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日談]延長戰 第三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Q君的專長是醫學史,尤其是古代醫學史的部分。最近讓他特別感興趣的史料,是人類還在地球的時期,所遇到的疾病問題,也可以說是疾病史。
在現代,人類雖然不是不會得病,但是在現今發達的醫療技術下,小病只要半天,就算是癌症之類的大病也只要一個禮拜就能痊癒。若是因事故而造成的身體部位欠損,也可以選擇便宜的義肢或是較為昂貴的培養部位,兩者之間的差異只在價格,就恢復人體功能來說並無優劣之分。
也因此,Q君在研讀疾病史的時候,實在很難理解為何只是區區的病毒,卻會數度造成地球人口總數的減少。鼠疫、天花、霍亂、愛滋、流感,現在僅是在實驗室中有做標本保存,即使因為意外洩漏出去,也有特效藥或疫苗可以迅速解決。
實在不能理解,為何當時會有這些疾病發生呢....有學者認為,在地球紀的二十世紀末,生化武器還是戰爭的選擇之一,當時的實驗室不慎洩漏,才會造成那幾年的疫情。「戴口罩、酒精消毒、避免群聚....真的是很落後的防疫方法呢。」Q君一邊滑動著資料,一邊心想。
「又在看故事?」Q君的朋友進到圖書室,跟Q君打了聲招呼。
「這是歷史啦,不過你說的也沒錯,在現在的我們看來,的確是跟故事沒兩樣呢。」
「你好歹也是醫學生,多看一些本科的東西不是比較好嗎?下個禮拜就要考人類心理病史囉。」
由於生理上的疾病幾乎都被消滅,就連醫學也不專注在這塊領域了。取而代之的,研究心理醫學成為顯學,不如說,現代醫學已經是專注在研究人類心理的代名詞了。科技的確是日新月異的進步,但是關於人類心理、精神上的一切,卻仍然無法完全掌握。
「聽說,有最新的人類心理狀態測定儀,能做出一半準確的測定數據囉,不覺得很令人振奮嗎?」
「的確是很令人振奮,不過希望這次不要再說是取樣錯誤囉。」
「不會啦,這次可是採用了某某實驗室最新研發的精神波擷取技術....」
Q君跟朋友離開了圖書室,桌上留著一片手掌大小的白色平板。過沒多久,一根機械手臂將白色平板放回他原來的位置後,室內恢復一片黑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37內容數
一天一則短篇故事,在安息日時不說故事只做回顧。 望能在疫情避難期間,提供些消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u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女被手機設定的鬧鐘喚醒,打開一看,發現離上班時間只剩十五分鐘了,嚇得她趕緊跳下床準備梳洗。但P女一走出房間時,才想起現在是居家辦公的第N天了。
O君進辦公室後打開電腦,收信匣的第一封未讀信件標題,就是以粗體顯示的離職通知。
 『好啦,故事也說完了,我們來進行回顧吧。』賽提打破這個氣氛,開朗的對大家說。
M女在十三層樓頂的欄杆外,抓起幾朵摺好的紙花,往天空灑去。有些乘著風飄了一會兒,但最後還是都掉下去。
 L君醒來時,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純白色的空間,在他眼前有一個人形的發光體。「你醒來了嗎,那麼就直接進入正題吧。恭喜你被選為拯救這個世界的勇者,我會賜與你一種特殊能力,讓你能夠打倒魔王。」
 K女盯著手機螢幕,一動也不動,顫抖著手指緩緩的點了一下螢幕,傳來音效聲。「拜託拜託拜託已經是最後一抽了拜託一定要出啊啊啊啊喔喔有特效有特效是誰是誰是誰呀啊啊啊來了來了咿咿咿咿咿咿咿咿呀!」這段話只在K女的內心沒有洩漏出來。
P女被手機設定的鬧鐘喚醒,打開一看,發現離上班時間只剩十五分鐘了,嚇得她趕緊跳下床準備梳洗。但P女一走出房間時,才想起現在是居家辦公的第N天了。
O君進辦公室後打開電腦,收信匣的第一封未讀信件標題,就是以粗體顯示的離職通知。
 『好啦,故事也說完了,我們來進行回顧吧。』賽提打破這個氣氛,開朗的對大家說。
M女在十三層樓頂的欄杆外,抓起幾朵摺好的紙花,往天空灑去。有些乘著風飄了一會兒,但最後還是都掉下去。
 L君醒來時,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純白色的空間,在他眼前有一個人形的發光體。「你醒來了嗎,那麼就直接進入正題吧。恭喜你被選為拯救這個世界的勇者,我會賜與你一種特殊能力,讓你能夠打倒魔王。」
 K女盯著手機螢幕,一動也不動,顫抖著手指緩緩的點了一下螢幕,傳來音效聲。「拜託拜託拜託已經是最後一抽了拜託一定要出啊啊啊啊喔喔有特效有特效是誰是誰是誰呀啊啊啊來了來了咿咿咿咿咿咿咿咿呀!」這段話只在K女的內心沒有洩漏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試讀篇章中,作者以八種不同的醫學技術為主題,融以細膩的文學筆觸,深入淺出的引領讀者思考醫學領域所遇到的社會議題。書中每一篇章都平易近人,你可曾想過我們身邊的醫療體系人員也會碰到跟我們一樣的難關?遇到跟我們一樣的處境?也思考過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疾病與藥物寄生於戰爭之中 戰爭是靠吃藥壯大的!  人類的歷史既是戰爭的歷史,也是疾病的歷史。很多時候,兩者相互糾纏,同時推動著醫藥的發展。為了與死神拔河,許多醫療手段與藥物被發明出來,用於戰爭的前線補給,又或者治療受傷的士兵。在當代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與戰爭促成或遺留下來的疾病及藥物共度。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Thumbnail
 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試讀篇章中,作者以八種不同的醫學技術為主題,融以細膩的文學筆觸,深入淺出的引領讀者思考醫學領域所遇到的社會議題。書中每一篇章都平易近人,你可曾想過我們身邊的醫療體系人員也會碰到跟我們一樣的難關?遇到跟我們一樣的處境?也思考過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疾病與藥物寄生於戰爭之中 戰爭是靠吃藥壯大的!  人類的歷史既是戰爭的歷史,也是疾病的歷史。很多時候,兩者相互糾纏,同時推動著醫藥的發展。為了與死神拔河,許多醫療手段與藥物被發明出來,用於戰爭的前線補給,又或者治療受傷的士兵。在當代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與戰爭促成或遺留下來的疾病及藥物共度。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Thumbnail
 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