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119 如果她要守貞,他想禁欲

  真正的「開放」是讓人「各適其性」。
  08年4月,浙江大學開設「婚前守貞課」,以「今生無悔,拒絕婚前性行為」為核心內容,強調年輕人為了將來的婚姻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和諧,不要為短暫的快樂而留下長遠的痛苦,應該要有責任心和榮譽感,克制自己的欲望。倡導者似乎具有使命感,聲稱要將這種觀念和作法推廣到全國各高校。
  有不少人公開反對這種觀念和作法,認為性開放乃大勢所趨,現在還鼓吹「婚前守貞」,無異「吃人禮教」的復辟,不僅是歷史的倒退,而且還違反人性,是片面、偏頗的,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其實,開「婚前守貞課」是否就是「片面偏頗」或「注定失敗」,還要考慮很多因素。台灣比大陸性開放許多,南部有一所正心中學(教會辦的學校)四年前就開始為高中生上「貞愛課」,去年起更讓男女學生簽署拒絕婚前性行為的「貞愛許諾卡」,反應相當熱烈,有超過8成學生簽署,他們認為「貞愛課有助認識正確性愛觀念,更懂得保護自己」。而在美國,不只有不少中學開設類似「婚前守貞課」,像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學院、哈佛等一流高校,也都有鼓吹守貞的學生社團,它們批評婚前性行為的泛濫,而主張婚前禁欲;當然,它們也受到前衛人士的聲討。
  個人以為,這才是真正的「開放」和「多元化」社會。只有性開放,哪裡稱得上「開放」和「多元」?真正的「開放」和「多元」是不只有人性開放有人性保守,而且讓每個人「各適其性」,各有發言權,彼此尊重,不互相醜化。
  性欲是本能沒錯,但古今中外有多少高僧和聖徒就是因禁欲而達到「圓融完滿」的人生境界。不要因為自己無法禁欲,就說禁欲是「違反人性、戕害身心」;不要因為自己主張性開放,就說守貞是「歷史的倒退」;歷史只告訴我們,人類的性不是直線進行的,而是在開放與保守間相互循環、消長的。
  完整的性教育應該是提供多元的性信息,客觀指陳各種性型態的利弊,不只教人如何「失貞」,也教人如何「守貞」;不只教人如何「安全洩欲」,亦教人如何「尊嚴禁欲」。質言之,就是承認每個人「各有其性」,我們應該「因材施教」,對每種傾向提供現階段被認為對個人及社會最理想的信息。

歡迎光臨我在方格子的四個專題:

《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
《120個兩性迷思》
《創意100擊》
《變態心理檔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