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市場意外復甦,風向球 TI 德儀 Q2超預期樂觀

工業市場意外復甦,風向球 TI 德儀 Q2超預期樂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美國最大的類比半導體製造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於4月23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強勁成長,並提供優於市場預期的第二季度展望,表明半導體產業週期有復甦跡象(至少Q1是如此)。

德州儀器擁有最廣泛的產品線和最龐大的客戶群,涵蓋工業、汽車、個人電子、企業系統及通訊設備等幾乎所有主要終端市場。從工廠自動化設備到智慧汽車,再到消費電子產品,無所不在。因此,德州儀器的營運表現通常能準確反映整體半導體產業的健康狀況,作為判斷從工廠設備到家用電子產品需求趨勢的重要指標。

財務表現亮眼,工業和汽車市場復甦

德州儀器Q1營收達40.69億美元,年增11%,季增2%,超過了預期的39.1億美元。淨利潤達11.79億美元,EPS $1.28,同樣高於預期的1.07美元。

業務表現方面,類比(Analog)業務收入達32.1億美元,年增13%,營業利潤達12.06億美元,年增20%。嵌入式處理(Embedded Processing)業務收入為6.47億美元,年減1%,營業利潤下滑62%至4,000萬美元。其他業務收入為2.12億美元,年增23%。

從終端市場來看,德州儀器提供了詳細分析:

  • 工業市場:這個對德州儀器至關重要的大型市場在連續七個季度的季度下滑後,本季度呈現高個位數成長(約8-9%)。
  • 汽車市場:Q1表現穩健,呈現低個位數的季增(約1-3%)。汽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最後一個加入半導體產業週期調整行列的市場,無論是COVID期間的上升還是之後的下降。Ilan表示:「汽車週期一直是非常慢的,在第一季度,我們看到汽車市場季度成長,甚至年度也有成長。」
  • 個人電子:符合季節性趨勢,季減中雙位數
  • 企業系統:季增中個位數
  • 通訊設備:季增約10%

執行長Haviv Ilan表示:「我們持續看到各終端市場的復甦,工業市場在各區域各部門都展現廣泛復甦。我們相信客戶庫存已處於各終端市場的低水位。」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德州儀器自2022年以來首次實現銷售成長。

未來展望優於預期,但管理層保持謹慎態度

德州儀器預計2025年Q2營收將在41.7億至45.3億美元之間,明顯超過市場預期的41.2億美元,換算年增加速至13.8%。EPS 預計在1.21至1.47美元之間,同樣高於分析師預期,換算年增約10%。

對於Q2優於預期的展望,週期性需求復甦以及可能的關稅提前採購是推動樂觀預測的因素。

然而,德州儀器管理層對未來態度謹慎。Ilan執行長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出三個要點:

  1. 公司保持謹慎:「我們仍然保持謹慎,因為許多事情仍在變化,我們正與客戶合作以了解並支持他們的需求。」
  2. 短期影響有限:「截至目前,我們沒有看到對第二季度的近期影響,我們預計TI的營收在41.7億至45.3億美元範圍內。」
  3. 長期前景不明:「我們需要觀察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會發生什麼,我們已為各種情境做好準備。」

全球供應鏈挑戰與關稅風險

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環境中,關稅和地緣政治因素正在擾亂全球供應鏈。分析師詢問客戶是否在預期關稅前囤積晶片時,Ilan回應:「我猜想,在這樣有一點焦慮的時期,你是想在貨架上有多一點庫存還是少一點?所以我猜是多一點。」

德州儀器約20%的年度營收來自中國市場,使其容易受到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持續的關稅衝突影響。面對這一挑戰,Ilan強調公司可以在需要時依靠位於中國的晶圓廠。他解釋道:「對於我們產品組合的大部分,我們已經具備內部雙重製造流程能力。這一能力是在十多年前日本地震後建立的,目的是在供應鏈中斷時為客戶提供災難恢復框架。」

傳統晶片製造商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採用「中國為中國」政策,在中國設立晶圓廠以滿足國內需求,應對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靈活的全球製造網絡成為競爭優勢

