,還是將關羽的答覆一五一十地告知曹操,沒想到曹操卻對關羽的決定大為稱讚,甚至在關羽盡封賞賜留書離開後,曹操更下令不得追趕,即便關羽投奔的正是現在曹操的大敵袁紹。
曹操在領導統馭上往往給人一種『用盡權謀』的感覺,也因此後人將曹操下令不得追趕關羽的行為解釋成表面功夫,認為這是在告訴身邊的人,要如同關羽忠於劉備那般忠於自己。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將曹操過度臉譜化了,曹操內心還是有很深的浪漫情懷,我寧可相信曹操是出於對關羽的敬佩而做出這樣的決定。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寫,關羽在曹營掛印封金辭別曹操後,護送甘、糜兩位夫人往河北投奔劉備,因為沒有取得曹操放行文書,行程受到阻撓,迫不得已斬殺曹營將領,分別是:過東嶺關斬孔秀;過洛陽斬孟坦、韓福;過汜水關斬卞喜;過滎陽斬王植;過黃河渡口斬秦琪,被稱為『過五關斬六將』,而這些將領均是未載於史料的虛構的人物,這段情節成功地將關羽個人形象塑造成忠義的化身。
不過此時劉備已經南下汝南,關羽尋兄送嫂的旅程必然是往南走,前往曹操的後方,並非往北直接前往袁紹大軍,否則就算曹操下令『勿追也』,關羽一行人也可能被袁紹部隊當作敵軍看待,所以關羽的『尋兄送嫂』之旅並沒有如《三國演義》描寫的那樣處處驚險。
經略汝南,火燒曹操後院
曹操將主力北上與袁紹在官渡對峙,原本就不穩定的後方就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尤其是豫州更是名副其實的火藥庫。
豫州主要是現在河南省東部與安徽省西部這塊地區,地處於徐州、兗州、司隸與荊州之間,除司隸外的各州皆形成割據勢力,在黃巾之亂後豫州成為了三不管地帶。除了有許多中小型軍閥在此盤據,在徐州、兗州等地無法生存的小勢力也被趕到豫州,一直沒有勢力能夠有效統合豫州。
曹操奉迎天子到豫州境內的許昌,卻始終被豫州的割據勢力所困擾著,尤其是之前在豫、荊交界的張繡兵團,更是纏鬥多年後才成功合併。如今曹操忙於官渡之戰,對豫州的控制力更加薄弱,袁氏家族在汝南頗具影響力,盤據在汝南的黃巾軍殘餘部隊劉辟首先發難,宣佈支持袁紹。
劉辟在汝南舉事的消息傳來,袁紹認為有機可乘,有鑑於劉備過去在公孫瓚陣營時便擔任過敵後游擊工作,擔任豫州刺史期間又與當地豪強建立關係,因此隨即派出劉備率領部隊南下協助劉辟。到達汝南的劉備,果然有效地發揮影響力,許昌以南諸縣城相繼叛離,對曹操產生極大的威脅。
為了穩定後方,曹操的從弟,同時也是曹操的大將曹仁自告奮勇,向曹操進言:「南方諸縣認為我軍主力目前與袁紹僵持不下,認為無暇分身援助他們,因此面對劉備部隊,自然而然會宣布投降。可是劉備以降將的身份率領袁紹的軍隊,必然無法有效指揮,這時候只要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必然可以收復汝南。」曹操認為可行,於是派曹仁率虎豹騎南下。
面對曹營最精銳的虎豹騎,打游擊出身的劉備與佔山稱王的劉辟根本不是曹仁的對手,幾次交手下來,劉辟戰死,劉備敗逃,好不容易取得的幾個縣城又拱手還給曹操。
官渡相持,兩雄對決
袁紹雖然在白馬與南阪連喪顏良、文醜兩員大將,但是也順利渡過黃河,對袁紹實力沒有太大的損失,袁軍機動性與戰鬥力遠遠不如曹軍的缺點卻暴露無疑。
