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它會吞噬一切的勇敢、往前走的動力,而現實裡又不能原地踏步,儘管沒人知道死亡到底是怎麼個回事,生死學也不是用來探討死亡的,不過越是了解一些,越是明白「活著」只是種疑問而已(至少目前看到的文獻書籍是這樣寫的)。
出生與死亡,是兩件只要身為有機體便會碰上的事情,好像大部分的人覺得前者是開心的、喜悅的、感動的,而後者卻是悲戚的、末日的、感傷的,似乎用以上述詞描繪兩者沒有太大的驚訝與不正確,顯然的我們都有種既有印象來應對生死態度。現在已知人都會死亡,死亡不見得會在預期之日發生,有可能是七十年後、四十年後、十年後、一年後、一個月後… …或許看不到明日晨曦也說不定,所以我們要使用絕望的態度來面對往後人生嗎?反正都要是死了,活一天算一天,姑且等死吧!
這感覺好消極,而且也不知道往後能做什麼,過得像被醫生宣判大限之日已不久已一樣,倘若換個方式,用主動面思考呢?我還有多少日子可以活,我還有多少資源是自己擁有的,所以我要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義」的事,去環遊世界,去學各種語言,去買一堆自己喜歡的衣服… …把所有想做的事一併全做了。假使,這日子像流水嘩啦嘩啦流過,再也沒有慾望去做想做的事之後卻還發現自己還活著呢?做這麼多自以為很有意義的「義舉」到頭來變得無意義?為了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