德州儀器在美國境外擁有四個晶圓廠:日本兩個、中國一個、德國一個。首席財務長Rafael Lizardi表示,這些國際工廠目前運營未達全滿載能力,因為公司正在將製造轉移到德州家鄉附近的新型、更大型設施。

但這個國際網絡現在可以「相當快地提升產能」。他解釋說,在一個地區製造的晶片可以輕鬆地在其他地區進行測試和封裝。

然而,德州儀器也面臨著來自中國本土競爭對手日益嚴峻的挑戰。Ilan在財報會議中坦言:「中國的競爭正在全面加劇。」值得注意的是,得益於國家補貼,中國本土晶片製造商已大幅提升成熟製程半導體的生產能力。他們專注於這一領域,部分原因是美國出口管制限制了他們追求更高端處理器的能力。

德州儀器認為仍有可能在中國市場競爭,並將中國視為公司的良好訓練場。Ilan強調了當地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中國公司快速行動的方式,這促使德州儀器保持競爭力和應變能力。

資本投資與現金流管理

德州儀器過去12個月的營運現金流達61.5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為17.15億美元,佔營收的10.7%。在資本配置方面,,資本支出達46.95億美元。

公司正在德州擴大其工廠網絡,並轉向更先進的生產類型。這項投資雖然影響短期盈利能力,但部分目的是降低成本,使公司能夠更好地抵禦來自中國新興競爭對手的競爭。

首席財務長Rafael Lazardi指出:「我們目前已完成約70%的投資成長計畫,正接近最後階段。」展望第二季度,公司預計工廠負載率將略微提高,毛利率將較第一季度上升。

半導體產業週期的總體評估

德州儀器認為目前半導體產業已處於週期谷底,且客戶庫存在所有終端市場都處於低水位,這造就了一個獨特的市場環境。

Ilan執行長總結道:「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的證據和信號表明,在所有渠道、所有地區,工業市場的復甦已經到來。我認為這是真正的復甦,而不是與關稅相關——至少Q1不是。」

在財報電話會議最後,Ilan執行長重申了公司的核心理念:「我們的核心是工程師,技術是我們公司的基礎,但最終我們的目標和衡量進步與為所有者創造價值的最佳指標,是每股自由現金流的長期成長。」

avatar-img
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
9.3K會員
274內容數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K海力士憑藉HBM市場的領先優勢,在2025年Q1超越三星,成為全球DRAM市場龍頭。然而,美國關稅政策和終端需求放緩的風險仍不容忽視。本文分析SK海力士在DRAM、HBM、NAND等市場的表現,以及AI伺服器、PC和智慧型手機市場對記憶體需求的影響,並探討其未來發展前景和挑戰。
Tesla 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營收下滑,但強調Model Y生產線更新、能源業務增長和強勁的現金流。公司重申平價車款計劃按進度進行,並預計年底前推出無監督FSD自動駕駛,以及未來幾年內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Optimus。財報也提及地緣政治因素和市場競爭的影響。
Elon Musk於Tesla全體員工大會上,分享了Tesla的未來藍圖,涵蓋電動車、自動駕駛、可持續能源、人形機器人Optimus等,最終願景為實現物質無虞的未來。演講重點提及Tesla的生產成就、工廠擴展、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及AI發展,以及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計劃和市場潛力。
SK海力士憑藉HBM市場的領先優勢,在2025年Q1超越三星,成為全球DRAM市場龍頭。然而,美國關稅政策和終端需求放緩的風險仍不容忽視。本文分析SK海力士在DRAM、HBM、NAND等市場的表現,以及AI伺服器、PC和智慧型手機市場對記憶體需求的影響,並探討其未來發展前景和挑戰。
Tesla 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營收下滑,但強調Model Y生產線更新、能源業務增長和強勁的現金流。公司重申平價車款計劃按進度進行,並預計年底前推出無監督FSD自動駕駛,以及未來幾年內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Optimus。財報也提及地緣政治因素和市場競爭的影響。
Elon Musk於Tesla全體員工大會上,分享了Tesla的未來藍圖,涵蓋電動車、自動駕駛、可持續能源、人形機器人Optimus等,最終願景為實現物質無虞的未來。演講重點提及Tesla的生產成就、工廠擴展、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及AI發展,以及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計劃和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