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有一個很少人碰觸的軸向:「可催眠性」(hypnotizability)。一個人是否容易被催眠(或說接受暗示)?和許多大腦特質一樣,從「容易」到「很不容易」,形成一條連續性的光譜。大致來說,有25%的人容易被催眠,25%不容易催眠,其他50%處於中間地帶。
「可催眠性」意思是指容易接受暗示、從而造成生理、感覺、情緒、思想、行為的改變。這裡說的「催眠」,不一定是正式的治療,也不一定要經過催眠的儀式,被催眠者未必能察覺,催眠別人的也未必有明確的意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就曾被研究、認為有廣義的催眠的魔力。在影音傳播的時代,具有「催眠力」的人,毫無疑問會擁有各種優勢,尤其是政治人物。