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文化系列 : 人體的形與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受到全球化的影響,現代自由世界的人們理解自我身體的方式也逐漸與(本土)傳統醫學脫節,而接受主流醫學的意見,認為傳統醫學理解身體的方式是落伍而不科學的。
然而,隨著主流醫學的強勢主導,也有許多病人開始覺察到其能解決的問題終究有限,因此想轉向傳統醫學求助。只是,主流醫學和傳統醫學的差異甚為龐雜,除了少數人有興趣或有能力釐清他們之間到底有何不同,一般人大概就只能在對主流醫學產生懷疑的時候,想法找個有口碑的非主流醫師碰碰運氣。
但是,到底要如何理解主流醫學和非主流醫學的差異,而傳統東方醫學又與現代主流醫學有何不同呢?
哈佛大學東亞系主任栗山茂久的作品「身體的語言」提供了我們一點醫學史家的看法。
身體的語言
栗山茂久的論點其實是借用心理學的「認知架構」的看法發展出「身體認知感」展開論述 —— 由於不同的文化會對身體發展出不同的認知架構,所以不同文化培養出的醫者也會對身體所透露出的訊息產生出不同的理解。
另一方面,既然是將研究問題設定在不同文化產生的身體認知,歷史上的文獻也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文化是如何影響醫者建構有關身體的認知。
下面兩張圖是一個栗山提出的一個比較。左邊是滑壽(元人,約1304 ~ 1386)的十四經發揮,右邊是維薩里 ( Versalius,出生於布魯賽爾,約1514 -1564 )的 人體結構七卷中的插圖。對照之下,我們即可發現在不同的文化中,醫者關注的焦點也不同。滑壽著重的是穴點,而維薩里著重描繪的則是骨骼肌的肌理。
東西身體圖
維薩里對現代西方解剖學(尤其是骨科和復健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只是,如今東西醫學文化碰撞的機會很多,為何西方主流醫學依舊選擇看不見滑壽所標示的穴道呢?
要回答這問題牽涉到近代中醫醫學的發展方式,醫者究竟是要「中學中用」、「西學西用」還是要「中學西用」或 「西學中用」呢?依照台灣現在中西醫的發展,似乎是(隨著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作法)採取捨棄東方道醫發展出的身體和生理觀,而用西方解剖學和藥學的知識架構來理解與發展中藥和針灸的用途。
就醫學發展而言,這意味著大多現代醫家可能無法理解古代中醫醫家所發展出的身體觀和生理關。
讓我們借用道家醫學的三個關於身體的概念「身、體、形」為起點,了解關於身體認知感是如何建立的。
先談「形」 ——
「形」主要是指物質的外形和外貌。只要稍微比較東西醫學文化的發展,就可以發現西方關於身體的文獻在十五世紀以後,對身體的觀察,很明顯地倚賴視覺,而且主要是在觀察身體的結構。
這很有可能是受到達文西在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時期按照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Virtuvius)所畫出的人體模型的影響。 既然佛羅倫斯是當時歐洲視覺藝術的重鎮,這個由達文西繪製,後來被稱為維特魯威人「Virtuvian Man」的人體模型,自然對歐洲後來的藝術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連帶影響了歐洲醫家對身體的看法,許多人開始想從解剖著手,分析身體的結構組成,以了解身體的奧秘。
(下面影片介紹與維特魯威人相關的幾何分析。)
另一方面,由於中醫的基礎不是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對活體生理的各種細微變化的觀察上(所謂「望聞問切」即是四種最基本的問診基礎),所以醫家對解剖死屍的興趣向來不高,倒是官家對解剖死屍的興趣較大,解剖的結果多用在協助判定死因之上。
(下圖是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這本書也被視為世界上的第一本法醫專書。)
洗冤集錄
