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Q1營收爛,但平價車上半年出、無監督FSD年底實現

Tesla Q1營收爛,但平價車上半年出、無監督FSD年底實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Tesla 25Q1財務表現

收入與盈利

2025年Q1,總營收年減-9%至193.35億美元低於預期的211億,淨利年減-39%至9.34億。EPS $0.27低於預期的$0.39。

公司說營收下滑主要受到Model Y生產線全面更新的影響,導致車輛交付量暫時性減少。此外,車輛平均售價(ASP)下降和約3億美元的負面匯率影響也是營收下滑的因素。

能源業務顯示出強勁增長,年增67%達27.3億美元;服務及其他收入年增15%達26.38億。監管信用額度收入的增加也部分抵消了汽車銷售下滑的影響。

財報電話會議中,馬斯克坦言公司面臨挑戰,但強調特斯拉並非處於生存邊緣:「我們並不處於死亡的懸崖邊緣,甚至連接近都談不上。」他表示,選擇在第一季進行Model Y生產線更新是因為該季度通常是最疲軟的—「人們通常不會在冬季購買很多車。」

現金流與資產狀況

儘管營收下滑,Tesla仍維持良好的現金生成能力,Q1營運現金流達21.56億美元,季末現金總額達369.96億美元,較上季度增加4億美元,反映出公司健康的財務狀況。

財務長Vaibhav Taneja在電話會議中補充說明,即使面臨生產線轉換和一些地區的敵意行為對銷售造成的負面影響,Tesla仍能在Q1售完庫存的舊款Model Y。

主要部門營運狀況

汽車業務

Tesla説本季度最顯著的成就,是Tesla完成了全球四大工廠Model Y生產線的同步更新,這在汽車製造行業實屬首例。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稱這是「我們同時在全球各地工廠轉換到新Model Y生產」的結果。

受生產線轉換影響,本季度總車輛生產量為362,615輛,年減-16%;總交付量為336,681輛,年減-13%。然而,上海工廠的Model Y生產線六週內恢復全面生產,創下了史上最快的生產恢復速度。

馬斯克指出,Tesla是受川普關稅影響最小的汽車製造商,因為公司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供應鏈本地化。Taneja在會議中補充,Tesla的美國車型陣容已有85%符合USMCA(美墨加協定)要求,公司也在開發非中國電池供應商。「我們已經極度垂直整合」,馬斯克強調,「Tesla生產鋰、正極材料和電池,只剩下負極材料尚未自製。」

raw-image

能源與服務業務

能源儲存業務表現亮眼,Powerwall家用儲能產品部署量連續第四季度創新高,首次突破1 GWh。整體能源儲存部署量達10.4 GWh,年增154%。上海超級工廠已開始生產Megapack大型儲能設備,具備20 GWh的年產能,可擴充至40 GWh。

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預計固定式能源儲存將擴大到每年太瓦時級別。」財務長Taneja補充指出,Powerwall 3已獲得客戶良好反饋,目前處於供給受限狀態。

平價車款進展:如期在上半年推出

Tesla的平價車款規劃仍在穩步推進,車輛工程副總裁Lars Moravy確認新車型的生產計劃依然按照原定時間表進行,起步時間維持在2025年6月。儘管馬斯克承認「產量爬升可能較預期緩慢」,但他強調「沒有任何因素阻礙初期生產」。這一消息直接反駁了近期媒體關於Tesla平價車款計劃延遲的報導。

在設計理念上,Tesla採取了務實的方法。Lars Moravy表示,新車「將依賴現有生產線,所以至少它們的外形因素會讓人熟悉」。馬斯克進一步解釋,這些新車型將結合下一代平台和現有平台技術,在現有生產線上製造。這種方法可能減少了原先預期的成本降幅,但能夠讓公司更謹慎地擴大產量,而無需投資新生產線。目前預計最大產能接近300萬輛,可實現比2024年產量高出60%的增長

