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台海猛藥」,會否阻斷中國崛起的洪流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經歷疫情震盪後,七大工業國集團(G7)於6月11日在英舉行峰會,包含拜登(Joe Biden)在內的歐美各國領導皆出席與會。這既是G7領袖自2019年8月以來的首次線下會談,也是拜登於2021年1月就任後的首次出訪。
然而早在峰會未辦前,《日本經濟新聞》便已於6月7日的報導中釋出風向,表示此次會談後,G7各國領袖將於聯合聲明中首度提及台海議題。如此舉措,顯然意在延續今年5月的G7外長會議公報風向,欲將台海議題生吞活剝、物盡其用:對內要求盟友共同表態,展現「美歐同盟」氛圍;對外則藉此消費台灣,大玩「集體抗中」的陳舊戲碼。
報導同時透露,台海議題將被包裹進一系列「中國相關問題」中討論,如同某種來自西方的「驚喜大禮包」般,裡面還裝了新疆、香港、安全、經濟、新冠疫情、氣候變遷等議題。此外報導亦指出,南韓、澳洲原非G7成員國,卻同在獲邀出席之列,應是美國有意要其繳納「投名狀」,並借這場「聯合抗中大戲」來確認彼此的「合作空間」。
如此報導既涉台灣,又標舉反中,自會是台媒最愛,「首度提及台海」亦被包裝成了某種驚世偉業。在台灣看來,美國將歐洲納入抗中戰略「意義重大」,原因有二,一是歐洲距離中國較遠,對中經貿互賴又逐年加深,故其較難感知「中國威脅」;二是台灣為全球半導體生產重鎮,若臺海一夕生變,結局將是全球供應鏈大混亂,歐洲應會在此脈絡下,轉向抗中。
鎖不住的忠誠
台媒如此「懷抱希望」,乃是因為在其視野中,歐洲始終是那「沉睡不醒」的童話美人,有待美國隊長一吻啟用。但跳脫幻想、回顧現實世界,德法等歐洲國家更像駭浪中的水手,冷靜觀察風浪走勢;反倒是掌舵的美國隊長,不僅逃避眼前現實,還強拉眾人在「台海議題」上齊呼口號。
綜觀拜登此次出訪,參與G7領袖峰會不過是開場秀,其後更有北約峰會、美歐峰會,以及在日內瓦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會面,可謂節目不斷、高潮迭起。而一切劇目雖說形式有異,卻都訴說著同一敘事:為下一場「新冷戰」招募盟友,以圍堵「中國崛起」。
然而如此議程設定,看似佈下天羅地網、十面埋伏,實則與拜登利用各種國際場合消費台海議題類似:口誅筆伐劍指中國,卻解不了美國的結盟焦慮。早在台海之前,新疆議題便曾被美歐玩弄於股掌多年,直至6月4日拜登出訪前夕,英國獨立團體「維吾爾特別法庭」仍於倫敦舉行聽證會,找來無數「證人」,在庭上泣訴各式駭人聽聞的「悲慘遭遇」,並預計在12月公佈「眾所周知」的審判結果。但與此同時,中國與歐盟的合作正不斷加深。
自2014年「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起,中歐之間的商貿互賴與鐵路貨運量便大幅成長,截至2017年的資料顯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貨運班列數增長近12倍;中國亦在2020年首度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雙方更於同年年底洽定中歐投資協議。即便2021年5月,在新疆制裁爭議、歐盟內部政治、美國壓力等因素擾動下,歐盟宣佈「暫停」認可中歐投資協議的程序,中歐緊密的經貿往來依舊持續進行。
「新疆牌」的虛有其表,暴露了美歐間的各自盤算,拜登雖打算加大「台海牌」的力道,以此鎖住歐洲的忠誠,同時圍堵中國崛起,卻顯然進行得不如預期順利。而之所以會有這般現象,美國的戰略邏輯堪為關鍵。
嗑藥的美國隊長
自高唱單邊主義的川普(Donald Trump)卸任起,拜登便逐步調整美國的外交步伐,將價值外交、結盟外交兩面大旗重新請上戰場,為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印太戰略同盟兩大戰略支柱服務,既要獨掌國際秩序的主導權,也欲在地緣政治、經濟和外交等場域,全面圍堵中國崛起。
行至今日,中歐投資協議瞬間急凍、歐美續演「新疆牌」、G7與印太國家同被要求表態「台海議題」,圍堵的力道與規模可見一般;然若細究其成效,華而不實當為最貼切的形容。
在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上,歐盟顯然不願讓政治的洪水沖垮中歐經貿橋樑,故其雖在臺海安全上配合吶喊、持續窮追猛打新疆議題,卻始終缺乏關鍵一擊,最後僅有立陶宛退出了17+1合作機制、匈牙利爆發復旦大學建校爭議,到底都是剎那煙火、虛晃一招。中歐關係並未有實質損害,德國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至今仍為重啟中歐投資協議奔走遊說,所謂「共同關切台海」、「強力挺台加入世衛」等口號,彷佛成了某種「意識形態煙霧彈」,意在遮掩中歐的日漸緊密。