與觀察身體的「型態」相較,道醫似乎更有興趣觀照身體的內部的活動變化。在此說明一下,雖然我們一般說話常將「身」與 「體」連用,但在道醫中,「身」更強調軀幹部位和不同個體的差異性,「體」則更強調四肢部位和生命的共通性。(所以說,要尊重「己身」,活動「肢體」。)
相對於西方文藝復興後的解剖醫學重在「外形」的分析,東方的道醫則是逐漸往身體的「內景」探索。
比較一下五代時期煙蘿子融合臟腑學說及道家的「內景學說」畫出的《內鏡圖》
內鏡圖
和明清時期開始流傳的「修真圖」,我們可以發現道醫對身體的探索越發細微,也越發往「自我觀察」與 「自我體會」的方向發展。
修真圖
我們從此也可看出,從十六世紀開始,東西方醫學身體觀發展上出現了巨大的歧異 :歐洲越來越將身體視做「客體」觀察,著重在「形態」的分析,而中國道醫傳統則越來越將自身當作「主體」了解,非常著重在捕捉身體內部小宇宙的「意向」和「運行」變化。
不同的身體觀
這種不同的身體觀也反映在診療處方的開立上。
現代西方主流醫學強調身體的客觀性,所以強調處方的普遍性(universal),然而有些東方醫學仍然強調身體的主觀性。因為每個身體的差異性只有身體的主人才會知道,所以每個身體的主人都必須練習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對重視「意」甚於「形」的東方醫學來說,醫學只能幫助每個人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而身體的狀況究竟是變好還是變壞,也應該要參考病人的意思(和自我觀察)做決定。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中醫有「久病成良醫」的說法,當一個人在學習處理自身疾病時,也慢慢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身體生理觀,可以幫助其他有類似狀況的病患處理身體的病痛。
以此脈絡分析,想要整合東西方醫學的身體觀應該還是要跨過這「形」與 「意」的歧異 。想要向現代東方醫學求助者,第一步要學習的,還是學習聆聽自己身體的語言,慢慢琢磨出適合自己身體的健康養生之道。
飲食養生鑒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亞瑟王和羅賓漢都是因為受到好萊塢青睞而在二十世紀成為自由世界裡家喻戶曉的人物。不過,亞瑟王畢竟是一個王,所以相關創作還是以國王、貴族、騎士的生活為重心,而羅賓漢則是濟弱的民眾英雄,領導人民反抗當權者不公不義的統治。想要了解亞瑟王和羅賓漢的英雄塑造,就不得不提諾曼人對英國歷史的影響。
基本上,演化就像一場「魔道鬥法」的賽局,每一次新的局面出現,不免要付出一些代價。在新冠疫情之後要如何排出適當的教育陣容來訓練先天不足的人類免疫系統,應當也是後疫情時代的生活顯學吧!
統計,和法律一樣,在國家治理上有其功能,但不是魔法,更非戰場上取勝的必然保證。但是,這並不是說,統計應該被阻擋在法律會偵查之外。只要善加利用,還是有助於釐清案情。以三一九槍擊案為例 ,統計人的假設和決斷思維其實就可以幫上一點忙,指出相關偵查單位的盲點。
如果將「改變點分析」的權利交給賢能者,可以即時發揮效果,早早對危機提出警告。這自然可以運用在疫情的監控上,達成「超前預警」的觀念。但觀察衛福部的記者會,不但沒有這種「超前預警」的觀念,反而是用「校正回歸」的方式來處理疫情,著實令人納悶為何如此。
統計既然是關於猜測的科學,那麼如何隨著時間發展,根據新事件或新資訊的發生來形成新的假說(或新的估計),自然就會成為數字人想要解決的問題。在網路資訊尚未發達之前,這可能要牽涉到重新收集一批新的資料再處理分析,可是在網路時代,資訊經常源源不斷,數據界分析這類資訊的重點就轉變成如何處理這些一直產生的新資訊
如果實驗設計或執行不良,要解釋實驗結果就可能出現很多可能。單純增加受試者數目,在數學上說得通,但可能對了解實際作用機值幫著不大。
亞瑟王和羅賓漢都是因為受到好萊塢青睞而在二十世紀成為自由世界裡家喻戶曉的人物。不過,亞瑟王畢竟是一個王,所以相關創作還是以國王、貴族、騎士的生活為重心,而羅賓漢則是濟弱的民眾英雄,領導人民反抗當權者不公不義的統治。想要了解亞瑟王和羅賓漢的英雄塑造,就不得不提諾曼人對英國歷史的影響。
基本上,演化就像一場「魔道鬥法」的賽局,每一次新的局面出現,不免要付出一些代價。在新冠疫情之後要如何排出適當的教育陣容來訓練先天不足的人類免疫系統,應當也是後疫情時代的生活顯學吧!
