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7|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大漢天威-君子之爭】

漢朝從劉邦建立開始,政治架構在實際的勢力派系上,可看為三權分立: 並不是行政立法司法。 是皇帝,皇后,跟宰相。 這三者互相的制衡,讓漢初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直到漢武帝的皇權獨大。 而漢武帝之死,也正式宣告三權分立的局面將要出現變化。 漢武帝的遺詔有多個版本,最多有五名輔政大臣在名單上。 奉車都尉尚書令霍光→晉升大將軍守尚書令。 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金日磾→晉升車騎將軍。 騎都尉太僕上官桀→晉升左將軍。 搜粟都尉桑弘羊→晉升御史大夫。 丞相田千秋→不變。 田千秋這個人,班固評曰:「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 他完全就是因為在巫蠱之禍後上書漢武帝,說神靈托夢告訴他太子劉據是無辜的……就這樣取相封侯。 桑弘羊跟另外三人一樣,都是侍中出身。漢武帝親信是也。 不過他是商人之子,有專長的,所以後來就去大司農府當差。 桑弘羊的老闆孔僅,後來被卜式鬥倒。 大約是武帝封禪時候的事情。 說穿了,田千秋跟桑弘羊在朝廷裡面沒什麼力量。 而我們的三君子,就相當於漢朝一般的三權分立:金日磾是皇權,上官桀是後宮,霍光則是政權。 沒錯,金日磾在三人之中有著最高決策權。 原本漢武帝就是要給他最高官位,但他因為自己的匈奴血統讓給霍光。 上官桀則跟漢昭帝的養母:鄂邑公主交情很好。 軍權三個人都有一部分。 這也是三君子比另外兩個有話事權的原因。 鄂邑公主雖能影響皇帝,但事情仍是金日磾說了算。 且一旦漢昭帝長大,金日磾的兩個兒子隨侍,上官桀將會完全失去優勢。 所以,三君子中,只有上官桀必須做點什麼…… 金日磾為人謹慎正直,霍光則是「沈靜詳審」。 意思是,金日磾被性騷擾會馬上大喊大叫,霍光卻是會不聲張思考對策。 有秘密,跟霍光討價還價最合適。 漢武帝過世那年,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兒。 政權的交接,從來不會平穩。 三君子在一年間連續賞賜了劉氏宗室,並且大赦天下。 但該來的叛亂還是沒有少。 先是匈奴入侵,接著益州發生大型叛亂。 再來齊王又造反了。 還好被青州刺史發覺,扼殺於襁褓中。 隔月,金日磾就過世了。 金日磾過世前一天,霍光來到他家,宣讀武帝遺詔,封為秺侯。 到底是霍光講義氣,要讓金日磾後人不墮? 還是霍光其實還動了什麼手腳讓金日磾身亡? 又或者霍光是來展現自己是金日磾的接班人? 就隨各位自行想像了。 這邊其實還有另一條記載:有個名叫王忽的人說,根本沒有這份遺詔。 霍光聽到傳聞,就把王忽的爸爸叫來罵,王爸爸回去後就毒殺了自己的兒子。 金日磾死後,侯爵由兒子金賞繼承。 金賞跟金建當時都是漢昭帝的侍中,三個的年紀也差不多都是八九歲,小學一二年級而已。 三個孩子感情好,漢昭帝看到金賞穿上侯服,佩有兩綬挺帥的,就問霍光:「他們兩兄弟不能都配兩綬嗎?」 霍光答:「金賞的兩綬是繼承父親的。」 就像你繼承你爸一樣。 漢昭帝又問:「這不是我跟你兩個人可以決定的嗎?」 霍光又答:「祖訓有云:無功不封侯。」 並不是你我決定。 堪稱中國天字第二號大權臣的霍光,到底是別有算計?還是奉公守法? 我們這裡不急著下定論。 總之,霍光取代了金日磾的決策地位,完全是從漢昭帝的發言中看得出來的。 金日磾的死亡,讓暗潮開始湧動。 每當霍光休假的時候,上官桀就會代替他批公文。 是代理人制度?還是上官桀偷偷在幹些什麼? 六個月後,霍光跟上官桀根據武帝遺詔封侯。 同時,提拔了兩名沒有官爵的劉氏宗室:劉辟彊、劉長樂為光祿大夫。 漢武帝時,光祿大夫是內朝官員,可以進入皇宮奏事。 原本的名稱叫作「中大夫」。 也就是衛青早年的官職。 劉辟彊更為長樂衛尉。 霍光的舉動很明顯:提前公布武帝遺詔很可能是被逼的。 所以他需要一些劉氏進宮保衛小皇帝。 並且對抗后宮。(無錯字) 是的,皇宮是未央,長樂則是后宮。 在這個沒有皇后又沒有太后的時刻,后宮裡頭必然是漢昭帝的養母:鄂邑公主。 鄂邑公主沒有結婚,但是有男朋友。 名為丁外人。 公主想要給丁外人一個官爵,但霍光反對。 而位次於霍光的上官桀跟公主的交情又好…… 上官安跟霍光的女兒生下了一個女孩兒,才剛會走路,連話都還不會說上幾句,上官桀就讓鄂邑公主把這個小女娃編入了後宮。 十二歲的漢昭帝就算會秋,也不能對三四歲的女娃兒作啥吧? 結果這個上官小蘿莉沒過幾個月就變成皇后了。 父憑女貴,上官安更加封驃騎將軍桑樂侯。 上官父子現在趴數很夠,就來跟霍光談丁外人的事。 