而在印太戰略同盟上,美國更是挫敗連連。眼下印度正苦於抗疫,自是無法大力配合美國;南韓雖受邀出席G7峰會,卻也在6月9日舉行中韓外長熱線,南韓外長鄭義溶特別表示,「南韓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充分認識到兩岸關係的敏感性」,顯然不願依照美式劇本出演。
即便是看似投入的日本,也屢屢反悔。其雖屈從美國要求,在英文版的美日聯合聲明中提及「關切台海議題」,卻又隨即在日文版中移除相關字句,並澄清「完全不考慮軍事介入台海」;首相菅義偉、外相茂木敏充等雖接連以「國家」稱呼台灣,卻又在中國外交部嚴正交涉後,於6月11日澄清自己「堅持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的對台立場,與台灣為非政府層面的務實關係」,明顯是吃了豆腐後發現情勢不對,趕忙以「誤會一場」作結,就像是剛出殼又匆匆縮回的寄居蟹。
歸根結柢,美國這般意識形態至上的結盟邏輯,既成了自己的絆腳石、也阻礙各方的團結與發展。G7成立時,各國的GDP在世界佔比80%,時至今日僅餘40%,過往輝煌即便仍在閃耀,也早有落日餘輝之態。但美國仍沉迷霸權舊夢,不僅無意共創合作新模式,更一味召喚冷戰幽靈,以「民主對上獨裁」的話語區分敵我,以西方中心的視角煽動地緣之火,既讓盟友尷尬離心,也在各類議題上錯失中美合作、促進人類永續發展的黃金視窗。
眼下這劑台海表態藥帖,於各方意義不同。對美國的歐洲與印太盟友而言,乃是只可淺嘗、不可豪飲的藥酒;對台灣媒體與政客而言,則是吃多會傷身的威而鋼,但眼下似乎不吃便沒有信心;對美國來說,則是每每必嗑的強烈迷幻藥,雖說嗑多了容易脫離現實,卻至少可保盟友齊心、一統天下的幻夢。一陣恍惚縹緲下,美國於築起高牆的幻覺中原地踏步,中國的發展步伐則持續向前邁進。
原文發表於2021/6/12《多維新聞》:
拜登能否阻止中國崛起
经历疫情震荡后,七大工业国集团(G7)于6月11日在英举行峰会,包含拜登(Joe Biden)在内的欧美各国领导皆出席与会。这既是G7领袖自2019年8月以来的首次线下会谈,也是拜登于2021年1月就任后的首次出访。 ...www.dwnews.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近來頗受台灣輿論場關注。 6月4日,日本124萬劑AZ疫苗運抵台灣,民進黨政府隨即炒作了一波「台日友好」,島內亦彷佛疫情瞬間終結般,對日本滿是感恩戴德、彎腰鞠躬。然而6月7日起,一則「刺耳」消息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內容大抵是,日本外交大臣茂木敏充於6月3日的國會答辯中被問到「為何只給
近日,中國作家蔣方舟等人「受日資助」的爭議躍上台面。 據日本外務省國際交流基金會往年審計文文件顯示,蔣方舟曾獲日方邀請與贊助,於2016年赴東京旅居寫作,回國後完成《東京一年》一書,收錄在日隨筆、雜文與日記,於2017年正式出版販賣。如此過程,雖於書中以「受日本基金會之邀」等字句交待,卻仍被當今網
2014年2月27日,俄羅斯蒙面部隊進入烏克蘭,佔領克里米亞最高議會,並於同日拿下了克區全境戰略重地,著手扶植親俄羅斯的阿克西諾夫(Sergey Aksyonov)政府,同時推動舉行克里米亞獨立公投。 如此一夕劇變,快如閃電,卻悄然無聲。西方各國雖在「挺烏反俄」的脈絡下,譴責俄羅斯「併吞他國領土」
5月本是生機蓬勃的季節,但對今年的台灣而言,卻是一系列苦難的開端。 首先,在降雨不足、民進黨政府治水失能的雙重夾擊下,各地爆發了缺水危機,「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成了台中、苗栗等地的生活常態;禍不單行,5月13日與17日幾處發電機組意外故障,引發了全島大停電,更戳破民進黨信誓旦旦的「台灣不缺電」神話
从缺水缺电引发的舆情围剿,到疫情蔓延触动的民意反噬,眼下的民进党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慌乱低谷。而回首此前类似失足,应当是2006年至2008年间,陈水扁弊案连环爆时,民进党遭到贪腐热铁烙身,留下了不堪印记,结果既输了大选,又失去政权。 但也正因这般低迷,让本非党内脊梁的蔡英文有了崛起契机,于2008
