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基隆的菜頭滷和甜不辣

    剛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女孩子想吃基隆甜不辣,點了外送,而外送果真就送來了一盒炸甜不辣,忍不住上網抱怨了起來,因為她心中的「甜不辣」是小7這些便利商店會賣的關東煮:蘿蔔、竹輪、蟹味棒、魚丸子等,泡在熱騰騰的昆布柴魚湯裡。這個認知引起網友熱議,紛紛跳出來糾正:基隆的甜不辣是炸物;而有湯的這種叫做關東煮、菜頭滷、黑輪。
    這勾起我國小時的記憶。小學就在基隆車站後方。連港運貨鐵支路隔閡的關係,位在車站後的中山一路,印象中並沒有像台灣某些其他縣市有所謂的後火車站之說,因為火車站的唯一出入口面對港口,出去就是市中心區,要到車站後方,都是出了車站之後,才分別過鐵支路、走天橋或過地下道。當時連港鐵支路隔開的是兩個世界,一個是以商業買賣為主的「街仔」(市中心區);一個則是以貨運工人為主的港西。由於地勢關係,車站後方的小學、國中都在山上,那時候還沒有營養午餐,早上和中午都要往學校衝一波,因為70年代的基隆港前景正好,家裡開小吃店謀生,中午用餐時分,客人源源不絕,人手不足,中午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忙洗碗,直到上課時間快到了,才匆匆扒幾口飯,衝到學校去。
    自己家裡開小吃店,能到外面飲食的機會很少,零用錢也不多,一放學就得回家幫忙,因此幾次下課十分鐘的時間偷溜到校外吃東西,就顯得特別難忘。當時學校後門外恰有一攤賣「菜頭滷」,也只有這一攤,擺明就是做小學生的生意。因為賣菜頭滷,所以賣菜頭滷的阿姨,小學生就叫「阿滷」。攤頭上的東西很簡單,一個大淺鍋裡,湯頭浸潤著許多白蘿蔔、高麗菜捲、甜不辣、吉古拉、豬血、豬肺(那時候的小吃攤攤頭上豬肺幾乎是標準配備)。吃這種菜頭滷的重點在於湯頭,尤其是基隆的冬天,集合各種食材精華的熱騰騰湯頭,喝下去那心頭泛起的溫暖,小學生很懂,阿姨也不是省油的燈,多買一點菜頭滷,她才肯多一些湯給你。她常跟學生鬥嘴,不是什麼和藹親切的善行者,對小學生來說,絕對是小氣鬼無誤,但對許多讀過這所小學的學生來說,卻是他們記憶最深刻的周邊風景之一。
    從小,我就很清楚菜頭滷和甜不辣的差別,甜不辣不過是一種可以拿來油炸,也可以加在菜頭滷,增加湯頭味道的食物。台灣雖小,但區域間的差異其實不小,尤其是在過往的歷史文化發展中。時移境遷,食物對我這一輩的人來說,許多原來道地的味道不見了,甚至連名稱也不在了。小7這些商店帶來了便利性,但也讓許多年輕的小朋友,以為每個地方的人都存在同一個宇宙時空,使用同一種語彙。
    下次在基隆點餐時,想吃關東煮,要點菜頭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