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影像反思】《網路清道夫》:清除了網路世界的穢,卻移除不了內心世界的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言

儘管世界各地紛紛高喊著民主自由、拒絕使用中國大陸的一切產品——因為人們害怕遭受「思想審查」。但你有想過現今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 Facebook、最大的搜尋引擎網站 Google 都紛紛被請到法庭上,只因他們沒有做好「內容控管」?
不只是微信、百度這類刻板印象的軟體作為國家機器操控的媒介,Facebook 和 Google 同樣有在做內容審查,只是,他們選擇將這項工作外包到海外的公司,以此免除僱傭關係的正當性,既做到言論控管,又不失其自由的偽裝——包容所有立場的聲音。
網路清道夫(The Cleaners)擔任社群媒體內容審查員的角色,作為抵制人性崩壞的最後一道防線,他們在網路上清除真實世界所不允許的暴力、色情,清除一切踰越道德規範的影像,雖然以人均GDP來說,他們紛紛讓家人們過上較好的生活,卻始終移除不了內心世界長期累積的創傷,患上創傷症候群的他們,與從戰場返家的士兵所遭受的折磨無所異同。
然而,經過內容審查所移除或是保留下來的內容,在陷入兩難的判斷時,不會依據工作人員本身的生命經驗或是意識形態而有所偏頗嗎?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紀錄觀點)

加速社會對立與分化的社群媒體

網路清道夫(The Cleaners)僅需謹守一條工作規範,那就是:不要想太多
網際網路問世時為打造一個地球村願景,提供世界各地的人更多交流的機會與被發掘的契機,然而當網路普及、社交影音媒體高度擴展,生長在緬甸的多數人可能連電子郵件(e-mail)都不知道是什麼,卻無時無刻在手機上瀏覽Facebook(紀錄片中提到,社群媒體散佈太多假消息與仇恨,而這類型的貼文會引起高度分享與討論,這也是羅興亞人在緬甸處境趨近弱勢的原因之一——網路散佈過多假消息並且加速了分化)。
Where is the kids?Oh, they are on the Facebook
我們當然不能把造成社會對立、族群分化與煽動群體的問題咎責於社群媒體,但不可避免的,仇恨與嫉妒是最容易也最快速引起擴散效應的情緒,過去的新聞媒體由財團壟斷、由政府獨大,過不到半世紀的時間,不管是公家機關、公司行號、非營利組織,亦或是小到個體本身,無不透過自媒體的形式展現自身的思想規範、展現產品的特色、展現政策的理念與施行。

是誰,在主宰我們的閱讀與思想?!媒體識讀與資訊統整是當代最重要的能力

每分鐘,Youtube有500小時的影片上傳、推特有450萬則貼文上傳、臉書有250萬篇貼文上傳。(這還是2018年拍攝紀錄片時的統計,經過近幾年手機裝置的優化、宣傳廣告的投放,用戶體驗的不可分割性致使網路資料逐漸超載)
如同地理學學科提及的地圖觀,普羅大眾相信著的地球樣貌、習慣著的國家地形,以及每張地圖上再熟悉不過的相對位置,其實都是現今統治著這個社會的最高權力指導人所釋放出來的訊息,因為成為了太過普及、太過久遠的常識,致使人們深信不疑的相信著我們活著的世界該有的樣貌就如同我們接收到的訊息。
在瀏覽社群媒體的網站時也是如此,我們都追蹤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帳號,期待可以從這些「可信賴」的平台上獲取知識傳遞,我們會不偏不移的相信自己精心篩選過的專家、網站,但又有多少人其實囫圇吞棗的接收了來自四面八方混雜的訊息?學術寫作固然晦澀難懂,還要插入一堆註釋與出處,但就是因為多了這份謹慎,才讓其報告的可信度大大提升,因為人們將可以從資料來源向上追朔文章所立基的建構。
台大電機系的葉丙成教授,多次在教育議題的演講上說著:「資訊統整能力是當代最重要的能力」教改改了十幾二十年,課綱幾乎每年都在調動,「實驗班」也如雨後春筍的在不同世代出現,我們需要快樂學習、我們需要全球化競爭、我們需要會編碼、我們需要、、、成功!那,成功是什麼?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在《成功的反思》這本書裡頭爬梳了關於功績體制、菁英社會所塑造出來的不平等局面,如何擴大了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鴻溝、如何讓社會認為失敗的人只因為他不夠努力,而非更多其他的變因,如家庭背景、才能分配、還得剛好活在當世代所定義的成功底下,你的成功才具有成功的意義。
回過頭來說,在期待成功的同時,更需要做的是「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所謂自我定位的重要性,不讓自己成為宰制的對象,而是有能力辨別訊息的重要性,最好還能統整出具有批判性的思辨(critical thinking)。

清除了網路世界的穢,卻清除不了內心世界的創傷

上千萬名的內容審查員沒日沒夜呆坐在藍光螢幕前的唯一要務就是:「點選保留(Ignore)或刪除(Delete)」這樣的工作絕非僅是機械式的執行,所有的內容審查員內心都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卻又因為合約的簽署,使得他們無從向外界排解心事。
這項工作會損害你的大腦讓你覺得暴力是正常的,讓你認為殺人、轟炸是正常的。
「Ignore」中文翻作「保留」,因為此刻它是與「Delete」作為相對意義,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是若仔細檢視英文意義,Ignore 也可當作「忽視」的意思,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每天接受海量的色情、暴力、死亡、恐怖攻擊等你我皆無法平靜承受的衝擊影音,內容審查員卻必須在至多「八秒」的時間之內,判斷眼前的內容是否合乎平台的使用規範,亦或者是說合乎普世的道德規範,且一個月不能出錯超過三次——當保留成立,就意味著忽視
忽視眼前有爭議的貼文、忽視貼文所造成的身心疲累,取而代之的是,繼續謹守一條工作規範,那就是:不要想太多。自殺,是普遍負責審查自殺類別貼文的共同宿命。並且,在直播主「真的」死亡的情況下,內容審查員無法做任何停止的權限,因為這會為他們帶來更多麻煩。
內容審查員陷入的不只是刪除與保留的兩難,還是道德的兩難——權衡言論自由還是捍衛邪惡公諸於世

