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AdTech 新局,Digital Turbine (APPS)的收購翻倍成長路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AdTech 新局,Digital Turbine (APPS)的收購翻倍成長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數位廣告市場,Mobile Ads在智慧手機普及下,廣告商投入的預算成長已經是毋庸置疑。但除了Facebook和Google兩大毫無懸念的龍頭外。其實還有一些正在高速成長的隱形冠軍,而且他們因為默默地在行業領域攻城掠地,在隱私高漲第三方追蹤越發困難的行業現狀下,靠著併購打群架搶佔自己難以取代的地位,其中一個比較少人聽過的,就是正在3位數成長的 Digital Turbine。

Digital Turbine(美股代號APPS)是一個 App內容發現與廣告分發的 Mobile Marketing 技術平台,最著名的是Ignite手機預載App的模式。擁有龐大的合作夥伴網路預載它的軟體在手機與其他行動裝置上。

Digital Turbine產品介紹

Digital Turbine 的商業模式是透過許多合作夥伴包含電信商像是Verizon和AT&T、印度的Jio以及設備製造商(三星、小米)簽獨家協議,讓這些廠商出廠的Android手機預裝Digital Turbine的軟體,像是FB、Uber、Booking.com等app都會付費跟Digital Turbine合作,讓他們出現在手機預載的組合或推薦選項中,Android用戶不用進去Google Play應用商店就能直接安裝app。

目前Digital Turbine已經裝在全球23國6億台裝置中,每個月觸及數高達15億。電信商和設備商不用做什麼事就能獲得廣告商在Digital Turbine下廣告的分潤,而App開發者能透過DT接觸到龐大用戶,若在Google Play下廣告則會面對數以萬計的競爭者,對投放的ROI來說相對較高。

然後基於你已下載的APP和遊戲給予推薦,縮短下載APP的路徑降低用戶轉換的摩擦,使用這個平台能夠提升APP下載的轉換率,讓用戶能一鍵下載預裝好適合用戶的app。除此之外,DT持續的收購來多角化自己的營收來源,優勢是垂直一站式整合,讓客戶能夠透過這個平台完成移動端的媒體購買,能交叉銷售不同的解決方案。

Digital Turbine今年以來 一連收購了Appreciate、 AdConlony 和Fyber,都是行業中不容小覷的狠角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83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
9.3K會員
273內容數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K海力士憑藉HBM市場的領先優勢,在2025年Q1超越三星,成為全球DRAM市場龍頭。然而,美國關稅政策和終端需求放緩的風險仍不容忽視。本文分析SK海力士在DRAM、HBM、NAND等市場的表現,以及AI伺服器、PC和智慧型手機市場對記憶體需求的影響,並探討其未來發展前景和挑戰。
美國最大的類比半導體製造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於4月23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強勁成長,並提供優於市場預期的第二季度展望,表明半導體產業週期有復甦跡象(至少Q1是如此)。
Tesla 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營收下滑,但強調Model Y生產線更新、能源業務增長和強勁的現金流。公司重申平價車款計劃按進度進行,並預計年底前推出無監督FSD自動駕駛,以及未來幾年內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Optimus。財報也提及地緣政治因素和市場競爭的影響。
SK海力士憑藉HBM市場的領先優勢,在2025年Q1超越三星,成為全球DRAM市場龍頭。然而,美國關稅政策和終端需求放緩的風險仍不容忽視。本文分析SK海力士在DRAM、HBM、NAND等市場的表現,以及AI伺服器、PC和智慧型手機市場對記憶體需求的影響,並探討其未來發展前景和挑戰。
美國最大的類比半導體製造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於4月23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強勁成長,並提供優於市場預期的第二季度展望,表明半導體產業週期有復甦跡象(至少Q1是如此)。
Tesla 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營收下滑,但強調Model Y生產線更新、能源業務增長和強勁的現金流。公司重申平價車款計劃按進度進行,並預計年底前推出無監督FSD自動駕駛,以及未來幾年內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Optimus。財報也提及地緣政治因素和市場競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