財務長Vaibhav Taneja強調,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貿易政策變化的背景下,「提供經濟實惠的車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他指出,Tesla的策略是「提供最好的產品,以具競爭力的價格」,這是公司即使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仍繼續推進更經濟實惠車型的核心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Tesla的本地化生產策略為公司提供了應對關稅挑戰的優勢。在北美市場,Tesla高產量車型計劃有超過85%的北美本地零件含量;在上海的車輛有超過95%的本地零件含量。這使得Tesla相較競爭對手更能靈活應對關稅壁壘。

raw-image

無監督FSD自動駕駛今年年底在美推出

馬斯克宣布,2025年6月將在德州奧斯汀推出Robotaxi服務,初期將使用Model Y車隊。他表示:「第一天可能會有10輛車,主要用於觀察」,之後將迅速擴大規模。此外,他預測FSD無監督版本將在「今年年底前」在美國推出,其標準是「必須比人類駕駛明顯更安全」。

更具野心的是,馬斯克預測「到明年下半年,美國將有數百萬輛完全自動駕駛的Tesla」,並表示到今年底,Model Y將能夠從工廠「完全自動駕駛到客戶家中」,實現真正的無人交付。這些時間表表明Tesla正在加速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

關於FSD的定價策略,Tesla高管表示,現有FSD客戶通常認為它「太便宜了」,特別是月費訂閱。他們解釋,當FSD無需監督時,「這個月費將感覺非常划算」,暗示未來可能調整定價結構,根據功能提供分層定價選項。

技術突破與挑戰

Tesla的自動駕駛部門副總裁Ashok Elluswamy解釋了公司正在處理的技術挑戰。他指出,團隊正專注於「消除長尾的罕見干預情況」,並解決系統軟體的可靠性問題,例如當一個電腦故障時避免系統要求用戶接管。

在解決視覺挑戰方面,馬斯克介紹了Tesla的「直接光子計數」技術,能夠「清晰地透過霧氣、灰塵和陽光眩光看清」。他強調,有了這項技術,Tesla車輛可以直接面對太陽行駛或在極暗環境中行駛,性能甚至優於人類。

奧斯汀的Robotaxi服務將使用遠程操作員,但「僅在絕對必要時才使用」。這反映了Tesla在追求完全自動化的同時,仍保持謹慎態度,確保服務安全可靠。

Robotaxi競爭優勢與市場前景

對於與Waymo等競爭對手的比較,馬斯克充滿信心地表示:「Waymo的問題在於成本高得多,Tesla的成本只有Waymo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並且我們的車輛是大規模生產的。」他預測Tesla將佔據99%的Robotaxi市佔率,「目前我看不到有誰能與Tesla競爭。」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強調Tesla擁有「通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而非特定解決方案」。這意味著一旦系統在幾個城市運作,就可以迅速擴展到該法律管轄區內的所有城市。這與依賴高精度地圖和昂貴感測器的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

人形機器人Optimus業務:四年內百萬台

生產規模與時間表

馬斯克重申了Tesla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宏偉計劃。他預計今年內將有「數千台Optimus機器人在Tesla工廠工作」,並表示「Optimus的產量增長將比歷史上任何產品都要快」。進一步展望未來,他預測「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也許四年內」就能達到每年100萬台的產量,最遲在2029年或2030年實現這一目標。

對於2025年的具體產量,馬斯克確認Tesla計劃生產5,000台Optimus機器人。

技術與製造挑戰

馬斯克坦言Optimus仍處於「開發階段」,面臨著一系列製造挑戰。他解釋道:「Optimus中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全新的。沒有現成的供應鏈可用於馬達、變速箱、電子設備、驅動器,幾乎任何東西。」這種全新產品的複雜性意味著「生產爬升速度將由最慢且最不幸運的組件決定」。

人形機器人的生產也受到了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馬斯克提到,由於Optimus手臂中的驅動器使用了永磁體,因此受到中國要求出口稀土磁鐵需申請許可證的政策影響。他表示:「我們正在與中國解決這個問題。希望我們能獲得使用稀土磁鐵的許可證」,同時強調這些磁鐵僅用於人形機器人,「顯然不會用於軍事目的」。

市場定位與競爭格局

在人形機器人的全球競爭格局方面,馬斯克表達了信心與擔憂並存的觀點。他表示:「我不認為任何國家或公司能比得上Tesla」,而「Tesla和SpaceX將排名第一」。但他也表示擔憂「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可能全都是中國公司」。

這一評估反映了馬斯克對中國在先進製造和人工智能領域實力的認可,同時也點出了美國在某些技術領域依賴中國的風險。他特別指出,美國目前「無法製造自己的無人機」,大約70%的無人機由中國製造,而在整個供應鏈層面,「幾乎100%的無人機都依賴中國的供應鏈」。

