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讓情緒奔流的正向表達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是什麼?
    為什麼要有情緒?
    #如何面對情緒?
    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
    先摘除舊有的觀點
    過去的經驗能協助孩子的情緒嗎?
    #衝突前與後
    時間切割,衝突前與後能做什麼?
    #設定目標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孩子?
    目標:如果只能有一個期待,你希望將孩子教養成什麼樣性格的人?(直到臨終前,這目標還能完成)
    #如果我們有目標是很重要的
    #大腦
    左腦:理性、談判、思考、演算、組織跟邏輯
    右腦:感性腦、感知腦、隨環境變化去感知
    遠古時代的原始人,因為用的是感知腦,他們會感受風聲、雨聲去判別,並達到求生的本能。為了和大自然融合一體,也會在需要的時候選擇戰與逃。
    #很多時候,我們的感知腦(右腦),被忽略沒有學到好的情緒部分。
    太多的傳統文化教導,不要去感受你感受的。
    情緒腦壓抑太久,會爆炸的。
    #當孩子躺地上或鬧情緒,他的情緒腦大過於理智腦
    在這當時,先不要介入,不要急著要穩定孩子
    讓孩子的情緒奔流一下
    這樣是孩子的本能在保護自己
    年幼的孩子可能口語表達上比較弱,會用情緒來展現
    #手足之間的爭吵也不要太快介入,很容易會讓天平歪掉
    當我們壓抑孩子的情緒,孩子就無法學習情緒了!
    #情緒是身體的機能的正常反應,是動物面對壓力危險時,本能的防護與安全機制。
    情緒是健康的本能反應
    舉例來說:當孩子在生氣時:
    只要複誦孩子感受,孩子就會感覺被接納了情緒
    我們可以走過去、蹲下來、面向他,然後說: “孩子!你是不是很生氣?”這時,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了!
    #如何面對情緒
    先摘除舊有的觀點
    當一個人的情緒不被允許,身體變成高壓爐
    不能壓抑孩子的情緒
    Q:面對他人或孩子鬧情緒,我經常以什麼樣的想法?
    好煩?
    安靜點?
    孩子卡住?
    陪伴?
    #慣性是什麼?
    對很多事物的直覺反射
    很多時候,我們用很多平常的反射動作
    要停頓一下
    #眼見、為憑
    我們真的看見全貌嗎?
    有時看到的只是片面
    撥開情緒的眼光去看待
    #觀點
    這個觀點是我的嗎?
    我能拋開舊有的觀點,擁有自己的嗎
    有時觀點要鬆綁或是嚴謹要去評估
    我們的立場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孩子
    對於孩子,不要帶位階,比方說他是老大或是老二、老三等等
    用孩子來看待就可以
    #別掉入思維陷阱
    1. 小心慣性
    2. 小心眼見為憑
    3. 小心觀點
    #好奇使我們看見
    1. 寶藏
    2. 相信孩子
    3. 所有行為、感動人的故事
    以好奇的眼光看故事
    #衝突前與後
    先上問題跑一會兒,平穩自己的情緒後,才是開啟對話時機
    如果自己是將軍,就會有四個棋子:
    1. 方法:處理事物本身
    2. 內在:內在穩定,自我價值會提高,不用辯解,只要對自己負責.
    問題永遠都不是問題,而是你怎麼看問題
    我們的內在如何平穩:
    自我價值(感到被愛,充滿愛的自己)
    外在贏得(工作中取得價值,家庭取得價值)
    (要自己去表露)(學習而來)(更透徹知道自己要什麼)
    3. 規範:管理眾人的規範
    方向定好
    不用講太多
    按照規範
    4. 界線: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的界線
    有時界線太多,變得難相處
    有時界線過少,相處容易但要拿捏
    #衝突發生處理的順序:
    1. 內在
    2. 界線
    3. 規範
    4. 方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