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的魔法外公|3.仙姑與祂的乩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註:畢竟是把塵封已久,二十多年前的記憶翻找出來,因此敘述時會以停留在腦海的畫面為主,時間軸線可能是跳躍的,這點還請讀者見諒。

前面說到,為仙姑慶祝生日是外公家小小道壇每年的頭等大事。

除了樂師一路敲鑼打鼓,以及沿路鳴放鞭炮外,還有開臉請神的八家將開路。

那些用色彩描繪的臉譜自帶威嚴,家將們渾身散發著強大的氣場,手持著各自的法器或刑具,踩著特定的步法,走在進香隊伍的最前面。更別提貫穿了兩頰或在露出的背部穿過肌肉刺出的銅針,亮晃晃地閃著凌厲的光,對兒時的我們來說,毫無疑問是相當衝擊的畫面。

(為了寫文章找了相關的影片,現在看也還是很衝擊啊!)

raw-image

有個畫面我印象極其深刻,我走在家將旁邊,大概隔著兩個手臂的距離,我們正在走回道壇的小路上,路兩旁是還青綠著的稻田。他們沒看我,但也不是開路的那種威風凜凜狀態,隱約有點疲累地看著前方走著。

我或許走在某個大人的身邊,是個抬頭仰望的視角,小心翼翼地抬頭凝視在太陽照射下,或從臉頰,或從背上等皮膚穿出來的金屬,心裡最明顯的情緒不是恐懼,而是好奇:「是真的穿過皮膚嗎?還是一種魔術手法?不會痛嗎?」好些個疑問盤旋在心中,揮之不去。小時候安靜的我,也沒能問出口。

「不痛嗎?」同樣的疑問,也出現在另一個人身上。

我們搭著遊覽車到嘉義朴子下了車後,人群會先分散站在廟前廣場的兩側,好讓仙姑入廟儀式順利進行。

這時,仙姑的乩身會起乩,一手拿令旗,一手握著法器,以抬高膝蓋、腳跟內收進身的步法向著廟門走去。

我站在離廟宇不遠的廣場處,遠遠看著廣場那端朝這走來的乩童身影,有種說不上來的感受,只是覺得那抹身形有點眼熟。

待乩身走近到可以看清臉龐的距離,我才發現那個額頭束著紅帶子、身著肚兜、手舉銅棍的人,是我的另一個外婆。外公陽世間的妻子,阿母的媽媽。

我看著她那我本該熟悉、當下卻無比陌生的面容,有些疑惑自己是不是認錯了人。她正舉著銅棍往後敲打著自己的背。

銅棍: 又稱狼牙棒,是乩童的五寶法器之一。另外四寶為七星劍、鯊魚劍、 月斧跟刺球。銅棍長約兩呎半(83公分),是在一紅漆木棍上紮刺釘支而成,以八行排列,每行以十三支和十四支交錯各四排,共計一百零八支釘。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https://reurl.cc/MZrO53)


然後,我注意到她的背。

她的上背部佈滿刺眼的細小紅點,像紅色的沙子沾黏在她的背上。她的神情沒有顯現任何痛感,讓人不覺得那是會痛的事。

我忘了我當時有沒有問身邊大人:「阿嬤袂痛嗎?」,也忘了後來是怎麼消化外婆是乩童這件事的。

raw-image

或許對孩子來說也沒太多框架,我只是驚訝於她好像受傷了,但她看起來並不痛。後來,反倒覺得很酷,發現外婆會「變身」成另一個人的新奇感佔了上風。

知道仙姑是冥婚外婆時,外婆也已經過世一段時間了,所以那時還沒想到,現在因為寫文突然意識到:外婆是冥婚外婆的乩身,這個緣份會不會太不可思議!這是什麼扭曲纏繞的關係!

外公真是個罪孽深重的男子啊。(讚嘆意味)

raw-image
註:由於阿母提及是用「乩身ki-sin」這個詞彙,加上華語用乩童這個詞中有個童,讓我使用起來覺得有點彆扭,儘管乩童本來就不一定指童子,我想盡量避免「童」這個漢字自帶的形象,還請理解我個人的用字偏執,感謝。


說起外婆跟外公的認識,阿母曾打趣說是「八掌溪之戀」,外婆是嘉義義竹、布袋一帶人,外公是臺南鹽水人,恰好是八掌溪的兩岸。兩人據說是年少在農事打工時認識的,然後一路從台南輾轉因工作落腳在高雄,阿母回憶她的兒時就是不斷的搬家,外公年輕時很有從商的野心,但不知是不是時運不濟,小本生意總是慘澹收場。

