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多邊主義 何以容不下中國參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7月26日,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在天津與中國副外長謝鋒進行超過4小時的會談,後又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此次會晤被外界視作「習拜會」前哨站,在中美博弈的風雲變幻下,乘載了溝通與磋商的可能意願。然就會談發展觀之,中美的分歧壓力依舊存在。謝鋒直指美方所謂「競爭、合作、對抗」三法系出同門,即對抗遏制為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則是話語陷阱。謝鋒進而批評美方既要壞事做絕,又想好處佔盡,「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與此同時,謝鋒也提出兩份清單,一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與言行,二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加總共有26項。稍後王毅與雪蔓會談時,同樣明確了三條底線,大抵是不得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打斷中國發展程序、破壞中國領土完整等。
如此舉措,側寫了中方對美姿態的挑整。中美過去會談並非全無交鋒,但中國往往不輕易將摩擦見諸對外文件,為的便是維護中美關係的輿論氛圍。然而自安克雷奇會談起,中國顯然有意在形象上「開啟天窗說亮話」,不願再單方維護中美關係的「一片和諧」,天津會談可謂繼承了此般外交力道。
而中國之所以會有這般變化,關鍵仍在拜登(Joe Biden)政府的系列動作上。
美式「多邊主義」狙擊中國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底定時,曾有不少輿論期待拜登能破除川普(Donald Trump)標舉的單邊色彩,同時緩和中美關係。
而就拜登上任後的諸多舉措觀之,從確認續留世界衛生組織(WHO)、重返巴黎氣候協議、與俄羅斯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到緩和美歐關係等,拜登確實帶領美國重回多邊主義框架,然而中美關係並未由此緩和,反在新冠病毒溯源、香港、新疆與台海等場域中上演日漸激烈的交鋒。
如此變化,暴露了拜登政府的對華三大戰略失誤:既沒有對中國形成正確認知,也沒能找到與中國打交道的合適途徑,更無法走出川普的戰略陰影,以至其雖高喊「多邊主義」,卻只是在所謂「同質國家」間拉幫結派,並用非黑即白的狹窄視角,將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粗暴區分為兩大陣營:願意維持現狀的、懷揣「修正主義陰謀」的,而中國自被劃歸為後者「主力陣容」。
在此脈絡下,所謂美國重返「多邊主義」看似春暖花開,實則註定要被解決「中國問題」的動機襲奪議程,無法聚焦解決新冠疫情蔓延、極端氣候乍起、脆弱國家暴力衝突頻繁、難民問題持續發酵、網路攻擊無遠弗屆等全球議題。
世界只見加拿大於6月22日帶頭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狙擊新疆議題,卻不見歐美對於難民危機有何新解方,除了將其卸責給土耳其外;正如WHO於7月通過第二階段病毒溯源計畫,再次將武漢、尤其是武漢病毒所列為重點調查方向,而諸如動物與冷鏈傳播等途徑所獲關注,卻遠不如前述對中國子虛烏有的有罪推定。
拜登看似與川普不同,實在對華圍堵上有志一同,只不過手段互異,川普猛烈衝擊一中紅線,拜登便在臺海議題上反復橫跳;川普「單打獨鬥」,拜登則吹響集結號,加強與歐洲、印太盟友的協調,通過構建「民主國家聯合體」強化對中國的制衡。換言之,拜登政府的多邊主義雖有心懷天下的外殼,底色卻仍是鮮明的「大國戰略競爭」思維,不僅未將中國視為合作對象,反向其拋出了討伐檄文。
中美競爭去往何方
回顧中美過往互動,自1972年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華、到2016年的川普當選,雙方大約走過44年的合作機遇期。在此期間,兩大判斷促使美國對中發佈橄欖枝,一是中國經濟崛起無法挑戰美國經濟優勢,二是中國將在經濟開放下逐漸採納西方的議會民主制。
然而伴隨冷戰結束、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計畫,上述兩大判斷顯然站不住腳,中國經濟不僅正在追趕美國,其政治體制也未向西方靠攏,而是維持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在此境況下,美國「世界第一」的認同感開始動搖,中國也從溫和夥伴,被打成國際關係的「修正主義者」,成為繼蘇聯之後,美國意欲瓦解顛覆的戰略目標。
然而欲以「多邊主義」為幌子,對中國發動集團式「新冷戰」,當今美國註定要步履維艱。一來,過去蘇聯多年來皆非美國經濟對手,但中國如今在經濟上可謂已與美國持平;二來,冷戰下的美蘇將世界分為兩大封閉對立集團,但眼下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是多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想在如此局面下重塑陣營戰,美國若不是招來無數「口不應心」,便是只能拉攏諸如立陶宛這般,與中國並無深度經貿往來的反共小國。
平心而論,中國實力確實與日俱增,但世界已難回冷戰時的對立態勢。即便美國在要求高同質的多邊主義大旗下,能勉強建構所謂「西方集團」,但不論是北約、「五眼聯盟」或歐盟,其內部皆非鐵板一塊,更無法在對華立場上全然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此外美方以己度人,在提防「中國集團」上惶惶不可終日,但事實上不僅前者並未出現,中國也不尋求建立集團。
長年以來,中國在參與國際建置上並無推翻現行制度意圖,「一帶一路」也不要求參與國政治選邊,更不涉及不平等與排他條約,甚至可說,鄧時代的改革開放,便是中國為適應多邊主義的「前期投入」;反倒是美國,屢在自我中心、單邊主義的大棒下,踐踏曾經標舉的規則,藐視曾經宣示的價值,時至今日,仍是一心要求集團鬥爭,多過解決人類的集體苦難。
大千世界的差異普遍存在,但有鑑於美國自身執念,其或許短期內都無法正確認知中國崛起,以至衝突仍會以各種形式竄出。然而這般競爭型多邊主義老路,已難如推倒蘇聯般,型塑統一對華戰線。拜登如今既想炒作台海議題,又怕被迫攤牌;既想與中國在某些議題上合作,又難超克國內輿論與政治環境,在不遠的將來,美國恐在上述困局內反復擺盪,漸失多邊主義的號召力。

原文發表於2021/7/29《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7月20日,台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獨家披露,台灣將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台外交部長吳釗燮亦於當日證實此消息,表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即將成立,是繼「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後,全球第二個以台灣