失去了黃河天險,曹操這邊也陷入了危機,於是曹操主動回撤官渡,打算把袁紹拖離黃河,拉長袁軍的補給線,同時命于禁、樂進分兵在延津與官渡之間襲擾袁軍。
面對曹操的策略,謀士沮授向袁紹分析袁曹兩軍優劣,沮授認為袁軍雖然在戰鬥力上比不上曹軍(北兵數衆而果勁不及南),但是曹軍的後勤補給卻不如袁軍(南穀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兩相比較下,速戰速決對後勤補給不足的曹軍而言有利(南利在於急戰),相反的持久作戰對我軍有利(北利在於緩搏),因此建議袁紹應該將主力留在延津,確保將渡河口拿在手上,另外分兵進攻官渡,以時間拖死曹軍,如果戰事不利,至少還留有退路(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獲,還迎不晚,設其有難,眾弗可還)。
沮授『宜徐持久,曠以日月』的策略與之前田豐的『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策略相同。一直以來,田豐與沮授三番四次地提出打持久戰的建議,但是袁紹壓根就聽不下去。
仗著自己人多,袁紹開始發動總攻擊,以連營的方式一點一滴向官渡進逼。幾次接觸戰下來,袁紹逐漸取得優勢,曹軍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採取堅守,任憑袁軍如何挑戰,也給他來個相應不理。
官渡戰事開始呈現膠著狀態,為了打破僵局,袁紹下令在營中堆起土山,命弓箭隊朝曹營中射箭。由於袁軍射手居高臨下,曹軍一時大亂,只能用盾牌護住身體,曹操於是使用投石車,將巨石以拋射的方式攻擊袁軍,辛苦堆起來的土山反而成為投石靶子。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袁紹下令軍士挖地道,打算以偷襲方式攻擊曹營,沒想到曹操在營前挖了一道壕溝,袁紹辛辛苦苦挖的地道再度變成廢墟。
接連兩次失利,袁紹氣勢開始轉弱。眼見對手連連發動攻勢,為了奪回主動權,曹操另外派出一支軍隊偷襲袁紹的運糧車隊,將袁紹的糧食焚毀。兩軍在官渡對峙近百日,曹操後勤補給的問題逐漸浮現,加上此時劉辟突然反叛,雖然曹仁很快地平定汝南,但是曹操對曠日費時的對峙開始心生退意,打算退返許昌。若不是荀彧的利害分析與適時的給予鼓勵,可能此時曹操就要兵敗官渡。
南連劉表,雛龍過長江
白馬之戰,暴露出袁軍的弱點,先後罷免田豐、沮授更突顯出袁紹陣營在決策問題上充滿隱憂,袁軍的將領之間因為派系關係彼此不合,而袁紹又無法統合,種種的一切看在劉備的眼裡,不免心生警惕。袁紹仗著人數的優勢在白馬之戰後開始逐步往官渡進逼,可是優勢卻只有曇花一現。
經略汝南一事上,袁紹坐視曹仁南下,只打算在官渡一戰而定勝負,不但沒有派援軍協助劉備,更無法在正面發動攻勢牽制曹操,辛苦取得成績就此落空,劉備對袁紹已經開始不抱希望,於是開始動腦筋跳槽離開袁紹,打算另外尋找新老闆。
有了之前劉辟在汝南起事的經驗,劉備向袁紹建議可以派人前往荊州拉攏劉表,雙方建立戰略聯盟,由劉表比照劉辟的模式起兵攻打許昌,自己則重返汝南連絡劉辟舊部以接應劉表的軍隊,必然可以讓曹操首尾不得兼顧。袁紹接受劉備的建議,隨即派人與劉表進行接觸,並且同意劉備前往汝南。