加上外公家族有免疫方面的家族遺傳疾病,好發在壯年時期的男性成員身上。根據阿母的記憶,外公的爸爸也有類似的發病症狀,天氣一有變化身上的關節就腫脹疼痛不已,時間一久關節甚至會變形,無法施力也無法握持物品。所以她的印象中,她阿公都一直臥病在床,她阿嬤義無反顧地一肩扛起家中的經濟重擔,靠著蒸製蘿蔔糕挑到市場販售來拉拔四個幼子。

外公也在壯年時發病了,對家中經濟來說無疑是個噩耗。那時醫療體系對這個免疫疾病還不是很了解,外公就在發病時買成藥來吃,或找臺語稱赤跤仙仔(無牌的地下醫師)施打止痛針。我猜想外公有自己父親的前例在前,內心應該相當不安於這個疾病對自己的影響力。所以在經歷了冥婚記、供奉仙姑等事之後,轉而尋求宗教信仰的力量。

外公、外婆卸下宗教職務或角色時,就是很普通的人。沒有刺青、沒有吃檳榔,甚至沒見過他們喝酒或罵髒話的樣子,只有外婆會為了提神喝維士比兌咖啡的印象,尤其是外公,他很溫和內斂,別說發脾氣,連他大聲說話都沒見過。相較之下,外婆還比較強勢幹練。

外婆是她那個世代的女性典範,永遠把自己打理得非常俐落,頭髮綰在後腦,用髮膠抹得一絲不亂,瀏海吹得高高聳起—那時候流行的「半屏山髮型」—香水噴得像打翻一整罐,人還未到,香水味先到是兒孫輩最津津樂道,她的經典事蹟之一。(突然很想他們。)

raw-image

寫到這,不知讀者是不是能多少理解,我兒時感受到的內心震撼,畢竟也沒哪家阿嬤的「工作模式」是這麼威猛的吧!

是說我問過阿母:「阿嬤起乩是真的嗎?」,她不置可否地聳聳肩說:「誰也不知道,只是很奇怪的是,你阿嬤明明不識字,她起乩時卻會寫字」。這點我跟阿母一樣,不做任何定論,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觀點。