如同刪除的相對面不是忽視,而是「道德」;正義的相對面不是邪惡,正義的相對面是其他的正義

儘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生活已經與科技脫離不了關係,與此同時,「倫理行動」成為了重要的關鍵,透過消費者每一次的購買抉擇,都在潛移默化的打造未來的世界。
工作是我們存活的手段,帶給我們認同,是一種定義我們是誰的一種方式(周睦怡譯,2021),就連紀錄片當中無時無刻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內容審查員也不例外,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對於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感到「相當自豪」,有些人甚至認為這份工作像是在拯救世界,然而,如果世界和平與網路安全需要依靠「犧牲」少數人的身心健康,那麼,持續提供社群媒體的服務,這樣的言論自由還有意義嗎?
或許我們該重新思考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譬如說,當我們在捍衛言論自由時,犧牲的是審查員的身心健康;當我們在購物節搶免運券下單時,犧牲的是物流業者的超載工時與大爆單的工作量;當我們在抱怨外送餐點遲遲不來時,犧牲的是非典型勞工的不合理僱傭。

結語

社會是一個動態的變動,與之對應的工作職位也是,每個世代需要的人才不盡相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72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糖漬檸檬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16會員
213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連電影裡的鳳梨罐頭都會過期的話,,記憶到底要以什麼形式待在生活裡,才不過期? 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透過照片的反覆記憶,高齡八十二歲的他,總能精準的說出照片裡人物的出場順序、當下的情感與事件,在獨居生活的苦悶中,在午夜夢迴的夜晚時分,和親人在夢裡相遇,便是他最大的快樂。
緊密的社區網絡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濃烈的「信任」,卻也因為這份信任,讓還款率高達九成以上的微型貸款,乍看之下成為了非常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其實只是礙於「人情壓力」,換句話說,微型貸款消費的就是「信任」。
我們無法去遍世界各地,收攬每一處風景,也無法看完每一場電影、讀完所有的書,更沒辦法去過各式各樣社群媒體上羨慕著的人生百態,但忠實的做自己、關注觸動內心自我的議題,會是生命的意義。
每樣東西都是門藝術,都是門工藝,連你站在街上也是門工藝。因為你在聆聽、你在觀察、你在品嚐
《尼泊爾布思議》的主人翁林念慈,因過去曾在 NGO 組織工作,因緣際會下多次到訪尼泊爾,在了解當地婦女因「月經」而面臨許多困擾後,決定留下來和她們一起解決問題。 從月經自觀分享會、舉辦衛生教育講座,再到創辦工作坊,林念慈圍繞著月經貧窮的議題,嘗試以社會企業的概念為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禁忌來一記衝擊,以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如果連電影裡的鳳梨罐頭都會過期的話,,記憶到底要以什麼形式待在生活裡,才不過期? 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透過照片的反覆記憶,高齡八十二歲的他,總能精準的說出照片裡人物的出場順序、當下的情感與事件,在獨居生活的苦悶中,在午夜夢迴的夜晚時分,和親人在夢裡相遇,便是他最大的快樂。
緊密的社區網絡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濃烈的「信任」,卻也因為這份信任,讓還款率高達九成以上的微型貸款,乍看之下成為了非常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其實只是礙於「人情壓力」,換句話說,微型貸款消費的就是「信任」。
我們無法去遍世界各地,收攬每一處風景,也無法看完每一場電影、讀完所有的書,更沒辦法去過各式各樣社群媒體上羨慕著的人生百態,但忠實的做自己、關注觸動內心自我的議題,會是生命的意義。
每樣東西都是門藝術,都是門工藝,連你站在街上也是門工藝。因為你在聆聽、你在觀察、你在品嚐
《尼泊爾布思議》的主人翁林念慈,因過去曾在 NGO 組織工作,因緣際會下多次到訪尼泊爾,在了解當地婦女因「月經」而面臨許多困擾後,決定留下來和她們一起解決問題。 從月經自觀分享會、舉辦衛生教育講座,再到創辦工作坊,林念慈圍繞著月經貧窮的議題,嘗試以社會企業的概念為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禁忌來一記衝擊,以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網路公關的問題,表面上只是一種職業,本質上已經涉及道德。收錢破壞國家穩定,這對嗎?接案促成國內政爭,這對嗎?多數公關做這些事情,心裡都是有負擔的,要解除限制器,你必須具備兩種特質。第一種,對國家有恨,這個國家一點都不好,破壞又如何;第二種,對社會有怨,賺錢沒資本家多,買不起蛋黃區,這種社會崩了也好。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網路公關的問題,表面上只是一種職業,本質上已經涉及道德。收錢破壞國家穩定,這對嗎?接案促成國內政爭,這對嗎?多數公關做這些事情,心裡都是有負擔的,要解除限制器,你必須具備兩種特質。第一種,對國家有恨,這個國家一點都不好,破壞又如何;第二種,對社會有怨,賺錢沒資本家多,買不起蛋黃區,這種社會崩了也好。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