面對市場與地緣政治挑戰的策略

在談到品牌受損的問題時,Tesla管理層強調Q1主要受到新Model Y生產線轉換的影響,而公司在各細分市場仍保持主導地位。他們承認「Tesla不能免於汽車市場的整體需求影響」,但公司正採取措施應對。

關於Trump關稅的影響,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再次澄清了自己的立場:「我只是眾多顧問之一,我不做決定。我支持可預測的關稅結構。」

在討論印度市場時,Tesla高管解釋道,印度由於高稅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市場。這顯示出公司在全球擴張時面臨的區域性挑戰。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戰略議題是馬斯克對消費者行為變化的預期。他指出:「未來的現實是,大多數人不會購買汽車。」馬斯克將此與iPhone的出現進行類比,當時Nokia等傳統手機製造商選擇繼續生產傳統產品,而消費者卻選擇了最智慧的產品。這一觀點強化了Tesla向自動駕駛過渡的戰略邏輯。


avatar-img
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
9.3K會員
274內容數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K海力士憑藉HBM市場的領先優勢,在2025年Q1超越三星,成為全球DRAM市場龍頭。然而,美國關稅政策和終端需求放緩的風險仍不容忽視。本文分析SK海力士在DRAM、HBM、NAND等市場的表現,以及AI伺服器、PC和智慧型手機市場對記憶體需求的影響,並探討其未來發展前景和挑戰。
美國最大的類比半導體製造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於4月23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強勁成長,並提供優於市場預期的第二季度展望,表明半導體產業週期有復甦跡象(至少Q1是如此)。
Elon Musk於Tesla全體員工大會上,分享了Tesla的未來藍圖,涵蓋電動車、自動駕駛、可持續能源、人形機器人Optimus等,最終願景為實現物質無虞的未來。演講重點提及Tesla的生產成就、工廠擴展、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及AI發展,以及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計劃和市場潛力。
SK海力士憑藉HBM市場的領先優勢,在2025年Q1超越三星,成為全球DRAM市場龍頭。然而,美國關稅政策和終端需求放緩的風險仍不容忽視。本文分析SK海力士在DRAM、HBM、NAND等市場的表現,以及AI伺服器、PC和智慧型手機市場對記憶體需求的影響,並探討其未來發展前景和挑戰。
美國最大的類比半導體製造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於4月23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強勁成長,並提供優於市場預期的第二季度展望,表明半導體產業週期有復甦跡象(至少Q1是如此)。
Elon Musk於Tesla全體員工大會上,分享了Tesla的未來藍圖,涵蓋電動車、自動駕駛、可持續能源、人形機器人Optimus等,最終願景為實現物質無虞的未來。演講重點提及Tesla的生產成就、工廠擴展、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及AI發展,以及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計劃和市場潛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各位讀者好呀,沉寂了一陣子的文字聲音化行動,現在藉由AI科技又再度復活了,我就藉由我寫在Money 錢雜誌 212期5月號的這篇專欄,讓各位訂閱讀者假日輕鬆聽聽看科技的偉大力量。(我是蠻讚嘆的啦) 但由於雜誌總編輯的授權限制,這篇文章內容只能分享給訂閱讀者,在此
重點內文: 區塊鏈公司Online Blockchain執行長錢伯斯說: 目前全球央行已大舉搶進黃金,包括波蘭、中國等國都在增加儲備,「你不能做空黃金,黃金將會飛漲。」他自己已將92%的資產配置在現金與黃金,只留8%在股市,直言當前局勢如同2000年網路泡沫與2008年金融海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各位讀者好呀,沉寂了一陣子的文字聲音化行動,現在藉由AI科技又再度復活了,我就藉由我寫在Money 錢雜誌 212期5月號的這篇專欄,讓各位訂閱讀者假日輕鬆聽聽看科技的偉大力量。(我是蠻讚嘆的啦) 但由於雜誌總編輯的授權限制,這篇文章內容只能分享給訂閱讀者,在此
重點內文: 區塊鏈公司Online Blockchain執行長錢伯斯說: 目前全球央行已大舉搶進黃金,包括波蘭、中國等國都在增加儲備,「你不能做空黃金,黃金將會飛漲。」他自己已將92%的資產配置在現金與黃金,只留8%在股市,直言當前局勢如同2000年網路泡沫與2008年金融海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