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像反思】看蔡明亮如何用《昨天》的記憶,堆疊起電影裡的自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為什麼蔡明亮拍的電影台詞總是那麼少?為什麼他總是非主流?推使他與眾不同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以往的角色,蔡明亮化身鏡頭焦點,成為影像捕捉的要點,由同為馬來西亞人的蘇忠源導演所執導的紀錄片《昨天》,訴說了許多蔡明亮童年記憶裡頭與電影的牽絆,以及成長背景自由的氛圍,如何大大影響了他不隨波逐流、竭力爭取「真實」在影像裡的份量。
紀錄片《昨天》(導演:蘇忠源 / 上映:2013年)

接受命運的安排,成為一個自然的生命

小時候因為每天跟著外公、外婆去戲院看電影造成成績一落千丈,被迫轉學到較鄉下的學校,個性與喜好的格格不入讓蔡明亮被集體排擠:「不准跟他說話」又因為從小和手足生長在不同環境,讓他不僅少了兄長的情誼,更時常遭受冷落。
說著童年往事,儘管旁人聽起來宛如霸凌現場,蔡明亮卻認為都是命運的安排。沒有怨懟命運的不公,也沒有歇斯底里的怒吼,只有接受,而後坦然。就像他的電影一樣,那麼純粹,那麼純淨。
紀錄片《昨天》(影像片段)

電影作為逃離這個世界的出口?

馬來西亞自由的氛圍,有著各種文化、音樂與宗教,讓電影放映的題材五花八門,孤獨的童年讓蔡明亮多了許多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或許正是因為成長環境的多樣性,讓他不怕「不一樣」,也清楚知道自己要追求的「自由」是什麼。
蔡明亮追求的自由,是電影裡「真實」的自由。從過去威權統治的政治氛圍解放後,八零年代來到臺灣的蔡明亮,一直嘗試在解嚴後的時代爭取「寫實」,他會在睡前幻想著如何逃離這個世界,他從不去想要達成多少目標,他只在乎生命給他的答案,那就是:「只做想做的,生命會推著電影呈現的方式、內容」。
紀錄片《昨天》(影像片段)

沒有台詞?那就讓空間、讓物件說話

塞滿長鏡頭,又幾乎沒有台詞的電影,總讓人第一印象感覺沈悶,任由光影與人物在畫面上的拉扯,蔡明亮到底想表達什麼?
沒錯,如果你問了這個問題,就代表蔡明亮已經成功了!
但說到底,蔡明亮並沒有想要「成功」,他只想將社會樣貌如實的轉譯成螢幕上的影像,他只想透過他非傳統商業片的說故事手法,讓歷史消逝的慢一點、讓昔日的光彩褪色的慢一點、讓影像留有我們活著的痕跡。

結語

制式化的教育讓我們害怕變得「不一樣」,成功也彷彿有了固定模式。讀書、成家、立業、安養晚年,四大人生階段好似缺一不可,卻忘了人生是場旅程,而不是一個賽程,也忘了之所以有生命,是為了讓靈魂更完整。
蔡明亮用沉穩的節奏,帶我們逃離現代的喧囂,帶我們看見話語之外的語言。如果你也想了解電影被拍攝的初衷,推薦你這部蔡明亮走訪馬來西亞老家的記憶之旅,一起看蔡明亮如何用昨日的記憶,堆疊起電影裡的自由。

