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老子有兩句話,乍看難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什麼是「芻狗」呢?這裡先賣個關子。老朽童年時,每年的鬼節,都看到一座用竹條紮成高五米的「大士公」,哪些善信一連好幾天都很隆重地向「大士公」祭祀;但祭祀完畢,隨即火化。「芻狗」,就是用草紮成的狗,祭祀時盛飾奉上,隆而重之;但用完就火化棄掉,毫不愛惜。

那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指天地生長萬物,但不主宰萬物,而是讓萬物任其自然發展,不會妄作施化,不會個別眷顧,故說「不仁」。即使山崩地裂、海嘯地震,一切化為烏有,老天爺也不說一句話。這樣無憎無愛,才是大公的精神。

同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對於百姓,不妄作施化,無所偏愛,亦無所偏恨,讓人民任其自然發展。你要積德餘蔭,自求多福,那是由得你;若你要殘暴殺戮,自作自受,老天爺也由他去。

世間事,一切一切都是自然造化。你若祈求上天阻止哪些人間悲痛嗎?上天只會說:「人啊!好自為之吧。」

(寫於2015年11月18日)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4會員
84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國與國之間,要以「不爭」來保持距離,即使是近鄰,彼此都可以相望,甚至雞鳴狗吠之聲,彼此都能聽得著;但,適當的距離還是必要的。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呢?簡單地說,不爭。天下之所以有戰亂,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起衝突,就一個字— —爭。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跟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話雖「小國」,即使是大國,君民上下的生活,都是簡樸自然,毋須攀附比較,而使人民回復結繩記事原始社會的生活狀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這裡的甘、美、安、樂,都是動詞,就是要讓人民在基本的衣食、居所和環境,都能過著自然滿足,和諧舒適的生活。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飯
《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什伯之器」,就是兵革之屬。用現代語來說,即軍備武器。 在老子的時代,戰亂還是有的。故此,要視乎國家的財力,軍備還是需要的;但,不是要軍備競賽,更不是用作侵略;再積極些來看,縱使具備尖端軍備而不運用。同時,不會主動引發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國與國之間,要以「不爭」來保持距離,即使是近鄰,彼此都可以相望,甚至雞鳴狗吠之聲,彼此都能聽得著;但,適當的距離還是必要的。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呢?簡單地說,不爭。天下之所以有戰亂,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起衝突,就一個字— —爭。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跟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話雖「小國」,即使是大國,君民上下的生活,都是簡樸自然,毋須攀附比較,而使人民回復結繩記事原始社會的生活狀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這裡的甘、美、安、樂,都是動詞,就是要讓人民在基本的衣食、居所和環境,都能過著自然滿足,和諧舒適的生活。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飯
《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什伯之器」,就是兵革之屬。用現代語來說,即軍備武器。 在老子的時代,戰亂還是有的。故此,要視乎國家的財力,軍備還是需要的;但,不是要軍備競賽,更不是用作侵略;再積極些來看,縱使具備尖端軍備而不運用。同時,不會主動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