封侯?死腦筋的霍光表示跟規定不符。 退而求其次,當個光祿大夫? 霍光還是搖頭。 這下兩派之間就不太快樂了。 不過,要知道武帝末年之時,霍光是諸臣推舉,漢武帝親自考察後決定為輔政大臣的。 說明白點,霍光在朝廷內,支持者甚眾。 畢竟衛氏外戚大尾了很多很多年。 上官桀想要扳倒霍光,並不容易。 鄂邑公主這邊,找了漢武帝的另一個兒子:燕王劉旦。 上官桀則搭上了同為輔政大臣的桑弘羊。 桑弘羊也是想要幫族人求官,為霍光所拒。 燕王劉旦在巫蠱之禍後,認為自己論長幼必是下一個太子人選,便主動上書武帝,想要進京。 「上怒,下其使獄。後坐臧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武帝由是惡旦,後遂立少子為太子。」 漢武帝在生什麼氣?這邊繼續我們的解讀:漢武帝正在擴大查辦「誰是江充的幕後黑手」。 衛太子一死,你一付就要得利的樣子,那就叫作嫌疑犯。 所以把使者關起來盤問先。 而漢武帝過世,漢昭帝接任等消息傳到燕國時,劉旦也覺得事有蹊蹺,更派人前去試探。 霍光看到藩國使者來,馬上先行安撫加賞令。 可劉旦怎麼會滿意? 「該當皇帝的人,明明是我!」 劉旦立刻連絡了弟弟中山王跟齊王,開始整兵備戰。 「我看這個戲碼,就跟當年呂后所立非惠帝之子一樣,實為篡奪我劉氏江山!」 中山王挺謹慎,召來大臣商議。 而齊王傻傻跟上,上面說了,就被青州刺史察覺舉發了。 照道理,燕王劉旦應該同罪,但卻有詔免。 這詔書很可能是漢武帝留下的:也就是其實漢武帝最後已經知道劉旦無涉,所以擬詔。 萬不一誰想又一次陷害他兒子,漢武帝還是不許的。 想想,有這份詔書,劉旦必然更確定自己是正義的一方。 無論如何,劉旦跟霍光的樑子也是結下了。 這一次,上官桀的策略,就是他們蒐集霍光罪狀,請劉旦發動上書,檢舉霍光,並且自請入京清君側。 為什麼上官桀他們自己不告? 萬一霍光來個先發制人把大家抓起來不就沒戲唱了? 就是要讓霍光認為敵在外,再趁機來個裡外夾攻。 為了讓這齣戲更有真實感,上官桀還拉攏了蘇武的兒子,要蘇武幫著一起詆毀詆毀霍光。 是的,最終事發,我們蘇武大人還是跟當年一樣表示:「我都不知道我兒子幹了什麼。」 所幸,年僅十四的漢昭帝突然英明神武了一下:他都國中生了。 漢書記載上,燕王等人的檢舉報告犯了一個簡單的錯誤:拿著才發生不到一個月的事情出來說嘴。 遙遠的燕國,知道的也太快。 而當下漢昭帝第一個動作,就是派人把燕王使者抓起來。 結果沒抓到。 又兼之天有各種神奇異相警示,讓中二漢昭帝決定相信霍光,而不是岳父、姊姊(養母)跟哥哥。 但上官桀一派死心不息,又由鄂邑公主惡意邀請霍光吃酒,準備將其殺害。 事到臨頭,就像史書上每一個「功敗垂成」的叛亂一樣,惡意公主家裡出了個叛徒,讓霍光反過來將上官桀派系一網打盡。 燕王旦亦被賜死自盡。 時為元鳳元年十月,霍光終於在這場繼承者大戰中得到最後勝利,也展開他真正的「權臣之路」。 但我們還是得剖一下。 政治鬥爭中,不存在好人與壞人。只有勝利跟失敗。 最後的汙點證人平亂記,不管出現在哪一個朝代哪一本史書,永遠都要反過來看。 簡單說,之前燕王上書告發霍光,絕對是既成事實。 而霍光也不是吃素的,就捏造汙點證人把政敵一鍋端了。 不過誰都沒有我們蘇武大人高招啊。 敲了光頭還能平安下莊。 而且的而且,蘇武的「功績」還沒結束呢。 後來漢昭帝過世,霍光發動了一次「政變」,蘇武大人有功封侯。 比猴兒還精的老蘇武,又得到張湯之子的推薦,再次榮華富貴不可限量。 老蘇武八面玲瓏,跟漢宣帝時期的各個重要人物都很要好。 最後,老蘇武覺得自己也差不多快死了,才跟漢宣帝說實話:「其實,我在匈奴還有一個兒子,名叫通國。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您能把他帶回來。」 因為他名義上的獨子在上面叛亂被處死啦。 蘇通國後來就跟著匈奴使者一起返國,在漢宣帝身旁任官。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是說,要嘛回來的蘇通國是假的,要不……蘇通國在匈奴,只怕也不是什麼沒有身分地位之人。 最好匈奴那種國家制度要找人隨便就找得到啦。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蘇武牧羊歌吧。 蘇武牧羊北海邊 雪地又冰天 羈留十九年 渴飲雪 飢吞氈 野幕夜孤眠 心存漢社稷 夢想舊家山 歷盡難中難 節旄落未還 兀坐絕寒 時聽胡笳 入耳心痛酸 蘇武牧羊久不歸 群雁卻南飛 家書欲寄誰? 白髮娘 望兒歸 紅粧守空幃 三更徒入夢 未卜安與危 心酸百念灰 大節仍不少虧 羝羊未乳 不道終得 生隨漢使歸 ※溫馨提示 李陵說蘇武他媽早就死了,他老婆也改嫁了。 後半歌詞是唬……文學修辭。 前半自己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