延伸閱讀

紀錄片觀賞


我還想說

  • 嗨!這是我的 Giloo 好友邀請連結:「https://giloo.ist/re-ZeMlQW」使用此連結開始試用,我們就能一起獲得 30 天電影免費線上看囉!(未使用連結直接註冊,一樣享有免費線上看的體驗優惠,只是僅有14天)你也同樣喜歡未經雕琢的記實嗎?一起來看片吧!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給我小愛心,那會是我持續(滿足)創作(虛榮心)的動力!
  • 本文參與 【方格子×Giloo】故事的真相:側寫人物百景 徵文活動
avatar-img
215會員
208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言 這是一部改編自日本攝影大師——淺田政志的寫實電影,故事一開頭便為結局埋下了伏筆,相當有趣,有興趣觀影的朋友記得留意。 電影以二宮和也飾演的主角淺田政志其生長歷程作為故事軸線,全篇與「攝影」脫不了干係,包括兒時的夢想、青春期的悸動、大學選擇的專業、畢業後的迷惘,再到放手一博追夢、開個人攝影展、
註:《兒時的點點滴滴》是1987年由岡本螢、刀根夕子合著的漫畫。在1991年由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勳擔任導演與劇情改編成動畫長片;並在2011年改編成音樂劇演出。 圖一、《兒時的點點滴滴》劇照海報(圖片來源:friday影音)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在跟自己獨處的時候,心底不斷冒出兒時的記憶,咀嚼完當
《多肉女子生存之道》劇照手繪版/藝術家:dirty lin(圖片來源:dirty lin 臉書粉絲專頁) 踱步在自我的方寸 馬力喜歡織帽子,鉤針時需要不斷的「穿進去、勾出來」,在反覆的每一動之間,渺小的只剩下呼吸,他說鉤針時有冥想的作用,可以暫時忘記自己是這個世界上「佔據過多體積」的存在;我同樣喜歡
在資本的時代,「責任心」值幾個錢?這世代有太多需要背負的責任與難題,都壓得人喘不過氣。
前言 這是一部改編自日本攝影大師——淺田政志的寫實電影,故事一開頭便為結局埋下了伏筆,相當有趣,有興趣觀影的朋友記得留意。 電影以二宮和也飾演的主角淺田政志其生長歷程作為故事軸線,全篇與「攝影」脫不了干係,包括兒時的夢想、青春期的悸動、大學選擇的專業、畢業後的迷惘,再到放手一博追夢、開個人攝影展、
註:《兒時的點點滴滴》是1987年由岡本螢、刀根夕子合著的漫畫。在1991年由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勳擔任導演與劇情改編成動畫長片;並在2011年改編成音樂劇演出。 圖一、《兒時的點點滴滴》劇照海報(圖片來源:friday影音)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在跟自己獨處的時候,心底不斷冒出兒時的記憶,咀嚼完當
《多肉女子生存之道》劇照手繪版/藝術家:dirty lin(圖片來源:dirty lin 臉書粉絲專頁) 踱步在自我的方寸 馬力喜歡織帽子,鉤針時需要不斷的「穿進去、勾出來」,在反覆的每一動之間,渺小的只剩下呼吸,他說鉤針時有冥想的作用,可以暫時忘記自己是這個世界上「佔據過多體積」的存在;我同樣喜歡
在資本的時代,「責任心」值幾個錢?這世代有太多需要背負的責任與難題,都壓得人喘不過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幾年前在徐漢強導演執導的熱賣電影《返校》中,有一位說話口音純正如土生土長台灣人的香港演員備受關注。幾年後,她的名字因為同為演員的男友劉俊謙而再次成為話題。她是蔡思韵,被香港媒體以「稀有動物」稱呼的科班出身演員,最近即將來台灣參與多部戲劇演出。在正式進組拍攝前,剛好有機會和她聊聊,無論是從她言談中流露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蔡康永:「你有那麼多以後,就是沒有現在」 無論是學習一門新語言、樂器、攝影還是其他夢想,很多人會因為種種理由而推遲實行,總是想「以後有時間再學」、等待「合適的時機」。 這個「以後」可能從小時候就在說,因為爸媽不同意所以覺得長大才能做的事,像是:「長大後我要學畫畫」,直到真正長大到了中年,到了當媽
Thumbnail
藉由純粹的影像紀錄,讓軀體在時間的來回擺盪中,自顧自地成長自己的故事,《日子》無一不是這樣透著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及對情緒、感受的真實描繪。日常的沉默與靜止都在目光注視下醞釀出動人的情感,無聲勝有聲的成就影像最原始的魔力,每幀平凡的瞬間,都悄悄地鑽入我們積了灰的思緒深處,重組我們對電影、對藝術的想像。