好的,始於托夢,續於成仙,以冥婚外婆為主軸的故事差不多也到尾聲了。但被玄妙之事圍繞的「辣個男人」,他的故事還沒說盡,讓我們留待下回再續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婷薰-avatar-img
2024/02/07
我生長直接就是宮廟,我家就是宮廟二、三、四樓才是住家,但我經過一樓就是這樣經過⋯⋯看那些訓乩,拿法器乩身、跳將、乩身唱歌仔戲、像不會寫字,突然拿粉筆在桌上寫。我經過從很小吧!都想原來每個人選擇的興趣是如此這般不同!他們退後又恢復正常。
繼續來閱讀你的故事了,你的童年很特別耶
Yi-Wen / 阿兔-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5/28
哈哈那要感謝成就這些故事的人:)
avatar-img
Yi-Wen / 阿兔的沙龍
92會員
37內容數
在瑞士法語區住了四年之後,搬到大鄰國之一:德國,快一年的時間,不同語區會交織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我也很期待。在德國,目前我依然是以外來者觀點在探索和觀察這個有白紙黑字才安心的社會,因此這個專題會透過日夜在他方的我,呈現我在異國生活的片段,可能細瑣可能平淡或許偶爾燦爛的時刻。
2021/07/12
阿母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有太多的事等著她去做,她把自己排在許多人的後面,她讓許多事順利運作,可是很少人問她好不好。本文描寫了我與阿母的關係,在這三十年來的變化,以及我如何看待她。
Thumbnail
2021/07/12
阿母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有太多的事等著她去做,她把自己排在許多人的後面,她讓許多事順利運作,可是很少人問她好不好。本文描寫了我與阿母的關係,在這三十年來的變化,以及我如何看待她。
Thumbnail
2021/06/11
有天阿母收到一封來自東港的公文,大致意思是她繼承了一筆土地,目前有使用上的相關問題,請她前往處理。阿母看了一頭霧水,想不起來會是誰給自己留了土地,追查才發現是百年之前的人。
Thumbnail
2021/06/11
有天阿母收到一封來自東港的公文,大致意思是她繼承了一筆土地,目前有使用上的相關問題,請她前往處理。阿母看了一頭霧水,想不起來會是誰給自己留了土地,追查才發現是百年之前的人。
Thumbnail
2021/05/26
我的魔法外公系列文章當中,有些沒有來得及提到的趣事,像是外婆的經典事蹟、跟仙姑一起過生日的孩子等等,也有一些反思,像是外婆視角、自我質疑以及態度的轉度;收錄了上述合為本篇後記。
Thumbnail
2021/05/26
我的魔法外公系列文章當中,有些沒有來得及提到的趣事,像是外婆的經典事蹟、跟仙姑一起過生日的孩子等等,也有一些反思,像是外婆視角、自我質疑以及態度的轉度;收錄了上述合為本篇後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小,看到的是童乩、桌頭,搖頭晃腦的兩人呼呼的舉起插著令旗的凳腳扣扣的在沙盤上劃著看不懂的符號,唯有桌頭的解答方能了然,童乩都不識字卻能口吐文言文,像布袋戲偶背後配音的口白,桌頭則是飽讀漢文的士人,這樣的組合有些不思議,還有儀式的一波波而懾服鄉人。
Thumbnail
從小,看到的是童乩、桌頭,搖頭晃腦的兩人呼呼的舉起插著令旗的凳腳扣扣的在沙盤上劃著看不懂的符號,唯有桌頭的解答方能了然,童乩都不識字卻能口吐文言文,像布袋戲偶背後配音的口白,桌頭則是飽讀漢文的士人,這樣的組合有些不思議,還有儀式的一波波而懾服鄉人。
Thumbnail
老Q與越南妹用過餐後來到了小孩靈身旁蹲下身準備今天要做的正事…詢問小孩需要什麼. 什麼樣的條件下才肯離開親生母親.因為兩者之間是不可以在一起的. 那空間的靈體乃不祥之物,集衰败、災祸、霉氣、惡臭、病死等等.長時間跟在人旁 『你跟在母親旁要幹嘛』Q問道.. …..小孩未回應…… 『你是要報復媽媽』?
Thumbnail
老Q與越南妹用過餐後來到了小孩靈身旁蹲下身準備今天要做的正事…詢問小孩需要什麼. 什麼樣的條件下才肯離開親生母親.因為兩者之間是不可以在一起的. 那空間的靈體乃不祥之物,集衰败、災祸、霉氣、惡臭、病死等等.長時間跟在人旁 『你跟在母親旁要幹嘛』Q問道.. …..小孩未回應…… 『你是要報復媽媽』?
Thumbnail
京師,真武觀。 是夜,起更之時,一輪明月將三清殿四面簷下前成排的鐵風鈴映出點點寒光。
Thumbnail
京師,真武觀。 是夜,起更之時,一輪明月將三清殿四面簷下前成排的鐵風鈴映出點點寒光。
Thumbnail
「咦?你不知道仙娘嗎?仙娘就是人與鬼神的媒介,她原本是能言善辯的婦人,先發狂病,後成女巫,行巫不必拜師,無從傳授,只設一神壇,放一米升子裝滿米,插上三枝香,即可問事,有的什麼也不用!」
Thumbnail
「咦?你不知道仙娘嗎?仙娘就是人與鬼神的媒介,她原本是能言善辯的婦人,先發狂病,後成女巫,行巫不必拜師,無從傳授,只設一神壇,放一米升子裝滿米,插上三枝香,即可問事,有的什麼也不用!」
Thumbnail
這篇回到「辣個男人」身上,主要說了第二尊神的來由以及在過年時外公與外婆在飯後再次入座對一眾孩童的意義,後者是令人懷念的過年傳統與場景。
Thumbnail
這篇回到「辣個男人」身上,主要說了第二尊神的來由以及在過年時外公與外婆在飯後再次入座對一眾孩童的意義,後者是令人懷念的過年傳統與場景。
Thumbnail
為仙姑慶祝生日是外公家小小道壇每年的頭等大事。這一集主要描述在進香的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幾個畫面。像是仙姑的乩身出場了,但看起來卻有些眼熟。
Thumbnail
為仙姑慶祝生日是外公家小小道壇每年的頭等大事。這一集主要描述在進香的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幾個畫面。像是仙姑的乩身出場了,但看起來卻有些眼熟。
Thumbnail
上回說到阿母多了一個冥婚二媽,我們這些孩子多了一個冥婚外婆。故事到這裡還沒落幕。冥婚外婆有了新決定,這個決定也變成家族的年度大事。
Thumbnail
上回說到阿母多了一個冥婚二媽,我們這些孩子多了一個冥婚外婆。故事到這裡還沒落幕。冥婚外婆有了新決定,這個決定也變成家族的年度大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