因為劉備非袁紹故將,劉備根本指揮不動袁紹的軍隊,加上官渡袁曹對峙,袁紹也分不出軍隊協助劉備,於是劉備僅率領之前由趙雲私下募集的部曲前往汝南。沒想到劉備剛到汝南,過去劉辟的部將龔都就再次復出響應劉備,只可惜劉備自己募集的部曲不過數百人,加上龔都所率領的劉辟殘部不過幾千人,聲勢遠遠不如前次劉辟舉事。
雖然劉備僅僅聚眾數千人,但是畢竟是在自己的大後方,曹操仍派部將蔡楊南下對付劉備。然而這次劉備率領的是自己的直屬部隊,蔡楊又不像前次曹仁率領的是曹操軍中最精銳的虎豹騎,因此蔡楊中了劉備的埋伏,竟然反被劉備所殺。
可惜的是,劉表對於曹袁相爭一事抱持著兩不相幫的態度,即便劉備在汝南一帶站穩腳跟,但是卻沒有得到劉表的響應,以至於曹操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得以專心致力的應付官渡戰事。
不聽良策,自毀長城
從建安五年四月白馬之役起,到建安五年十月,官渡之戰前後已經歷時超過百日,正如田豐與沮授的預期,曹軍的隱憂逐漸顯現,尤其是後勤補給問題,更是一大隱憂。
曹操雖然佔有兗州、徐州、豫州,但是根據地兗州位處前線,同時要支援于禁與樂進等兵團經略青州;徐州剛經歷過呂布與劉備的爭奪,元氣大傷,加上曹操過去在徐州多次進行大屠殺,廣陵太守陳登更是將心力放在抵擋孫策的向北發展上,因此這兩地並沒有辦法給予官渡大量的後勤支援。至於豫州,一直就未能有效統合,只能仰賴荀彧在大本營許昌苦苦支撐。曹操在官渡之戰的一切軍需物資都落在豫州,豫州諸縣在不堪負荷下相繼叛變,這也是劉備在很短的時間內成功經略汝南的原因之一。
反觀袁紹方面,由於擁有幽、冀、青、并四州,主戰場更不在自己地盤,所以雖然前不久運糧車隊遭到徐晃與史渙的襲擊,導致輜重損失慘重,但是很快地就能再次成功補給,讓傷害降到最低。
有鑒於徐晃前次的襲擊,袁紹決定派出手下大將淳于瓊擔任運糧官,並且將糧倉設在袁紹大營北方四十多里的烏巢,沮授更建議以蔣奇擔任別動部隊,協助淳于瓊防守烏巢,以防止曹操再次偷襲。不知道是袁紹對沮授感到厭煩,還是對淳于瓊太有信心,袁紹竟然拒絕了沮授的建議。
說到淳于瓊此人,只要看過《三國演義》中的描述,相信每個人都會對淳于瓊在烏巢的醜態有著深刻印象。然而歷史上的淳于瓊卻非如《三國演義》描述的那樣無能。
淳于瓊曾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統帥禁衛八軍團中的一支。西園八校尉中最有名的便是中軍校尉袁紹與典軍校尉曹操,顯見西園八校尉的成員大多為有潛力的後起之秀,而淳于瓊之所以能入選的原因則是因為『馭軍卓越』,這足以證明淳于瓊絕非庸碌之輩。
淳于瓊身為西園校尉,本來可以有大好的前途,但是因董卓專政,淳于瓊毅然地棄官投靠當時僅是渤海太守的袁紹,相信除了反對董卓外,與袁紹應該是有不錯的交情,從迎奉獻帝的決策上來看,也可以看的出來淳于瓊在袁紹陣營中具有影響力。袁紹會把烏巢這個軍事要地交給淳于瓊負責,相信除了淳于瓊本身素有『馭軍卓越』的評價外,淳于瓊在軍中的地位以及袁紹的信任應該也是主因之一。
袁紹拒絕了沮授的建議,不願分出力量保護後勤補給,主要還是希望將主力放在與曹操一決死戰。於是參謀群中的另一位參謀許攸提出建議,許攸認為曹操所能掌握的軍隊不多,將主力放在官渡與我方對峙,大本營許昌必定空虛,因此建議袁紹另外派出一支隊伍襲擊許昌,如此一來必定可以輕鬆拿下許昌。許昌丟失後,曹操大軍必然不攻自破。就算曹軍沒有因此出現慌亂現象,屆時只要與許昌方面聯合,對曹軍展開前後夾擊,曹操大軍必然潰敗。