7月18日,中國19歲大一女孩都美竹爆料,知名藝人吳亦凡以各種方式物色、誘騙年輕女性發生關係,包括自己在內的受害者遠超8人,其中甚至包括2名未成年女性。剎那間,「選妃」、「灌酒」、「誘姦」等關鍵詞佔據輿論場,包括騰訊視訊在內的15個吳亦凡代言全軍覆沒,中共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共青團中央、央視
近期的臺海,可謂成了美國的秀場。 7月13日,美國海軍部長提名人托羅(Carlos Del Toro)在參院軍事委員會的任命聽證會上表示:「以所有可能的方式保衛台灣是極其重要的」、「我們應該儘可能為台灣提供足夠的自我防衛措施」。而針對自己上任後的相關規劃,託羅亦承諾,「如果被確認為海軍部長,將專注
伴隨「一帶一路」拓展,中國的海外項目收穫不少外交與經濟成就,卻也面臨各式風險與新挑戰。在近期一系列政治與安全事件發酵下,某一隱憂再度躍上新聞版面:恐怖主義的暗流湧動。 7月14日,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發佈聲明,當天上午7時左右,由中方企業承建的開伯爾-普什圖省達蘇水電站項目出勤班車,在赴施工現場途中
7月7日凌晨,一陣槍響打破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長夜,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ise)寓所遭武裝人員襲擊,摩依士本人身中12槍,當場不治,總統夫人則重傷緊急送醫。 如此劇變已讓國際輿論譁然,接下來的進展卻更加魔幻。7月8日,11名嫌犯進入台灣駐海地大使館,後遭當地警方逮捕歸案,雖說台外交部給出的
近期的「台獨」論戰,呈現了中美在台海上空的隱形博弈。 先是6月28日,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講,表示美日應將台灣「當作一個民主國家來保護」; 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再度出擊,於演講中稱「美日要協防台灣才行」。如此表態,看似有意將「台
7月20日,台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獨家披露,台灣將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台外交部長吳釗燮亦於當日證實此消息,表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即將成立,是繼「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後,全球第二個以台灣
7月18日,中國19歲大一女孩都美竹爆料,知名藝人吳亦凡以各種方式物色、誘騙年輕女性發生關係,包括自己在內的受害者遠超8人,其中甚至包括2名未成年女性。剎那間,「選妃」、「灌酒」、「誘姦」等關鍵詞佔據輿論場,包括騰訊視訊在內的15個吳亦凡代言全軍覆沒,中共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共青團中央、央視
近期的臺海,可謂成了美國的秀場。 7月13日,美國海軍部長提名人托羅(Carlos Del Toro)在參院軍事委員會的任命聽證會上表示:「以所有可能的方式保衛台灣是極其重要的」、「我們應該儘可能為台灣提供足夠的自我防衛措施」。而針對自己上任後的相關規劃,託羅亦承諾,「如果被確認為海軍部長,將專注
伴隨「一帶一路」拓展,中國的海外項目收穫不少外交與經濟成就,卻也面臨各式風險與新挑戰。在近期一系列政治與安全事件發酵下,某一隱憂再度躍上新聞版面:恐怖主義的暗流湧動。 7月14日,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發佈聲明,當天上午7時左右,由中方企業承建的開伯爾-普什圖省達蘇水電站項目出勤班車,在赴施工現場途中
7月7日凌晨,一陣槍響打破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長夜,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ise)寓所遭武裝人員襲擊,摩依士本人身中12槍,當場不治,總統夫人則重傷緊急送醫。 如此劇變已讓國際輿論譁然,接下來的進展卻更加魔幻。7月8日,11名嫌犯進入台灣駐海地大使館,後遭當地警方逮捕歸案,雖說台外交部給出的
近期的「台獨」論戰,呈現了中美在台海上空的隱形博弈。 先是6月28日,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講,表示美日應將台灣「當作一個民主國家來保護」; 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再度出擊,於演講中稱「美日要協防台灣才行」。如此表態,看似有意將「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前言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2021.3.19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談。中美雙方代表在拜登政府上台後舉行的首次高層對話時,有相當長的時間是用來隔空喊話、互相批評。雙方的矛盾之深,觀點之異在會談之初即暴露無遺。也是在這場會談中,第一次見到所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那是楊潔箎在美方兩位代表闡述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
Thumbnail
2021/05/29 根據會後釋出的厚重公報,外長會的議題依序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北韓、東海與南海等項目。儘管拜登就職以來多次說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者,公報卻把「俄羅斯」放在首章,中國則排在第六章。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前言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2021.3.19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談。中美雙方代表在拜登政府上台後舉行的首次高層對話時,有相當長的時間是用來隔空喊話、互相批評。雙方的矛盾之深,觀點之異在會談之初即暴露無遺。也是在這場會談中,第一次見到所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那是楊潔箎在美方兩位代表闡述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
Thumbnail
2021/05/29 根據會後釋出的厚重公報,外長會的議題依序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北韓、東海與南海等項目。儘管拜登就職以來多次說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者,公報卻把「俄羅斯」放在首章,中國則排在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