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如果有不討厭自己的算式

    差不多讀神話學上到李維斯妥的結構主義時 我就知道為什麼了 對於音符、數字這種近乎世界通用的「符號」 我一向有種神奇的嚮往
    所以當老師說起世界上創世神話的共通性時 神話學簡直就把我迷得不得了 成天在那裡尋找神話故事背後的「符號」
    所以在那個msn space和奇摩交友並存的年代 我試著在批踢踢徵友板寫了篇文(那跟前面有啥關係) 特地明白的寫著「徵數學系」(?) 結果下場也很奇妙(??) 竟然回文熱烈搞得好像有多稀奇似的(???) 真讓我交了一個數學系網友(!!!)
    那之後我完全沒有與數學系網友發展出什麼特別的關係 因為他真的整天在那邊教我數學 很熱衷的在線上跟我解說各種公式 我想,我真的找對人了......
    數學之戀就這樣無疾而終(?)
    Numerorum mysteria (1591), a treatise on numerology by Pietro Bongo and his most influential work in Europe.
    再度喚醒我對數字感受的 不是KPI或刊物的印量(也不是年度預算一直砍一直砍✕∞) 更不是銷售跟內容要八二法則(妳很煩XD) 而是上完人類圖三階擁有一組銅板後 沒事就會把看見的數字當成通道或閘門 莫名生出一股反射動作般的聯想
    偶爾就會出現這樣的對話 ...... 欸你這不就是11-56的說話方式嗎 哇靠這根本26-44了吧 那是18-58的愛,沒事的 不過也就如此
    直到前兩年上了五星術 把出生數字相加得出的一個數和一張星盤 可以說明的事情竟然如此複雜
    大學時期偶發性的數字魂 就再度崛起 想知道更源頭的故事 買了好幾本數學的故事(之類)的書 也沒看出個所以然 我感覺自己想知道的還不止如此 卻又不得其門而入
    多年前在城邦工作時 有一本書賣得令我印象深刻 就是藍寧仕醫師的著作《生命密碼》 當時我對這類數字算命(?)毫無興趣 現在又把書買回來翻讀
    發現藍醫師對數字祕數的起源做了說明 其中對奇數與偶數代表的能量也有解釋 感覺好像是我想知道的
    不過比起讀書學東西 我更擅長聽課(OK反正我不是個自學派) 對於把書讀完後開始迷惘的我的人生 宇宙送來了一份大禮(?)
    師承藍醫師的中醫博士蔡憶雲老師 竟然因緣際會的願意開一堂生命密碼 然後碰巧被我接觸到
    就在五月中旬因疫情進入警戒期 氣候也因滴雨不下而心惶惶的時候 蔡老師突然問候了我正打工的群組
    很少講生命密碼的老師說: 「來上生命密碼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