許攸知道袁紹希望一戰而擒曹操,因此提出偷襲許昌的計策,但是有了劉備經略汝南的經驗,袁紹知道許昌並非輕易可下,於是拒絕了許攸的建議。此時從冀州傳來訊息,許攸的家人因為犯法被審配捉拿下獄,許攸擔心自己受到牽連,心一橫竟然跑去投靠曹操。
烏巢大火,形勢互異
李斯在《諫逐客書》一文中有這麼一句話:『藉寇兵而齎盜糧者』,如今袁紹做的就是這麼一件事情。
袁紹把許攸趕跑了,對曹操來說無異是一大喜訊。許攸一直以來都是袁紹的重要參謀之一,曾經建議袁紹迎接漢獻帝,結果遭到袁紹的拒絕。孔融稱許攸是『智計之士也』,顯見許攸確實足智多謀。
曹操見到許攸馬上請教破袁之策,許攸提出突襲烏巢的建議。為求謹慎,曹操當機立斷決定親自率領五千騎兵夜襲烏巢,並且派曹洪留守大本營以免袁紹趁虛而來。
曹操從小路迅速趕到烏巢,隨即下令趁著天未亮立即縱火圍攻淳于瓊大營。等到天亮之後,淳于瓊發現曹操所率領的人數不多,決定在營前列陣迎敵,結果卻被曹操的騎兵衝散,不得已只好退守營中。
另一方面,袁紹得知曹操夜襲烏巢時,第一時間並不認為烏巢有危險,反而好整以暇地對長子袁譚表示:「曹操既然去偷襲淳于瓊,那麼我們就去突擊曹操大營。只要打下大營後,曹操就無處可歸了(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於是命部將張郃、高覽率軍攻打曹操大營。
張郃接收這種莫名奇妙的軍令,大感疑惑下對袁紹表示:「曹操軍隊精良,由他親自突擊淳于瓊必然成功。淳于瓊失敗,則我方將一敗塗地,當前之急應該先去救援淳于瓊方是上策。」此時另外一位參謀郭圖並不認同張郃的意見,反而迎合袁紹,認為應該直取曹操大營。張郃對此仍表示反對,認為曹營防禦工事穩固,貿然進攻必然討不了好(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是淳于瓊方面被曹操擊潰,我等都將成為俘虜(若瓊等見擒,吾屬盡為虜矣)。
張郃的判斷是正確的,曹操大營就是倚靠著穩固的防禦工事才撐了這麼久,若是張郃與高覽兩人一去就能輕鬆攻下的話,袁曹兩軍對峙這一百多天豈不是玩假的。到了這個時候,袁紹還在執著於『決成敗於一戰』,官渡之戰袁紹焉能不敗。
面對張郃與郭圖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袁紹『好謀寡斷』的性格再度影響判斷,最後竟然兩個意見都採取。更莫名奇妙的是,讓堅決反對攻打曹操大營的張郃、高覽兩人率領主力部隊去攻打曹營;自己則率領輕騎援救淳于瓊,其結果自然如張郃所預期的那樣,曹營打不下來,烏巢也沒救到。
丟失烏巢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擔任攻打曹營的張郃、高覽兩人知道大勢已去,決定在陣前向曹洪投降。這時候再怎麼天真,袁紹也知道自己一敗塗地了,立刻帶著長子袁譚丟下大軍而逃,數十萬大軍最後只帶著八百騎兵逃回河北,至於那些被拋棄的大兵們只好全數投降,官渡之戰以袁紹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