統計,和法律一樣,在國家治理上有其功能,但不是魔法,更非戰場上取勝的必然保證。但是,這並不是說,統計應該被阻擋在法律會偵查之外。只要善加利用,還是有助於釐清案情。以三一九槍擊案為例 ,統計人的假設和決斷思維其實就可以幫上一點忙,指出相關偵查單位的盲點。
如果將「改變點分析」的權利交給賢能者,可以即時發揮效果,早早對危機提出警告。這自然可以運用在疫情的監控上,達成「超前預警」的觀念。但觀察衛福部的記者會,不但沒有這種「超前預警」的觀念,反而是用「校正回歸」的方式來處理疫情,著實令人納悶為何如此。
統計既然是關於猜測的科學,那麼如何隨著時間發展,根據新事件或新資訊的發生來形成新的假說(或新的估計),自然就會成為數字人想要解決的問題。在網路資訊尚未發達之前,這可能要牽涉到重新收集一批新的資料再處理分析,可是在網路時代,資訊經常源源不斷,數據界分析這類資訊的重點就轉變成如何處理這些一直產生的新資訊
如果實驗設計或執行不良,要解釋實驗結果就可能出現很多可能。單純增加受試者數目,在數學上說得通,但可能對了解實際作用機值幫著不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畢竟,我們並非以西方研究向度強迫帶入、附會解釋中國哲學文本,乃是藉此轉向,深掘典籍中固有的身體資源。[1]這樣的轉向,非但不會與過往心性研究發生斷裂,反而能豐富中國哲學研究並提供新的視野。近二十年來於台灣中國思想範疇的研究中,身體議題可說方興未艾,論著豐碩。[2]無論是對儒家、道家或醫家的身體觀研究
因此,對於中國哲學之主流,牟氏認為是重視道德的心性之學,是關於「生命的學問」。相似觀點亦可見於徐復觀:         中國文化認為人生價值的根源即是在人的自己的「心」……中國文化所說        的心,指的是人的生理構造中的一部分而言,即指的是五官百骸中的一部       份;自心的這一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西方哲學淵遠流長的發展中,身體(body)被重視,成為哲人思考、闡釋之要角乃二十世紀中葉之事。從哲學史角度視之,此可稱為「身體轉向」(the body turn)。[1]身體何以成為焦點?除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演變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對自柏拉圖
中醫學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強調了人與天地自然界以及社會環境之間的密不可分性。 瞭解和掌握這些原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保護和改善自己的健康。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Thumbnail
砭術   《黃帝內經》記載,砭、針、灸、藥、按蹺、導引是我國古代六種獨立並存的醫術,砭起源于新石器時代,砭為六大療法之首。 《山海經》內有提到”醫源於砭“ 以中醫經絡穴位理論為宗旨,不口服、不刺破皮膚、不用介質、可直接在皮膚上操作,施行砭具按摩、刮痧、理療,通過穴位刺激、理筋通脈...
Thumbnail
本文為中醫愛好者的心得分享,介紹了中醫師杜李威所寫的《中醫純情派》書籍。文章內容涉及中醫診斷、醫藥知識、中西醫合作、以及中醫治療領域中的優缺點。作者對中醫的思維邏輯和相對客觀的西方醫學檢測都持開放態度,並認為中西合作有助於疾病治療。
《黃帝內經》醫學論著寫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與諸子之學相互唱和,對諸子學說多有吸收,並深受其影響。 粗略讀完《黃帝內經》感受到古代先哲對中醫學研究成果真的很偉大!它告訴我們中醫在治病救人中要充分考慮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道德、風俗、信仰以及人的性別、年齡、體適能、性格、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畢竟,我們並非以西方研究向度強迫帶入、附會解釋中國哲學文本,乃是藉此轉向,深掘典籍中固有的身體資源。[1]這樣的轉向,非但不會與過往心性研究發生斷裂,反而能豐富中國哲學研究並提供新的視野。近二十年來於台灣中國思想範疇的研究中,身體議題可說方興未艾,論著豐碩。[2]無論是對儒家、道家或醫家的身體觀研究
因此,對於中國哲學之主流,牟氏認為是重視道德的心性之學,是關於「生命的學問」。相似觀點亦可見於徐復觀:         中國文化認為人生價值的根源即是在人的自己的「心」……中國文化所說        的心,指的是人的生理構造中的一部分而言,即指的是五官百骸中的一部       份;自心的這一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西方哲學淵遠流長的發展中,身體(body)被重視,成為哲人思考、闡釋之要角乃二十世紀中葉之事。從哲學史角度視之,此可稱為「身體轉向」(the body turn)。[1]身體何以成為焦點?除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演變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對自柏拉圖
中醫學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強調了人與天地自然界以及社會環境之間的密不可分性。 瞭解和掌握這些原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保護和改善自己的健康。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Thumbnail
砭術   《黃帝內經》記載,砭、針、灸、藥、按蹺、導引是我國古代六種獨立並存的醫術,砭起源于新石器時代,砭為六大療法之首。 《山海經》內有提到”醫源於砭“ 以中醫經絡穴位理論為宗旨,不口服、不刺破皮膚、不用介質、可直接在皮膚上操作,施行砭具按摩、刮痧、理療,通過穴位刺激、理筋通脈...
Thumbnail
本文為中醫愛好者的心得分享,介紹了中醫師杜李威所寫的《中醫純情派》書籍。文章內容涉及中醫診斷、醫藥知識、中西醫合作、以及中醫治療領域中的優缺點。作者對中醫的思維邏輯和相對客觀的西方醫學檢測都持開放態度,並認為中西合作有助於疾病治療。
《黃帝內經》醫學論著寫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與諸子之學相互唱和,對諸子學說多有吸收,並深受其影響。 粗略讀完《黃帝內經》感受到古代先哲對中醫學研究成果真的很偉大!它告訴我們中醫在治病救人中要充分考慮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道德、風俗、信仰以及人的性別、年齡、體適能、性格、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