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臉書流行討論一個話題——「你與一個人初次約會,結果一坐下來,對方跟你說了他最喜歡的_______。聽完之後,你馬上決定跟對方登記結婚。」
欸,這樣就要閃電結婚,母湯啦。沒有什麼荒謬研究可以佐證如此衝動行為,能導致多高結婚率。不過,美國史丹佛大學和西北大學的跨領域研究團隊倒是找出雙方初次約會的「說話內容」,影響再次約會的法則。
研究結果指出,如果女性不斷聊起自己的事情,表示她處於自在狀態,如果男性會為女性講述的笑話發笑,並對於女性的話題高度回應,而非轉成自己想談論的話題,那麼表示雙方對彼此都有興趣,也相談甚歡,再次約會的機率就很高了。
最實用的地方在這裡,請拿出你的螢光筆畫下來。談話中出現過多「這個指標」,代表雙方交談可能不太順利。答案是:問號。
你或許會問,提出問號,表示對於對方感到好奇,想進一步了解?如果一點興趣都沒有,才不想問問題咧。但事實上,如果雙方談話頻率非常對頻,其實不見得需要太多問號,就能滔滔不絕一路順暢下去。前Google數據科學家賽斯,史蒂芬斯-大衛德維茲(Seth Stephens-Davidowitz)寫道:「問太多問題是無聊的跡象。你有什麼興趣?你有幾個兄弟姊妹?是沒話講時會問的問題。」
特別的是,《
數據、謊言與真相》也提到,比起女性,男性對女性是否有好感,主要關鍵因素不是對話內容。我想你已經猜到了,賓果,「長相」才是主要的原因。
我承認,我雖然沒有30秒,但大概也在10分鐘內,基本上就可以決定對約會對象有無興趣或好奇。通常若遇有好感的對象,可能還會稍微矜持假裝一下,但若是對方在前10分鐘就落入「朋友區」,我立刻在約會現場大做自己,飽餐一頓,暢所欲言。
回到開始的問題。其實比較可能發生的是:「初次約會,對方喜歡你討厭的_______。聽完之後,你馬上決定今天要快速結束約會!」
有位約會對象是位超級網球迷,他告訴我,他曾因為女生喜歡Djokovic,就不想再聊下去,因為「價值觀可能不合,你怎麼會欣賞Djokovic?」。奇怪欸,只是支持的球星不一樣,錯了嗎?當下我臉上冒出三條線。
不過後來有一次,我丟給小4歲的網路聊天對象一張GIF貼圖,貼圖是《六人行(Friends)》的Phoebe。對方完全抓不到我的梗:「她是誰?」「沒看,不知道。」
你怎麼可以不認識這麼有趣的Phoebe!!!!(可能還夾帶一種世代落差的崩潰)我們從此沒再講一句話。OK,網球男子,是我失敬,我道歉。從那天以後,我百分百尊敬與包容——每個人不同的「甜蜜點」(Sweet Spot)與「雷區」。
祝福各位施主都能在交友界,脫離苦海,登上彼岸。歡迎加入
人間田野觀察家粉絲團,有讚有保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