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我可以〝不〞做什麼 ?

面對新冠肺炎,我可以〝不〞做什麼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進入三級警戒一個多月來,腦中滿滿的都是這個念頭:

我該多作點什麼,才能快快回復正常生活?

每天滿滿的新聞、Line訊息、FB貼文,告訴大家該做這個、該準備那個......
我衷心感謝熱心分享的每一個人,卻始終壓抑不住資訊超載導致的焦慮感。
所以,必須強迫自己冷靜想想:

我能不能.....不做點什麼?


如果,病毒無法從地球上被殲滅...
看看歷史上的西班牙流感、愛滋病、依波拉、SARS、禽流感、口蹄疫...
只要地球上具備群居生活的宿主(包括人類和動物),病毒隨時在身邊進化、伺機捲土重來。

如果,打完疫苗仍然可能感染變種病毒...
疫苗只是注入微量病毒讓免疫系統來場模擬演習,等遇到病毒時才知道該怎麼打仗;但敵人〈病毒〉不會傻到持續用同一種面孔進攻,它能透過多次複製而加速變種,獲得更多寄生在宿主身上的機會。
【白話翻譯】這次疫苗注入的是病毒A,但真正遇到的卻可能是變種病毒A1,你的免疫系統不一定認得它、不一定能打得贏哦~

Covid-19 病毒 : 藍綠色棘蛋白就像鑰匙,一旦和細胞表面的門鎖(ACE2蛋白)結合,細胞就會開門讓病毒進入

Covid-19 病毒 : 藍綠色棘蛋白就像鑰匙,一旦和細胞表面的門鎖(ACE2蛋白)結合,細胞就會開門讓病毒進入

只有延緩病毒傳播、變種速度
人類和病毒才有機會打個平手、抵擋它全面入侵

延緩病毒傳播,其實是很簡單的兩個方式:
(1) 提高疫苗接種率
提高人體免疫系統成功抵抗病毒的機率。
~耶魯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貢薩爾維斯(Gregg Gonsalves)~
不給全世界接種疫苗,就是留下空間任變種滋生,這可能會催生出具抗藥性的變種,從而需要注射更多劑來因應

(2) 降低群聚
病毒必須寄生在活體宿主才能繁殖,只要降低人與人的連結(笑),病毒找到下一個宿主的機率絕對能降低。

然而,人類無法預測病毒下一個變種方向;
疫苗的研發、生產、接種,終究趕不上病毒變種的腳步(註)

在疫情急速升溫階段
至少我們能掌控的是降低群聚生活,直到與病毒和平共存那一天
這是一場沒人能預測結束時間的戰爭
至少我們能盡力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等待人類世界再度露出曙光

☆ 想了解人類史上不斷重演、相似到可怕的傳染病史,可以試試這兩本書:


因此呢,我決定試著只做這些事
(1) 每天盡量只看一次疫情指揮中心報導、關掉社交軟體Line/FB訊息提醒,將使用頻率降到最低限度(即使有紅色未讀訊息,我都能忍住不點開)
(2) 備好足夠酒精、存糧、口罩、普拿疼(對!若有幸打完疫苗還能減緩副作用來著)
(3) 理所當然宅在家、練習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

第一個練習,就是“煮好糖心蛋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文章分享 請幫我按下小愛心,支持我繼續發文創作,謝謝!


註:傳統疫苗研發至少需要經過下列階段,確認藥品品質、安全與療效後,才能申請上市許可與量產使用,耗時達10到15年之久

  1. 配方開發
  2. CMC 製造管制:包含抗原選擇、佐劑種類篩選,製程管制開發、檢驗規格與分析方法開發等
  3. 非臨床安全性與有效性動物試驗
  4. 一 / 二 / 三期臨床試驗
avatar-img
E學姐的舞蹈飲食沙龍
9會員
33內容數
沉醉於各國傳統舞蹈與飲食,喜歡透過它窺見每個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甚至品嚐當地人生活的滋味 舞蹈的魅力源自於孕育它的土地,正如同Terroir才是葡萄酒美味的關鍵! 讓我們用舞蹈持續綻放美麗、一起看見更精采美好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當人們生活在好戰和自滿的環境,我們可以看見舞蹈中自傲的神情; 當人們在自由無稽的環境,我們可以看見舞蹈中無拘無束、渾然忘我的神態....
當人們生活在好戰和自滿的環境,我們可以看見舞蹈中自傲的神情; 當人們在自由無稽的環境,我們可以看見舞蹈中無拘無束、渾然忘我的神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時我打算,如果閉館,需要有人在館內值班的話,我自願留在館內,一方面不想回家,想單獨住,另外主要是要寫小說。我隨時可能離家出走,辦公室和家裏都有準備一包備用品,辧公室裏有睡袋,員工休息室有浴室、電鍋、烤箱,在館內生活不成問題,只要有人幫我送便當、送菜就可以了。
回顧2020,疫情爆發的一年,世界各地因新冠肺炎被迫改變了原有的生活型態 出生在台灣的我,因為全民共同的努力,才得以實現如往日平常的生活, 相信觀賞「下午兩點的記者會」已成大數人的習慣,而這對疫情惶恐不安的民眾起到了穩定軍心的效果。
2020 的COVID 讓整個世界變了樣,台灣因為及時行動而防疫成功,反觀沒有經驗的歐洲太晚行動而造成今日的各國二度或三度封城鎖國。而 Danielson 過去這一年來在丹麥的防疫生活又是怎麼渡過的呢?
當時我打算,如果閉館,需要有人在館內值班的話,我自願留在館內,一方面不想回家,想單獨住,另外主要是要寫小說。我隨時可能離家出走,辦公室和家裏都有準備一包備用品,辧公室裏有睡袋,員工休息室有浴室、電鍋、烤箱,在館內生活不成問題,只要有人幫我送便當、送菜就可以了。
回顧2020,疫情爆發的一年,世界各地因新冠肺炎被迫改變了原有的生活型態 出生在台灣的我,因為全民共同的努力,才得以實現如往日平常的生活, 相信觀賞「下午兩點的記者會」已成大數人的習慣,而這對疫情惶恐不安的民眾起到了穩定軍心的效果。
2020 的COVID 讓整個世界變了樣,台灣因為及時行動而防疫成功,反觀沒有經驗的歐洲太晚行動而造成今日的各國二度或三度封城鎖國。而 Danielson 過去這一年來在丹麥的防疫生活又是怎麼渡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