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記得追蹤,高興記得打賞
韓國央行在5月27日提升對經濟前景和通膨的預估,表示終將傾向緊鎖政策,也等同宣布新冠疫情時期的低利率時代將告結束,而與韓國產業結構相似的台灣,將會產生什麼衝擊?
南韓在5月27日暗示將啟動緊縮政策並且終結寬鬆政策,這代表南韓將加入紐西蘭、英國、挪威及加拿大的升息行列,更突顯目前市場資金浮濫的現象,已經讓部分的國家無法承受。
這時候可能有人難以理解,為何錢越多反而讓南韓等國家越緊張呢?其實核心的關鍵就是「通貨膨脹」!所謂的通貨膨脹就是物價越來越貴的現象,一般而言當大家的錢都變多時,購買的慾望往往會更加強烈,因此很容易讓市場中的商品價格出現越來越貴的現象,例如我們常看到很多人會去演唱會售票口前排上十多個鐘頭,就為了買到一張兩個小時的演唱會門票。
如果站在資金使用的效率角度思考,這樣的行為實在非常浪費金錢,因為現在最低工時已經一小時160元,一排10幾個小時代表成本超過1600元,再加上門票最少也要800元,等於為了取得2小時的音樂饗宴,我們已經支付了2400元的成本。
這種現象在台灣見怪不怪,但如果場景轉換到衣索比亞,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對你抱持著敬畏的眼神,心中默想有錢買票怎麼不拿去買飯吃。
所以個人所得越高往往就會創造出更高的消費需求,也容易導致市場中基本民生物價隨之越來越高。不過這個世界並不公平,我們有能力買票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能力買票,就算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民也一樣。
因此溫漲的物價對於有能力賺更多錢的我們而言或許沒有感覺,但對於很多領死薪水的人而言卻是莫大的衝擊,最終可能被迫降低生活品質以維持現實的生計。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政府大多會利用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調節市場中的資金水位。最快的方式就是利用升息將市場的資金吸回金融體系之中;利用降息將金融體系中的存款逼入市場。
而南韓本次要緊縮貨幣政策等於就是要將資金從市場中抽離,必須強調雖然我們剛剛講抽離市場資金最快的方式就是升息,但其實央行不是只有升息的方式,例如南韓這次的央行談話只是讓大家「覺得」寬鬆政策將要退場,對於沒跟銀行借錢的人會先想到自己的利息收入可以增加,但如果是跟銀行借錢的民眾,就會開始擔憂必須負擔的債務利息將會增加。
因此單單利用言語的恐嚇,其實就可以讓市場中並非因為困難才借錢的民眾,提早將借出的資金還給銀行,避免讓自己負擔更大的利息壓力,很難理解嗎?假想一下房貸的二胎或許你就可以明白了。
但南韓央行這樣的措施對台灣會有什麼影響嗎?
一定會有影響!畢竟台灣與南韓的產業結構非常類似,並且又有地緣關係。當南韓央行「真的」升息時,市場的資金勢必會......你覺得會進入南韓還是離開南韓?
從加拿大央行4月底宣布將購債計畫規模縮減四分之一,並且暗示可能會提前在2022年底升息開始,我們可以發現美元兌換加幣的走勢一路向下,代表4月底以來加幣都維持在升值的走勢,也代表資金流入加拿大。
如果你問我不是要把錢趕走嗎?怎麼反而吸錢到國內了,我只能說錢是聰明的,如果你已經告訴我利息要變多了,那為何我不去美國借不用成本的錢,轉存到加拿大呢?
所以後續南韓如果升息,那我想對亞洲的資金應該會產生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