Thumbnail
從上學期的紀錄片就一直期待的一天,第一次看《九槍》時我還沒有太多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雖然上學期的紀錄片被我搞得很慘很慘,但觀點和道德還是或多或少有吸收進去。 第二次,在校園放映《九槍》,才發現這部片也只有一小時半,我忘記的是那些新聞畫面,還有更多更多移工的故事。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蔡志忠》 #大塊文化 從小很喜歡看蔡志忠的漫畫, 當時年紀小, 讀的時候還沒意會到裡頭的幽默。 最近參與抽書, 居然ㄧ次抽中兩本, 與孩子共讀時, 才知道他在很小就立志當漫畫家。 他在提到: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每個人都能厲害一百倍
Thumbnail
總喜歡聽蔡康永說說話,藏在他話語之間的是那份平靜與智慧,透過他的書寫與言語,我在蔡康永身上看到「明白」這件事,我認爲他可能把生命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想的很明白了,而這本書也談論著關於明白的這項智慧。 🤔 蔡康永的「情商課」,那所謂的情商到底是什麼呢? 若你還不太了解,以下提供三句敘述幫助你理解
Thumbnail
期待透過導演的分享,能夠讓大家對於《台灣佛教淨土先行者:李炳南居士》這部紀錄片,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幾年前在徐漢強導演執導的熱賣電影《返校》中,有一位說話口音純正如土生土長台灣人的香港演員備受關注。幾年後,她的名字因為同為演員的男友劉俊謙而再次成為話題。她是蔡思韵,被香港媒體以「稀有動物」稱呼的科班出身演員,最近即將來台灣參與多部戲劇演出。在正式進組拍攝前,剛好有機會和她聊聊,無論是從她言談中流露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蔡康永:「你有那麼多以後,就是沒有現在」 無論是學習一門新語言、樂器、攝影還是其他夢想,很多人會因為種種理由而推遲實行,總是想「以後有時間再學」、等待「合適的時機」。 這個「以後」可能從小時候就在說,因為爸媽不同意所以覺得長大才能做的事,像是:「長大後我要學畫畫」,直到真正長大到了中年,到了當媽
Thumbnail
藉由純粹的影像紀錄,讓軀體在時間的來回擺盪中,自顧自地成長自己的故事,《日子》無一不是這樣透著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及對情緒、感受的真實描繪。日常的沉默與靜止都在目光注視下醞釀出動人的情感,無聲勝有聲的成就影像最原始的魔力,每幀平凡的瞬間,都悄悄地鑽入我們積了灰的思緒深處,重組我們對電影、對藝術的想像。
Thumbnail
從上學期的紀錄片就一直期待的一天,第一次看《九槍》時我還沒有太多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雖然上學期的紀錄片被我搞得很慘很慘,但觀點和道德還是或多或少有吸收進去。 第二次,在校園放映《九槍》,才發現這部片也只有一小時半,我忘記的是那些新聞畫面,還有更多更多移工的故事。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蔡志忠》 #大塊文化 從小很喜歡看蔡志忠的漫畫, 當時年紀小, 讀的時候還沒意會到裡頭的幽默。 最近參與抽書, 居然ㄧ次抽中兩本, 與孩子共讀時, 才知道他在很小就立志當漫畫家。 他在提到: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每個人都能厲害一百倍
Thumbnail
總喜歡聽蔡康永說說話,藏在他話語之間的是那份平靜與智慧,透過他的書寫與言語,我在蔡康永身上看到「明白」這件事,我認爲他可能把生命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想的很明白了,而這本書也談論著關於明白的這項智慧。 🤔 蔡康永的「情商課」,那所謂的情商到底是什麼呢? 若你還不太了解,以下提供三句敘述幫助你理解
Thumbnail
期待透過導演的分享,能夠讓大家對於《台灣佛教淨土先行者:李炳南居士》這部紀錄片,有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