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是一段許多老人家難以忘懷的年代。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帶著青年軍前往未知的小島臺灣,每個阿兵哥都念茲在茲回家的那一天,與家人團圓,然而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期望轉為絕望,竟也漸漸地習慣過年過節與同袍共度的日子。
1952年國民政府頒佈「陸海空軍軍人婚姻條例」,就是一般人常聽到的《禁婚令》。一方面怕軍人交了女友、結了婚,無法一心一意的為軍隊衝鋒陷陣,另外一方面,當有了家,家裡頭總有個望你早歸的人,心繫著家園,士氣也會更著減弱。
《禁婚令》直到1959年才解除,但是此時得老兵年事已高,難以找到適合的對象,大多會嫁娶弱勢的女性,老兵條件不佳的情況下,間接地也成為了交友的弱勢。
在左營的「祥和山莊」,住著一群老兵。在70年代還有三千多名的軍人,2017年僅剩下30餘人。《何以為家》訪問三位超過九十歲的老兵,藉由影像一探這群為國家奉獻的老兵,目前的生活狀態,對於家的想像、對於生命的期盼、對於目前生活樣貌,還有哪些想法?在與時間賽跑的情況下,寶貴的記錄下來。
老兵的生活度日如年。在日子平乏,充滿絕望,身體大不如前,如夕陽般的生命中,是不會害怕死亡,或許還是另外一種解脫。
「祥和山莊」是個老兵單身宿舍,許多人終身未娶,或許是因為這樣,更讓他們將思念轉移至在大陸的家人們。1987年開放探親後,有幾位老兵曾回鄉,但人事已非。
一生只有一次,有些事情過了就回不去。每個老兵,都曾有過一段動人的故事。
在「祥和山莊」有一位暖心的里長劉德文。許多人稱他為「靈魂擺渡人」。他長期關懷老兵,里長不僅關心老兵們的生,也關心老兵們的死,無微不至的照顧,受人推崇。
影片中有許多靜物的畫面。配著許多老兵的訪談。不論靜物是正在使用,或是過往的遺物,我們都會從畫面裡感到一股人味的生活感,這些靜物彷彿也有了自己靈魂,藉由這些靜物回到當年某個珍貴的時刻。老兵的日常,也都是我們的日常。
老兵持續地老化,能一起過年過節的同袍,也越來越少。日子一天一天地過,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卻也習慣了臺灣的生活,在他們的人生中,也許帶了點遺憾,但願每一位老兵,在他們的生命中,都有找到屬於自己的那股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