台湾久未经乱,除却偶发的台风、地震等天灾,以及2003年的SARS外,此次新冠疫情可谓近年最大安全危机。 然早在此前,台湾社会便长期盛传一种无形“威胁”,其有时受国际形势催发,有时因岛内政治氛围而起,选举或治理危机迸现时尤其严重,无数台湾政客与网络侧翼对此夸夸其谈、极尽渲染,其目的并非避免或解决此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近來頗受台灣輿論場關注。 6月4日,日本124萬劑AZ疫苗運抵台灣,民進黨政府隨即炒作了一波「台日友好」,島內亦彷佛疫情瞬間終結般,對日本滿是感恩戴德、彎腰鞠躬。然而6月7日起,一則「刺耳」消息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內容大抵是,日本外交大臣茂木敏充於6月3日的國會答辯中被問到「為何只給
近日,中國作家蔣方舟等人「受日資助」的爭議躍上台面。 據日本外務省國際交流基金會往年審計文文件顯示,蔣方舟曾獲日方邀請與贊助,於2016年赴東京旅居寫作,回國後完成《東京一年》一書,收錄在日隨筆、雜文與日記,於2017年正式出版販賣。如此過程,雖於書中以「受日本基金會之邀」等字句交待,卻仍被當今網
2014年2月27日,俄羅斯蒙面部隊進入烏克蘭,佔領克里米亞最高議會,並於同日拿下了克區全境戰略重地,著手扶植親俄羅斯的阿克西諾夫(Sergey Aksyonov)政府,同時推動舉行克里米亞獨立公投。 如此一夕劇變,快如閃電,卻悄然無聲。西方各國雖在「挺烏反俄」的脈絡下,譴責俄羅斯「併吞他國領土」
5月本是生機蓬勃的季節,但對今年的台灣而言,卻是一系列苦難的開端。 首先,在降雨不足、民進黨政府治水失能的雙重夾擊下,各地爆發了缺水危機,「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成了台中、苗栗等地的生活常態;禍不單行,5月13日與17日幾處發電機組意外故障,引發了全島大停電,更戳破民進黨信誓旦旦的「台灣不缺電」神話
从缺水缺电引发的舆情围剿,到疫情蔓延触动的民意反噬,眼下的民进党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慌乱低谷。而回首此前类似失足,应当是2006年至2008年间,陈水扁弊案连环爆时,民进党遭到贪腐热铁烙身,留下了不堪印记,结果既输了大选,又失去政权。 但也正因这般低迷,让本非党内脊梁的蔡英文有了崛起契机,于2008
台湾久未经乱,除却偶发的台风、地震等天灾,以及2003年的SARS外,此次新冠疫情可谓近年最大安全危机。 然早在此前,台湾社会便长期盛传一种无形“威胁”,其有时受国际形势催发,有时因岛内政治氛围而起,选举或治理危机迸现时尤其严重,无数台湾政客与网络侧翼对此夸夸其谈、极尽渲染,其目的并非避免或解决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年是全世界大選年,大約有七十多國會有大選,包括台,美,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烏,英和歐盟這幾個關鍵選舉。選舉結果攸關世界陣營的走向: 往左或往右? 首場由台灣總統大選拉開序幕。台灣再度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焦點C位。 近年來選舉的主軸政見都離不了「定義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2021/05/29 根據會後釋出的厚重公報,外長會的議題依序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北韓、東海與南海等項目。儘管拜登就職以來多次說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者,公報卻把「俄羅斯」放在首章,中國則排在第六章。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年是全世界大選年,大約有七十多國會有大選,包括台,美,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烏,英和歐盟這幾個關鍵選舉。選舉結果攸關世界陣營的走向: 往左或往右? 首場由台灣總統大選拉開序幕。台灣再度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焦點C位。 近年來選舉的主軸政見都離不了「定義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2021/05/29 根據會後釋出的厚重公報,外長會的議題依序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北韓、東海與南海等項目。儘管拜登就職以來多次說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者,公報卻把「俄羅斯」放在首章,中國則排在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