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心智與諦念的整合是基礎,實踐是經驗之前提,驗實才有頭緒,接著體悟。
有了根本基礎,我總要實現存在意義,臨死前生活方式一定與死神講的那番話有所不同,會變得小心翼翼過下去,每當有稍微漏掉的枝微細節,哪句話惹旁人不開心了,又或者讀一頁書發呆一下午的機緣。那會是綁手綁腳地活著,刻意去珍惜擁有物,特地拍幾張以為值得記下來的風景,如此會使得一切皆有目的性、工具性。前面也提過,為求結果而所做之事失去真實性,這是不能與之兌現的,要把所有… …所有的一切「拋棄」。
那該如何?我常尋找方向,卻又害怕會越弄越複雜,或這認為這不是最適合的作法,我遲疑…
不過,我想這最好的方法就是過著與先前同樣的生活,一樣來學校上課,一樣與好朋友做瘋狂的事、一邊趕著快到期的報告,一邊吃著超級不健康的油炸宵夜… …任何事情皆可能發生,不去追求浩然心境,只要意識到:我現在知道我在做什麼(當然,我正在打等等po上來的文章呢!),而死亡,就到那天時再來說吧!
曾經看過一部簡單卻又感動人心的電影《珍愛每一天》(About Time)主角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並且能在過去改變未來,意思是說他經歷「現在」,可以透過超能力回到「過去」改變那時發生的事。故事發展到主角的孩子要出生,而精卵結合的那一刻沒辦法決定已經發生的事,他知道現在的孩子長得如何,他不想改變,但眼下自己的父親將要過世,他想回到過去重溫許多回憶。在主角與父親溝通中,他要他把每一天都當作從時空回返的那天,試著與周遭的人、事、物釋出善意,買早餐時、工作時、對家人時,掛著由衷笑容,並接受一切任何發生的事,大家都有24小時,包括三十天人生。
在三十天路上,還有野花園等著我去探訪,或許是片海灘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